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18日发生了什么大事(1981年华国锋辞职最后一次参加国宴)

1981年2月4日,国家主席华国锋在钓鱼台举行隆重的国宴,为远道而来的越南主席黄文欢接风洗尘。

领导人们在饭桌上谈笑风生,针对两党两国未来的发展畅所欲言,后厨里却很寂静,厨师们都默默地处理着食材。

大年三十,本该是喜笑颜开的日子,却因为一个消息,给所有人心头笼罩上一层忧伤的情绪。

华主席要辞职了,最迟明年夏秋,他即将卸任所有公职,对于这样一位力挽狂澜有功于国家的领导人,众人都很不舍。

“把鸡蛋拿过来。”

厨师突然开口,他利落地起锅烧油,叹了口气说道:“我们给主席做一道他最爱吃的菜吧。”

华主席最爱吃的一道菜是什么呢?

华主席辞职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纷纷到场,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他们即将为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

华国锋同志和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了这次在党史上浓墨重彩的会议,肯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任务,并且将国家和人民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此时华国锋57岁,他站在会场中间,在小平同志等一众从革命时期淬炼出来的领导人中显得格外年轻。

彼时所有人都在畅想,有华主席这样一位毛主席一手栽培的“得意门生”主持大局,有小平同志这样一位继往开来的总设计师规划改革,未来十年,中国的发展将无人能挡。

然而就在3年后,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的时候,华国锋却提出了辞职

卸任国务院总理是在1980年9月

吸取之前一系列事件的经验教训,为了保证现代化建设不受干扰,1978年之后,党和国家痛定思痛,对中央和地方的部分结构和任命做出了适当的调整。

第一项就是党政分离

华国锋是国务院总理,也是国家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这是特殊时期迫不得已的无奈之举,为了平稳过渡,只能将党政军群紧密联系在一起。

然而现在风波已过,社会需要一个稳定祥和的局面来发展生产,就应当对党政做出区分。

就像毛主席在世的时候,国务院的政务由周恩来总理负责,主席从不干预总理的决断,只在有重大事件难以抉择或者重要的人事任命的时候,两位伟人才会进行商议,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华国锋是主席一手栽培起来的,他自然懂得这个道理,于是主动向中央提出了辞职申请,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国家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的重任上来。

然而随着现代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进入日新月异的时代,华国等时常感到力不从心,他对于一些新兴事物的接收速度远远不如身边的年轻同志。

与此同时,中央正在开展“干部年轻化”行动,呼吁老同志们将机会,尤其是和改革开放这样与现代化接轨的岗位留给更年轻的人,不少战争时期的老同志,老领导都申请了离休,华国锋也有了想法。

由于十一届六中全会还没有召开,华国锋向政治局提出了这一想法,希望在领导人的选举和工作交接上早做安排。

这不是什么秘密,很快消息就在北京城里传开了。

毛主席看重

华国锋对于权力和地位并没有什么追求,比起做国家领导人,每天殚精竭虑,兢兢业业,他明显更喜欢搞农业,让每一位老百姓都吃饱饭,让每一位农民都有好收成。

他最初是以大力发展农业而被毛主席赏识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华国锋担任湘潭地委书记,做毛主席家乡的“父母官”,这时候他28岁,风华正茂,干劲十足。

刚到湘潭当地,看到一望无际的稻田,华国锋就一头扎进水塘里,一心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费尽心思。

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很多干部对各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在革除掉国民党遗留的反动残余之后,纷纷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工业建设上,甚至认为工业是富强之本,立国之本。

而华国锋却不那么认为,工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固然重要,但农业作为老百姓安身立命之本也不可松懈,新中国成立伊始,四万万中国人中一大半都吃不饱饭,民以食为天,吃不饱饭又何谈发展工业呢?

终于在他埋头苦干的带领下,湘潭的瘦成一年好过一年,老百姓也过上了家给人足有余粮的日子。

1955年毛主席视察湖南,听说华国锋政绩斐然,就把他叫到身边。

华国锋对毛主席十分仰慕,他生在建党之年,自幼受到共产党红色氛围的熏陶,对于毛主席,对于共产党有着剪不断的向往。

加入革命后领导游击战争那几年,他就对毛主席充满了好奇,希望有机会见一见这位开天辟地的英雄人物。如今终于有了机会,他不卑不亢,言辞磊落,毛主席接连问了几个问题都能对答如流,主席不由得对这个年轻人露出了欣赏的眼光。

更让主席惊喜到的是,华国锋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夸赞他的话他坦然受之,有不足之处他也能虚心接受,尤其是汇报湘潭地区的具体政务时,一点夸大的成分都没有,在50年代中期的环境下,这个算是一个另类了。

正因如此,毛主席记住了华国锋:华国锋是老实人,做老实事

这是主席的评价。

之后华国锋到湖南省委去工作,他秉持着一贯的优良作风,实事求是,踏实肯干,一如既往地推进农业的发展。

华国锋听说袁隆平教授要研发杂交水稻,他异常兴奋地提供人力资金的支持,哪怕自己已经成为省委书记,日理万机,他也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到试验田里去看一看。

