冬至的来历(你知道冬至的来历吗)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在我国现行的农历24节气中,是第22个节气。在古代,冬至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被列为“四时八节”之一。
那么,冬至为什么这么重要?又是怎么来的呢?
源自于干支历
说起冬至的来历,离不开24节气的划分。
上古时期,人们以北斗七星为参照,把斗柄自东向西旋转一周,计算为一年,并结合十天干十二地支,将一年划分为24个节点,以此来反应“时候、气候、物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这种纪年方式,被称为干支纪年。而这24个节点,便是24节气。
由此,冬至也就产生了。
冬至这一天,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正北方向的子时,预示着阴极而阳生。因此古人便把这一天,视为冬季里的大节日,举行拜神祭祖、聚会宴饮一类的活动,并最终成为冬至习俗。
在干支纪年中,24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更改于太初历
到了西汉汉武帝时期,为了让24节气,可以更好的指导农业生产,于是便采用“圭表测影法”,在黄河流域进行了重新测定。
在这次测定中,把“日影最长、白昼最短”的这一天,称为“日短至”,也就是冬至。然后把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时间,计算为一年。同时,再把一年分为24等分,也就是24节气,每15天为一个节气。
这就是汉武帝年间,颁布的太初历。
在太初历中,冬至是24节气之首,也是一年之始。因此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盛大的活动仪式,并且还会放假,称为“贺冬”。
成形于阴阳合历
3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人们以地球为观测点,以春分点为起始,把太阳沿黄道自西向东运行一周的时间,计算为一年。同时,太阳沿黄道运行一周形成的圆,分成24等分,每15度为1等分,也就是一个节气。
当太阳在黄道坐标系统中,运行到270度的时候,就是冬至。
这种纪年方式,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农历,属于阴阳合历。
在阴阳合历中,24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这就是农历24节气中,冬至的来历。由此也可以看出,虽然只是一部小小的历法,但其中凝聚的有关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还是足以令我们后辈人,叹为观止。
古人的智慧,确实一点都不简单!
本文为“索彦聊诗词”原创,且仅在“今日头条”发布,欢迎关注、点赞、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