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跑的鱼(云南小伙跑到中缅边境养鱼)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一份致富历程的经验,感谢您的支持!

文| 森林

编辑| 小江


云南一小伙,跑到中国缅甸交界边境去养一种“会走路”的鱼,甚至不惜花重金向当地人收购这种鱼苗。

这种鱼,不仅会走路能爬坡,就算离开水面一晚上还能活,而且,它还会自己去找水源。

小伙正是靠着这种鱼,一年赚500万。

那么,这究竟是什么鱼?

图1

养的鱼会走路

养鱼的小伙名叫岩坎凡,正在西双版纳带领当地的农户养这种鱼。

当地的农民称这鱼为“神奇鱼”,因为在当地人看来这种鱼真的很特别,它有能力行走和爬坡。

农民们手持网筐来到鱼塘,将鱼网入水捕捞。而游的鱼太过于活跃,直接蹦出来了。

正如当地人所说,这种鱼一旦离开水源就可以在草丛中行走爬行,像真正会走路一样。

虽然这种鱼体型不大,但却相当凶悍,如果不用指定的捕捞方式,很容易因鱼鳍张开而受伤。

这种鱼在当地,被称为吧西哩。尽管它看起来普通,但具有独特的特点。

岩坎凡当初从农户那里,以每公斤20元的价格购买,然后在自家养殖场饲养四个月,将价格提高到每公斤50元。

图2

2010年,岩坎凡成功实现了吧西哩的人工养殖,成为当地众多养殖者追捧的对象。

每年6月,岩坎凡免费向合作社的养殖户提供鱼苗。那么,他是如何取得这个成功的呢?

这还得从一年前说起,当时,岩坎凡在勐腊县的加油站发现了一个商机,

在2009年,岩坎凡发现了一种每公斤可卖到3000元的鱼。

这给他带来了启示,他将目光转向了一种濒临消失的土著鱼。

他认为这种鱼具有云南特色,决定成为当地第一个规模化养殖者。

他请亲戚朋友帮忙在云南、广西等地搜集鱼苗,为了尽快开始繁殖,他甚至和姐夫每天守在农贸市场,只要有这种鱼出现,他就会出钱买。

为了寻找最佳的繁殖种鱼,岩坎凡还考察了泰国、缅甸等地。

图3

他将收集到的每一条鱼放在自家屋顶的鱼塘中,模仿它们在溪流中的生活环境,在屋顶种植水草,铺设泥巴。

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终于在2010年5月搜集到了两百多条鱼。

吧西哩,学名攀鲈,原产于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

它是一种小型淡水鱼,体型比较小巧,呈长方形。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一些地区。

看到商机的岩坎凡,决定把这种鱼放在自己家养。

他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基地,那就是自己家的屋顶。

当时岩坎凡养鱼都没有多少人发现,在众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岩坎凡在自家屋顶成功养殖了吧西哩鱼三个月。

