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中伏热不透)

今年6月份以来,北方多地出现了40℃以上高温,就连初伏也十分炎热,这让很多人都以为三伏天将会酷热难耐。

可如今已是中伏,气温似乎并没有那么炎热,这让很多人好奇末伏热不热,今年秋老虎“凶不凶”?其实,古人早已告诉我们答案!

一、“中伏热不透,末伏热死牛”

众所周知,三伏天是一年里天气最热的时候,而入伏这天为夏至的第三个庚日,今年入伏时间为7月11日。而今年夏至刚好为庚戌日,为最早入伏的一天。

头伏为10天,从7月11日至20日;而中伏为20天,从7月21日至8月9日;末伏为8月10日至8月19日。

一般来说,头伏气温会逐步高升,天气愈发炎热。到了中伏时,此时为一年里昼夜温差最小的季节,白天气温十分之高,夜间也很是酷热,再加上吸收热量大于蒸发热量,因而中伏通常为一年最热时,人们体感难受。

不过,并非所有年份中伏都是最热的时候,在特殊年份里,中伏雨水比较频繁,天气不是太过于酷热,其热度反而比不上初伏。

今年就是如此,中伏已过去10天,可天气比不上初伏那么热,主要是中伏以来,全国多地降雨,再加上台风来袭,雨水频繁,使得气温上不去。

不过古人言:“中伏热不透,末伏热死牛”。别看中伏不太热,有可能酷热天气会推迟至末伏,而末伏通常在立秋之后,这就会导致“秋老虎”将发威,天气会持续热上一段时间。

而《黄帝内经》有“寒甚则热,热甚则寒”的说法,如此一来,中伏时如果气温没有达到炎热顶峰,那气温很难变得寒凉,末伏严寒还会加剧。

如此来看,今年秋老虎或许会比较“凶”,大家需要做好防暑工作。

不过,民间还有“双春闰二月,春秋不见天”的说法,意思是如果这一年里闰二月,那表明这一年春、秋晴天比较少,阴雨频繁,使得春秋寒凉。

而今年刚好是“双春年”、“闰二月”,是不是就意味着立秋后气温很快降下来,“秋老虎”难以发威呢?

其实,至于秋老虎“凶不凶”,我们从立秋节气也可以看出来。

二、早立秋、晚立秋的区别

三伏天酷热难忍,很多人都盼望着秋天早点来临,其实大暑节气过后就是立秋。

立秋为24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天首个节气,而立秋后阴气渐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也会有所下滑。

其实,严格来说,只有日均温度接连5天在22℃以上,才算进入秋季。因而,就算立秋来了,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入凉爽天气。

而今年立秋为8月8日,但立秋并不表明酷暑结束,毕竟立秋后末伏也会迎来。一般来说“秋老虎”还会持续一个月左右,两广、海南地区甚至持续两个月。

正所谓“立秋暑未消,秋老虎驾到”,立秋从来都不是天气凉爽的分界线,立秋后中午仍然闷热,真正凉爽要等到白露节气后。

不过,民间有“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早晚立秋,天气炎热程度有所不同。那么,怎么分辨今年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

今年立秋时间为8月8日凌晨2时22分41秒,古人认为如果是中午12点前立秋,就是“早立秋”;如果是中午12点以后立秋,就是“晚立秋”,显然今年是“早立秋”。

而从这句俗语就可知道,如果是“早立秋”,那表明“秋老虎”很难发威,炎热时间持续不长,天气很快就能凉爽下来。

三、公秋、母秋辩热不热

除了早晚立秋外,民间也有“公秋爽,母秋凶”的说法,意思是公秋意味着“秋老虎”很难持续太长时间,立秋后天气相对比较清爽;而如果是母秋,那表明天气炎热,秋老虎发威。

那么,该如何分辨今年是公秋还是母秋呢?

