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春林花委地(霜降)



今天是10月23日,农历九月十五,霜降。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


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霜降时节,

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

“祭”有陈列之意,豺狼开始大量捕猎小兽,

来把自己吃肥以便度过不易觅食的冬天

二候草木黄落

天气转寒,大地也感知深秋寒意,

树叶也纷纷开始枯黄掉落。

三候蜇虫咸俯,

此时连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

垂下头来准备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诗词

《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唐·元稹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逸周书》中:“霜降之日,豺乃祭兽”。

诗中第三句,指的是霜降节气三候的第一候,第五句指的是第二候草木黄落。

诗中描写霜降时候的自然变化,在最后一句表达诗人面对季节交替、时光流转的无奈,只能寄托在酒中,就如人们所说“一醉解千愁”。



《舟中杂纪·其十》元末明初·王冕老树转斜晖,人家水竹围。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沽酒心何壮,看山思欲飞。操舟有吴女,双桨唱新归。

这首诗写了霜降时节的舟中之景,一反萧瑟之气,秋天的精致和鲜美在诗人笔下逸兴遄飞。

老树斜辉,流水人家,含露秋花,以及霜降时分肥美的螃蟹。沽酒看山,更使人心情舒畅爽朗。连划船的女子回家时,嘴里都是唱着歌儿的。

有种好心情,叫做美景加美味。愿深秋的您,时时都有好胃口。


《迎霜降》明·何景明烈风扬云旗,鼓角悲广路。庭前玉树枝,昨夜微霜度。幽人蹑葛屦,出户履寒素。胡当戒坚冰,及此岁将暮。


诗中描写了霜降时节的景物,秋风烈烈,吹送着悲愁,庭前的树裹上了一层薄霜,看上去象是玉做的,天气也变冷了,出门要穿上防滑的鞋子和御寒的衣服,小心踩到冰上。

这是多温馨的提示啊,就如我们现代人的那种关心,叫做“天冷,别忘穿秋裤”。



《如梦令》清·黄琬璚晓向高楼凝望,远树枝枝红酿。睡起眼朦胧,道是芙蓉初放。霜降,霜降。那是丹枫江上。

秋高气爽,登楼远望,远处江边红叶,如夏日芙蓉朵朵,不得不说作者比喻形象别致,画面感不输杜牧那首“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不论是山上的枫林,还是水边的枫林,只要赏心悦目就好。



《泊舟盱眙》唐·韦建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深秋时节,夜色清冷,羁旅之人在驿馆彻夜难眠,寒霜又起,更让人倍感孤寒。

离家在外的人,都会有这种体会,深夜、寒冷、寂静,总会更让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正如那歌中唱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



《岁晚》唐 · 白居易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诗中诗人将自己的情怀和自然草木融合在一起,将近来的多年的失意和无奈都倾诉其中,认识到人过中年,岁过秋,一切都将归于本源,原来那种别井离乡的困顿心境逐渐平复,开始将随遇而安作为此时的信念了。


最后这句话,讲人生苦短何必舍易求难! 其实这不是对生活和生命的退缩,而是一种渡尽苍伤之后的彻悟。



《谪居》唐 · 白居易面瘦头斑四十四,远谪江州为郡吏。逢时弃置从不才,未老衰羸为何事。火烧寒涧松为烬,霜降春林花委地。遭时荣悴一时间,岂是昭昭上天意。

这是白居易失意时候写下的诗文,字里行间都能看出仕途不顺,怀才难遇的痛苦,以及自己为了这些严重衰老和疾患一身的痛苦。


他将这一切和霜降的节气结合起来,就像是大火烧毁了松林,寒霜毁掉了满地的春花。


但他认为这也是不能避免的,这莫非也是天意,在上天面前,个人的那点痛苦又能改变什么呢? 也只能蛰伏起来,生存下去,以待来春。



霜降习俗

赏菊花

在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菊花霜”,因为此时菊花盛开,正值赏菊的好时节。


吃柿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

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

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送芋鬼

小孩以瓦片垒梵塔,在塔里放柴点燃,待到瓦片烧红后,毁塔以煨芋,叫做“打芋煲”,随后将瓦片丢至村外,称作“送芋鬼”,以辟除不祥,表现了人们朴素的吉祥观念。




万千枝叶已是青黄,寒风中依旧有花的清芳。

人到深秋总是思念悠远,叹岁月流光。

霜降,秋色尽。

我仍在等深秋的黎明一场,

天凉了,记得添衣保暖。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每天读宋词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40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