杂交水稻能够顺利研发,除了要感谢袁老等一批伟大的科研人员外,也离不开华国锋在背后的默默支持。

除了鼓励研发,在预防病虫害和防治血吸虫病方面,在华国锋的带领下,湖南各地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能被毛主席看重的人自然不只是一个“农业通”,借助农业的发展,华国锋兴修水利设施,拓展交通线路,敦促公共设施建设,把湖南打造成一个以农业带动工业,促进农业工业高速发展的经济大省。

有如此耀眼的政绩,毛主席远在北京也觉得十分欣慰,他看重华国锋稳扎稳打能成大事,于是在1971年,正式将他调到中央工作,此时华国锋50岁,政坛上的当打之年。

70年代进中央不容易,不仅要在暗流涌动中站稳脚,还要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相继病倒后主持工作,华国锋担任周恩来的副手,负责政务相关的具体事宜。

好在华国锋以他一贯务实的作风和在地方上淬炼出来的本领扛起了这份重任,受到了老同志们的一众赞赏。

晚年生活

1976年对于党和国家的发展,社会和百姓的生活来说都是一段沉重的时间,先是在1月8日和7月6日,周总理和朱德总司令离世,支撑党政军的擎天柱猝然崩塌,全国上下沉浸在悲痛的气氛中。

7月28日3时42分,京津唐地区的人们还在睡梦中,一场7.8级的大地震悄然降临,带走了24.2万余人的生命,给14个省市自治区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也成为中国人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痛。

地震发生的时候,毛主席正在医院疗养,他的双腿因为病重已经不能行走,口齿也不太清晰。

这种时候,华国锋站出来主持大局,他一面指挥武警部队抗震救人,一面组织各省筹集援助物资,在重大的天灾面前,尽可能降低人员伤亡和损失。一连十数天,华国锋一直奔波在一线,成为了武警部队和受灾百姓的主心骨,看到他,仿佛就无惧灾难。

这一切毛主席看在眼里,看到华国锋镇定自若,举重若轻,他心里更加笃定这个人。9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把大任交付到了华国锋手上:“遇事不急,你慢慢办,我相信你。”

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主席病逝,世界为之震动,而华国锋怀揣着毛主席的信任接过党和国家的重担,在55岁这一年担当大任。

毛主席没有看错人,在之后一段时间,他以雷霆手段处理了一系列风波,带领着党和国家回归到了平稳的状态。

1981年2月4号,除夕之夜,即将辞职的华国锋最后一次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出席国宴,款待越南主席黄文娟,在卸任前为外交事业尽最后一份心力。

当时他要卸任的消息已经传的满城皆知,后厨的厨师们为了感谢华主席的辛劳,决定做一道他爱吃地,国宴上却从没有出现的菜。

去掉蛋黄的煎蛋。

华国锋出身贫苦,青少年时期一直为革命奔波,他本来不挑食,又不爱麻烦人,无论厨师做什么都吃得津津有味。

但是照顾他很多年的生活助理发现,华主席也不是完全没有偏好,就比如他爱吃煎蛋,但又不喜欢吃蛋黄,每次都是把蛋白吃完才将蛋黄一口吞掉。

厨师们怀着感恩的心做这一道菜,几乎所有人都想帮忙搭把手,为华主席做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尽一份心力。

所有的菜品上完,中越两国的领导人聊得酣畅淋漓,服务生把那盘煎蛋端上桌,华国锋当即红了眼眶。

他瞬间明白了其中的深意,将一盘煎蛋吃了干净,餐后送别贵宾,华国锋又折回来,到后厨里去和厨师们一一握手。

“感谢大家!”

1981年6月27日,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华国锋正式辞去国家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到1982年,所有公职全部卸任。

离休之后,华国锋和妻子居住在北京一处普通的四合院里,过着低调的隐居生活。

每日清晨,老两口吃过早饭,通常会在院子里散散步,然后打理种植的蔬菜花果。华国锋对土地和耕作的热爱一如往昔,到了老年,还是坚持每天亲力亲为,给蔬菜浇水施肥,打虫喷药,从不假手于人。

中央也派了一些工作人员来照顾两人的衣食起居,不过夫妇俩不习惯,待工作人员如家人孩子一样,权当是在心灵上有个寄托。

依照惯例,离休的老领导可以配两辆专车,华国锋和夫人一生节俭,特地向中央申请,只要一辆,能满足日常出行就好。

养老生活虽然安逸,华国锋也不是完全不问政事,他作为昔日领导人的战略眼光依然长远,细致观察人间百态,社会发展,如果发现什么问题,他也会第一时间向中央反映,为了我更好地领略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成果,此后数年他游历各地,纵览山河风光。

2008年8月20日,87岁高龄的华国锋同志逝世,他为党和国家奉献的一生将彪炳史册,流芳千古。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功标青史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40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