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民风民俗(藏族民乐中)
在阅读本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不会错过后续更精彩的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文/香冷
编辑/香冷
前言
迪庆是云南仅有的一个藏族自治州,下辖维西僳僳族自治县,包括香格里拉县,德钦县,傈僳族,纳西族,彝族等10余个民族,在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
四十万人,藏族在整个国家的总人口中不足百分之四十。迪庆地区海拔高度从1900到6740米,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民族构造,造就了迪庆一山四季分明、多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独特人文景观,也是全国文化生态保育的试验地区。
有《格萨尔》、《迪庆锅庄》、《梅里神山祭祀》、《德钦弦子》等藏族优秀民俗文化,有丰富的民族特色。每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都饱含着民族民乐的神韵,闪耀着民族民乐的光辉。
论藏族民乐在迪庆的发展
迪庆地区藏族民乐因其独特的地域环境、多民族混居等特点,在形式上表现出较强的民族包容性、独特性,与其它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反差。
藏族音乐在迪庆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
迪庆地区的藏族音乐,得益于现代化、先进的媒体技术、计算机音乐创作技术、藏族音乐风气的引导,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一批新的艺术人才不断出现,音像制品近百种,许多民族歌舞表演厅,藏族音乐酒吧,藏民家访等与旅游市场相结合,专业或非专业的歌唱家、乐手、舞蹈家、民间艺术家遍地都是,到处都是歌舞生平。
再加上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对各民族民俗文化的开发与利用,迪庆藏族的音乐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这一“软”的文化力量在迪庆的社会与经济建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迪庆藏族音乐文化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阻碍与缺陷。在追求制作生产一大批音乐产品的过程中,因为它们大多数都是以个人投资包装的形式出现,所以它们的制作成本低,艺术价值大打折扣,数量多而质量差,而且盗版泛滥,对市场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创作团队素质参差不齐,零零散散,没有形成合力,缺乏深度;演绎型人才急功近利,轻浮浮躁,没有潜力;理论研究的落后,艺术评价的缺陷,创作的力量薄弱,独善其身,缺乏精品。
藏族音乐在迪庆的发展历史
回顾六七十年代,迪庆的藏族音乐还处于整理民谣的阶段,那时候,各地的民间艺术团体都活跃在各个村庄,他们收集、整理民谣,并根据“样板戏”的流行趋势,创作出了一批藏族民谣,为当地的文化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80、90年代以来,迪庆藏族音乐利用艺人们出版、发行的录音带、 VCD等媒体,配合舞台演出、歌唱比赛等形式,不但对迪庆藏族音乐进行了传承,而且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改编、创作,形成了一批极具藏族特点的优秀歌曲,如:鼎正,谢晓明,彭天云,王正中,宗庸卓玛,卓玛拉初,金安拉姆,李承翰,鲁茸定汗等等,都是迪庆藏族音乐的一代典范。
藏族音乐在迪庆的发展与展望
迪庆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民族构成,造就了迪庆地区独特的多民族文化形态,藏族音乐的表达方式也有别于其它地区,形成了香格里拉地区藏族地区音乐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我们既不能固步自封,固步自封,也不能抛弃“原生态”的传统,更不能抛弃前人留下的传统,盲目地追逐所谓的现代化,而是要以“香格里拉”的旅游业品牌为导向。