在古人看来,单数日子为“阳”,而双数日子为“阴”;白天为“阳”,夜间为“阴”,其中“阳”则对应着公秋,“阴”则对应着母秋。

而判断今年是公秋还是母秋,有以下几种说法:

1、根据立秋时间

从上文可知,今年立秋时间为凌晨,而夜间为“阴”,因则对应着“母秋”,如此可见今年为“母秋”。

2、根据农历月份

立秋时间虽然为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变化幅度不大,可立秋对应的农历时间变化比较明显,部分年份为农历6月立秋,部分年份为农历7月立秋。

而农历6月立秋就是“公秋”,农历7月立秋就是“母秋”,今年为农历6月立秋,因而可知今年为“公秋”,天气比较凉爽。

但如果从农历日期的“单双数”来看,今年立秋为农历的六月二十二,为双数,因而为“母秋”,这又表明秋老虎仍会发威。

但这三种划分方式中,白天、黑夜只有几小时区别;而日期“单双数”也只有一天只区别。

显然这两种划分方式,局限性、随机性比较大,因而农历月份划分法更具有科学意义,今年为“公秋”,天气比较凉爽,秋老虎持续时间不是太长。

而从五行上来看,秋为“金”,今年立秋时间为丑时,意味着 “金气”比较强,金气越强,那凉气也就越强,对应的秋天更为凉爽一些。而金气强,就意味着今年为“公秋”,天气不会太炎热。

四、秋包伏还是伏包秋?

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这表明着末伏必然为立秋后,不过就算如此,还会出现“秋包伏”和“伏包秋”两种情况。

如果立秋和末伏第一天为同一天,那就表明这一年为“伏包秋”;而如果入末伏当天在立秋之后,就是“秋包伏”。

显然,而伏包秋其实就是中伏为10天的年份,但它比较罕见,过去30年来只有4年遇上“伏包秋”,

不过,上述的分辨方法并不严谨,末伏只有10天,立秋却为15天,如果末伏和立秋为同一天,那出伏仍为立秋,根本不足以形成“伏包秋”,只有出伏时间为处暑节气,才可形成“伏包秋”,反之就是“秋包伏”,这意味“伏包秋”更是罕见。

从今年来看,末伏时间为8月10日至19日,而立秋为8月8日至22日,显然末伏时间均处在立秋节气中,今年为“秋包伏”。

民间有“秋包伏热死牛,伏包秋冷飕飕”的说法,从这句话可看出来,今年秋季比较炎热,“秋老虎”还会发威,热得连老黄牛都受不了。

五、今年秋老虎“凶不凶”?

其实,秋老虎凶与不凶,立秋是很难判断出来的,主要是看处暑节气的天气变化。

处暑为24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每当太阳黄径为150°时就进入处暑节气中,其时间为每年的8月22日至24日,而今年为23日。

古人认为处暑为“暑止”,这一节气到来后,暑气渐渐消散,高温天气将逐步减少,届时将出现中午热,早晚凉的情况。

但暑气消散并非立即形成的,这是一个缓慢的时间,因而处暑后仍会有些热,但比起三伏天要好多了。

民间有“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的说法,意思是处暑后天气依旧比较热,如同“秋老虎”一样,只不过处暑后白天热,早晚变得凉快,昼夜温差加大,降水明显少了很多,空气湿度下滑。

从往年经验来看,秋老虎通常会持续到每年8月下旬到9月中下旬,其中华南地区的秋老虎来的比较晚,往往9月才出现,一直持续到10月上中旬,时间比较长。

一般而说,秋老虎可持续半个月到一两个月不等,主要是看立秋后的雨水情况,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立秋后雨水多,那降温就会快,秋老虎很快就会消散;反之,天空降雨少,秋老虎发威时间长。

当然,我们通过观察立秋后副热带高压的表现也可判断秋老虎“凶不凶”,如果副热带高压势力强,此时天空将会晴朗少云,气温十分酷热。

不过对农民来说,并不希望立秋后很快降温,正所谓农谚“早立秋样样丢,晚立秋样样收”所言,如果立秋后气温早早下滑,那粮食很难迎来增产,庄稼产量反而会有所下滑。但如果秋老虎发威,温度仍比较高,那玉米、水稻等作物将迎来丰收,五谷丰登。

毕竟万物生长靠太阳,立秋后正是玉米、水稻生长的旺季,如果气温降得比较快,那粮食作物的正常生理活动将受影响,作物贪青晚熟,籽粒不是太饱满,粮食减产严重。

反而,如果立秋后气温较热,那作物灌浆等比较充实,作物光和效率更强,合成的有机物多,颗粒饱满,产量也会提高。

直至今日,农民依旧要看“天”吃饭,因而笔者在这里希望今年立秋后“秋老虎”能够发威,这样庄稼才能迎来更好的生长,农民才能有好收成。

当然,过去的那些农谚已不适应今天农业生产的需要,今年正是厄尔尼诺现象回归之年,恐怕“秋老虎”大概率会发威,大家拭目以待。

来源:惠农圈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灵台发布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40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