而养鱼这期间,岩坎凡发现了两个重要的事实。这些发现使他迅速扩大了养殖规模,并将鱼销售到全国各地。

图4

2010年5月某日,岩坎凡惊奇地发现他在三楼顶养殖的吧西哩鱼,竟然出现在一楼。

令他更惊讶的是,这些鱼在离开水至少一晚上后仍然活蹦乱跳,丝毫没有死亡的迹象。

而鱼之所以还能走在地上,甚至在草里“穿梭自然”是因为它本身的力量较大,

在地上移动的时候,鳃盖、胸鳍,就向前蠕动,靠着身体的这些器官,鱼就能在地上前进。

而外人看,这种鱼就像在地上走一样,这使岩坎凡更加相信这种鱼能为他带来财富。

而且就算小一点的鱼,它完全不接触,水2个小时之内,它都不会死。

除了吧西哩鱼具有特殊的生活习性外,岩坎凡还发现了这种鱼长大的秘密。

过去,野生吧西哩鱼的身长只有两指宽,最大的也不过半个手掌。

图5

然而,在长时间研究后,岩坎凡揭开了鱼长大的奥秘。

2010年9月,岩坎凡积攒了二十多万元,并在离家十几公里的中国和老挝边界处承包了六亩鱼塘。

他还投资了15万元建造一栋楼,就住在这里,自己实验如何能让鱼长得更大。

但是,他的行为引起了村里的议论。

村民们传言他在那边找了小老婆,因为在那边岩坎凡连房子都盖好了,也不回家。

而他的妻子虽然相信丈夫只是为了养鱼,但这些流言让她内心感到不安。

但这个时候的岩坎凡,一门心思都在鱼身上。

为了解决吧西哩鱼长不大的问题,岩坎凡24小时都在观察水温,并在各个鱼塘中放不同的饵料来进行观察。

到2012年,他养殖的吧西哩鱼中有90%的个头比野生的增加了一倍,肉质也更加鲜美。

图6

带领农户一起养鱼

究其原因,也是得益于人工养殖。

因为野生的鱼都是自己在水里找吃的,饥一顿饱一顿勉强维持。

但是人工不一样,人工饲养就会把这些鱼养的肥肥的,所以肉质等方面要比野生的好太多。

2012年8月开始,岩坎凡向农户免费提供鱼苗,教导他们养殖技术。

但是农户都觉得这种鱼不好卖,也不会有什么价值,所以起初只有三家农户愿意尝试,

但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养殖行列。

因为当时岩坎凡向大家承诺,只要按照他的方法养鱼,白天他就带着人去水里捞鱼,

然后又对周围收鱼的农户表示,收购价每公斤20元,价格这么高,自然有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了捕鱼行列。

图7

他们从每年的6月份开始养殖,三个多月后,岩坎凡将鱼收回,养上4个月。然后到每年年末,再把鱼捞上来。

为了答谢大家的辛勤劳动,收获的大鱼通常会被用最原始的方法烤着吃。

烤熟的鱼搭配辣椒或盐巴,虽然做法极其简单,但是这种鱼肉质鲜美,烤出来的鱼很香。

之前经历了一些坎坷,如今岩坎凡终于有了先进的养殖技术。

如今,这种鱼的养殖已经相当成熟,成本逐年降低。

然而,岩坎凡的探索之旅并未就此结束。

自2014年起,他开始研究一种能让鱼价格翻倍的方法,这不仅提高了利润,还使得鱼能销往全国各地。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岩坎凡投身于研究各种天然调味料,以制作出美味的鱼罐头。

而他选用的调料,也成为这个罐头的点睛之笔。

图8

岩坎凡用当地的一种野果搭配鱼,先把果子捣碎,然后用鱼沾着吃。

果子可以去掉鱼的腥味,同时还能保证爽口,于是罐头也成为畅销的产品。

随着罐头远销各地,岩坎凡又意识到,很多游客来到云南旅游时,都想带些美食回去。

因此,他决定利用当地特色将鱼加工成罐头,让游客对这种鱼流连忘返。

岩坎凡将鱼分为鱼鳞、鱼肉和鱼骨等部分。

其中鱼鳞和鱼骨可用于烹饪,鱼肉则切成条状,再加上云南特有的天然石材,他成功地制作出了生鱼罐头,每瓶定价40元。

这种罐头游客来都非常喜欢,不仅如此,就连本地市场也颇受喜爱。

云南当地人喜欢吃酸味的,而且也喜欢吃鱼类,岩坎凡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做出了不同口味的鱼罐头。

图9

不过相对来说,还是鱼庄的生意要更加火爆一些。

岩坎凡的鱼已经畅销于当地的各大饭庄,特色鱼庄吸引着众多游客,特别是在用餐高峰期,前来就餐的人都要排长队。

许多人专程从外地赶来,品尝这道独特的美味,鱼庄因此改名为吧西哩鱼庄,以突出其生态鱼的特点。

提升产业链,畅销各大饭庄

岩坎凡的妻子伊巴,每天都在研究吧西哩鱼为原料的菜肴,并将制作方法教给各大餐厅的厨师。

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各个饭庄,游客们都可以品尝到这道地道的云南特色菜。

椒盐鱼骨、凉拌鱼肉和油炸鱼鳞等,以吧西哩鱼制作的菜肴,已成为游客们餐桌上的必点美味。

2016年,岩坎凡成立了一个合作社,有一百多名农户加入,与他共同养殖吧西哩鱼。

图10

他还要求鱼塘加高1米以上,以降低农户们的养殖风险。

目前当地越来越多的人,也跟着岩坎凡养殖这种鱼。岩坎凡不仅带领大家走上了致富之路,还保护了这种濒临灭绝的本地鱼种。

2016年,吧西哩鱼产量达到了四十多吨,合作社实现人均增收约3000元,销售额超过五百万元。

在不断尝试中,岩坎凡实现了自己的财富梦想。

岩坎凡勇敢果断,细心周到,他钻研研究,为别人看不起的鱼找到了新的市场。

他认为,尝试的过程或许令人胆战心惊,但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其中美妙的滋味。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观山悦农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39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