通过民间艺术家、基层文化机构、专业音乐文化人员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顺应国家文化发展的大势,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融入到主流音乐以及世界音乐之中,既要继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又要发扬和发展民族音乐,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迪庆藏族民乐
以歌舞为主要内容的藏族民族音乐,已经与藏族人的精神和文化生活密不可分。按其表现形式与内容,可分为“锅庄”、“弦子”、“热巴”、“酒歌”等。
(1)《尼西情音尼西情歌》(Nishishinnishi music human)
它的名字叫“降鲁昌”,是一种流行于香格里拉县尼西乡(德钦县也叫罗玉和筛巴)的交谊舞。“情舞”在我国藏族地区独树一帜,而这就是尼西情舞的独特性。
在音乐表达方式上,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静止的吟唱,另一种是动情的舞蹈,也就是爱情歌曲、爱情舞蹈。它的演唱既有快慢之分,又有丰富的舞蹈节拍,表现出很强的艺术和观赏价值。
(2)藏人的日常生活中,酒是必不可少的饮料,无论在宴会上,还是在婚礼上,都会有一首酒歌,一首舞。以德钦拖顶乡“酒歌”为代表的“酒歌”,是一组十余首词、曲目齐备、以男舞为主的“酒歌”。在澜沧江德钦地区,有“琼日”、“冲仁假”等酒、歌、舞等,亦为男舞。
在香格里拉东旺乡,也有一种名为“起喔羌”的酒曲,是女舞演唱的。在藏族聚居区,除以歌舞为主要表演形式的酒歌之外,还出现了一种以坐唱为主的酒歌,这种酒歌是一种曲调悠扬的散曲音乐。
弦乐
迪庆藏族弦子舞蹈以迪庆德钦县为主体,藏语称“仪”为德钦,是以马尾胡曲为伴奏的一种集体舞蹈。在藏语中,弦舞的伴奏被称为“兵永”,与一般的二胡相似,但琴身和弓身都比较短,琴身和弓身都是马尾形,因此被称为“马尾胡”。
弦子舞在舞、唱、弹的“三合一”上的和谐、灵活,这也是其演出的难点。其流行程度虽不及锅庄舞者广泛,但仍为少男少女所喜爱。其舞姿优美,刚柔并济,曲调高亢明亮,粗犷豪放,旋律欢快流畅,节奏鲜明,具有广阔的群众基础。
到目前为止,卫小北收集到的乐曲已经超过了一百首。它不仅具有锅庄所要传达的话语意义,而且所反映的生活面也更加宽广,更加灵活。
民歌,歌谣
(1)民歌:迪庆藏族民歌音调清脆、响亮,与藏族草原、牧区其它民歌中的颤声民歌有着显著的不同。藏语将民歌称为“庸”,它的音区很宽,高音很浓,有大调和小调两种,旋律走向很自由,散板曲调有七、八种之多。
(2)爱情:指的是年轻人和年轻人互相猜忌,暗藏爱情的占卜方式,在藏语中被称为“仪姆”。这些歌词都是临时拼凑而成,有着固定的曲调,只是在不同地方略有差异。
(3)“茶会歌”:是香格里拉县建塘和小中甸镇流行的一种社会交际形式,是一种由少男少女组成的群众性合唱,在我国藏族地区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只有一首曲子,却又富于词藻,又有某种表现手法,是藏族年轻人一种自由的爱情之路。
劳动之歌
《墙歌》:藏族人在修建房屋和修建围墙的时候,用来调和劳动的节律,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共分五、六种曲调。其中大部分是歌颂乡村,歌颂自然,歌颂背土姑娘,筑墙男儿。
打麦子:藏族人在打麦子时,用棍子打麦子,打麦子时,会唱几首曲子,也可以填上歌词,一般都是在劳动过程中,反复地唱一些固定的歌词,来调节动作的节奏。
打奶歌:藏族人在打奶子的时候,会唱一首歌,曲调很简单,只有一首歌,还有一首歌,一般都是以数字的形式唱出来的,实际上,这是一种用音乐来计算数字的方法。
结尾:
要想做出好东西,必须要有好的人才,现在出现的“繁荣景象”,很多都是由于市场经济中人的浮躁心态所致;一些默默无闻,没有艺术天赋的艺术家,却成为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先锋。
为此,应整合已有的民族音乐文化中的人文资源,形成合力,做好引导工作;民族音乐的创作、演绎与评价制度的不断完善;塑造并培育各方面的民族音乐文化领军人物;为和谐社会发展,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实现伟大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