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灯笼(大田板灯龙)

簇簇绛云红,星球滚数重

涌来人似海,游出火中龙


每年元宵节,

大田县的大街小巷尤其热闹,

他们延续着游板灯龙的传统,

家家户户鞭炮齐鸣,

迎接祥龙,祈求安康。


本期,

《福建非遗档案》带你一起,

去看看“(龙舞)大田板灯龙”。

视频加载中...

“我们大田连氏是在唐文宗时期,也就是一千一百多年前,从北方的山西上党迁到大田来的。我们当时传下来的时候把舞龙的习俗也传到大田来,我们这边开始舞板灯龙,主要是为了怀念故土,纪念我们的祖先。”

魁城是闽中山区大田县的一个行政村,在村子里有一口井,名曰“蛟龙井”。传说井下潜伏着土龙,魁城村每年元宵舞板灯龙,迎的便是这条土龙。

制作板灯龙

板灯龙气势恢宏,最长可达3000多米。在大田,各个乡村所制作的板灯龙略有差异,工艺精湛的板灯龙制作工匠可是村里的“宝贝”。今年为魁城村制作龙头的是连廷休父子。

板灯龙的龙头骨架需选用二年以上的毛竹,经自然风干、破开等多重步骤,制作出的竹篾,或弯、或折、或绑、或绕,他们心目中龙的样子慢慢成型。

骨架扎好后,接下来就是对龙头进行装裱,先在骨架上糊上一层白纸,再用各色的彩色纸剪出龙鳞、龙纹、云彩等图案贴在龙头的不同部位上。

剪纸的工作,一般由村中心灵手巧的妇女完成,一把剪刀,给龙头龙尾添上了绝妙的装饰,也让龙有了血肉。

除了龙头、龙身由手艺人在龙井祠里制作外,每节龙身均由村中每户人家各自完成。

在魁城村,家家都有制作龙灯的高手,在2米6长的板凳两端各挖一个孔用来相互连接,每节板凳上固定着三个灯座,用竹蔑和彩纸制作成灯笼,游龙时点亮蜡烛即成“龙灯”,故称“板灯龙”

视频加载中...

舞板灯龙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当晚,象征着集结号的鼓乐声在慈济宫响起,炮竹声中,人们陆续从家中扛出点燃蜡烛的龙身,聚集到慈济宫,在鼓乐声中相互对接,意为接龙。

板凳上的灯笼以蜡烛做芯,意为添丁,四周贴上剪好的龙鳞、花草,写上“国泰民安丰登、厚德载物”等祈福语句。

巡游过程中,不断有龙身加入进来,游龙队伍越来越长,所到之处鞭炮齐鸣火树银花。

圈龙,把狂欢推向高潮,魁城村的圈龙地点选在老祠堂背后一块不大的空地上,将六百多米长的长龙圈成三圈,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稍有差池,龙队就会打结或断队,只有全队龙丁们同心协力,配合默契才能挥洒自如。

这一节节龙灯,

拼接起了连氏族人奔流不息的血脉,

点亮了连氏族人千里跋涉的道路,

更照亮了他们红红火火的美好未来。

— end —

《福建非遗档案》通过大型全景式展现海峡两岸非遗传承与发展现状,重点选取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十大类别,以视频的形式完成记录和展现,形成两岸非遗保护领域重要的、以“非遗档案”为主题的原创内容数据库,助力两岸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福建非遗档案》

播出时间

福建电视台旅游频道

首播:周一、周三、周五晚 19:50

重播:周二、周四、周六

其他重播段为:22:18 23:42

次日4:24 6:54 10:48

(周一至周五) 13:53 17:24

福建电视台旅游频道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或邮箱联系

259975086@qq.com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福建电视台旅游频道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39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