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怎么读音(惊蛰传统习俗)

每年到了惊蛰这节气,天气开始逐渐变暖,雨水天变多,伴随着春雷响,躲藏在土里冬眠的各种昆虫、动物,感觉到气温回暖也停止了蛰伏的状态,又开始复出活动了。

惊蛰这一节气,不但是进入春耕的农忙开篇,也是人们对于生活上养生、防病上,也有诸多的习俗讲究开始。像是古语说,惊蛰要春捂,家里要驱蚊虫等等,这些传统习俗分别指的是什么意思,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

01惊蛰春悟,怎么悟

春雷响,万物长,在惊蛰这时期,虽然气温开始回暖,万物重新开始生长,但这时期还是时不时会发生倒春寒的。

在乍暖还寒的天气中,这时的昼夜温差也是最大的,一天中的穿衣保暖是需要人们注意的,穿多了又觉得非常的热,但要是穿少了又会着凉生病。

惊蛰这时候的穿衣讲究,在农村讲究叫春捂:

“捂”的意思就是用衣服把自己捂起来,来应对惊蛰时不同时间段的温度变化。虽然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人怕热有人怕冷,但以前农村老一辈人所讲春捂、秋冻其实还是很有道理的。

在农村的老习俗当中春捂的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天气不管啥变化,不能捂出汗来(意思就是不能穿的太多)。但要是穿的太少,又会着凉,这就要求人们穿衣的时候,如果觉得热要先减去上面穿的衣服,再减去下面穿的衣服。

02惊蛰为什么要驱蚊虫,怎么驱

在寒冷的冬天家中不但蚊子变少了,各类小昆虫也消失不见了。但随着春雷响,惊蛰一到,气温回暖,惊醒了冬眠的各类动物及昆虫。

对此农村有句谚语:惊蛰有雷鸣,虫蛇多成群。所讲的意思是说,惊蛰雷声起,夏季毒虫必多。

昆虫类的复出,也意味着它们会去寻找食物来繁殖下一代,这些昆虫活动的轨迹,也会使周边的环境有很多细菌,这些细菌也容易让人生病。

以前的人为了防止冬眠的昆虫,危害人们的健康,选择在过年时,把家中来个大扫除。不过难免会有漏网之鱼,家中的昆虫是除之不尽的。

惊蛰驱蚊虫,在以前农村老一辈的人,他们不单是在家中驱虫,也会在吃上面,选择一些食物,来代表驱虫的目的。毕竟在以前刀耕火种的农耕时代,那时没有农药,也没有杀虫剂这类的化学物品,来对付庄稼的越冬害虫。

对付家中的昆虫,以前的人会在家中撒石灰、点艾叶等方式,来驱赶家中的蚊虫。这样做,在现今来看,也是有道理的。

艾叶的香气浓厚,蚊虫闻到这种味道不是被熏死,就是会飞到其他的地方。而石灰不但有杀菌的作用,也能使周边的环境干燥,减少蚊虫类在惊蛰这节气,潮湿的环境下繁殖生长。

另:驱虫的”驱“读音,在南方一些地方与炒虫的”炒“字是谐音的。

比如我家乡福建的三明、龙岩地区,在惊蛰这一天会炒芝麻、炒黄豆来吃,甚至还会比赛,谁吃得最多,吃得多就代表着,他驱虫最多的意思。

这样做的原因,也是提醒人们在这一天,要及时灭掉家里的虫及田间害虫的意思。

03惊蛰,吃什么注意什么

春天气候回暖,空气中的湿度也较大,人容易发困(俗称春困)。这时不宜吃过于油腻的东西,有相关学者研究表明,吃过于油腻的东西,人不但感到容易饱,也会感觉到疲劳、精神不振,春困一大诱因是出现在吃上面。

惊蛰在传统的惊蛰饮食讲究当中,惊蛰这时的饮食要多于清淡、粗细粮为主。像是在北方会吃用芝麻油煎的香油饼,而在南方多数地方的人,会吃一些较为清淡的豆腐、油菜、韭菜与玉米等果蔬粗粮。

结论:

惊蛰,是传统的24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古语:春雷动,万物生。这里的万物,不单是指在冬季冬眠的各类动物与昆虫,也是指人们在寒冷的冬季”猫“了一个冬季,在气温回暖的时候,开始了一年最早的春耕。

所谓一年之计在春,春耕的惊蛰除了农忙,还是养生防病的习俗讲究,而所谓的春捂与驱虫、春季养生等习俗,也是以前农村老一辈人们,对于新的一年美好的期待而已。

#今日惊蛰,春雷响,万物长#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闽乡古意人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40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