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习俗(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明天就是腊月初八,到时大街小巷扑面而来的,都是腊八粥的甜香。这甜香,氤氲着家的味道,也酝酿着春节的喜乐。
老北京人为何这般重视腊八节?这一天除了喝腊八粥外还有哪些习俗?今儿个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腊八节有哪些好玩的习俗!您那边又是怎样过腊八的呢?
1、食腊八粥
腊八节这天要喝腊八粥,煮粥布施众人,较流行的说法是纪念佛祖的彻悟和得道,也有“纪念岳飞”和“朱元璋御赐”之说。
明朝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说:“宛俗以十二月初八为腊八,杂玉米并诸果煮粥相馈送。”
腊八节从寺庙扩展到民间;从明朝皇帝在腊八日向文武百官赏赐宫内煮的“腊八御粥”,到清朝在雍和宫用大铜锅煮腊八粥,无论是供佛、赐文武百官,还是施舍给百姓,都是为了祈盼上苍保佑,祥瑞盛世,国泰民安。
虽然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但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 民间煮粥要用各色米豆(黄米、白米、江米、小米、红江豆),加上菱角、芡实、枣、栗、莲子等,腊月初七夜里就开始煮,到腊八天亮的时候,粥里各种米豆就煮烂了,粥也煮好了,再撒上染成红色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作为点缀。
煮好的粥并非自己独享,要先给祖先、神佛供上,然后配上腌白菜等小菜于中午之前馈赠亲友。据说腌白菜是否美味,预示着送粥之家的盛衰。连家里饲养的一干猫犬鸡雏也都喂给腊八粥喝。
2、 腌腊八蒜
腊八蒜也叫腊八醋,做法十分简单。民间往往在腊八这一天取小坛罐倒入醋,再把蒜剥好洗净,浸泡到醋里,封而藏之,等到除夕之日(一说正月初)取食,彼时蒜青翠可爱,醋的酸味渗入蒜里,蒜的辣味也浸到醋里,十分美味,是下饭就菜的好选择。
关于老北京用醋或酒泡“蒜”的食俗,还有一种说法。这要从与“蒜”谐音的“算”字说起。旧京时各家商号店铺有在年前腊月结账的习俗,即要算一年的收支盈亏,查算一下自家所欠外债和应收货款债款。当时,一般是在腊八日这天起查算,正如俗语说的“吃过腊八饭,就把年事办”,旧京时称把腊八节也称“腊八算”。
3、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民间风味特产,也是腊八节的食俗。在腊八前后,黟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久而久之,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由大豆、辣椒、五香等原料经传统手工艺精制而成,有“素火腿”之称。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咸中带甜,又香又鲜。
4、 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在陕西关中西部凤翔一带,在“腊日”的头一天早上太阳出来之前,全家同吃腊八面。还要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日祭灶以后。陕西关中东部的华阴、华县和潼关等县,也有吃腊八面的习俗。因“辣”、“腊”同音。腊八面均以家庭为主,各种主、辅料按需配制。
5、 腊八冰
在民间也有吃“腊八冰”的民俗。
藏冰凿冰的习俗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二之日(指周历二月。即夏历十二月。)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吃腊八冰是在腊八的前一两天用陶瓷盆盛满冷开水,并放在院中结成冰,待腊八这天早上磕出冰块全家分食之,旧时的说法是“吃了腊八冰,来年一年不肚疼”,这当然没有任何科学根据。
康熙《大兴县志》载:“十二月八日,先期凿冰,纳窖中。”
清代震钧撰《天咫偶闻》:“都城内外,如地安门外火神庙后,德胜门外西,阜成门外北,宣武门外西,崇文门外东,朝阳门外南,皆有冰窖,以岁十二月藏冰,来岁入伏颁冰。”
每年三九以后,都城各处修窖存冰,以铁锥打冰,一方冰宽一尺多,长二尺。到了来年夏天入伏的时候皇帝颁冰给群臣。当时人还把苹果等水果藏在冰窖里,入春拿到市场上售卖。
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冰箱,再也不需要藏冰了。冰这种东西再也不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过去取冰的地点也多半都改成了冰场,供普通市民娱乐休闲。
6、 婚嫁习俗
在过去,腊八这天老北京还有个不成文的习俗,那就是聘闺女、娶媳妇。当时的老百姓认为腊月是大喜临门的季节,俗称为吉腊月,而腊月初八又是最喜庆吉祥的好日子,所以百姓家多在这一天办喜事,或选择这天为订婚日以示吉庆。
每到这天,老北京的街巷里常有吹打着吉庆乐曲的婚嫁仪仗队伍在人群中穿行,孩子们一边跑着跳着,一边唱着这句歌谣:“腊八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7、祭祀
从先秦开始,腊八节就有祭祀祖先、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的习俗。而且,腊八节还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是佛教徒的节日。所以,在腊八节这天祭神、敬佛、祭祀祖先,有祈求神灵、佛祖、先人庇佑的好兆头。
其实不管腊八吃什么
不管腊八有什么习俗
总会有人
为你立黄昏,问你粥可温
过了腊八就是年
今年,记得早点回家
来源:京城新闻、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