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阁((地域文化研究)
江津乾隆年间所建风水阁:奎星阁与文星阁两回事
两塔一阁连青龙,是乾隆年间曾受一县长选定的风水培护之法。其中的一阁,究竟是哪一阁呢?
是文庙后面的奎星阁,还是东门明豪步行街位置的文星阁呢?
幸好,《乾隆版江津县志》,发现有曾受一县长亲自撰写的《续修文庙碑记》,从中找到了线索。
《续修文庙碑记》详细记载了江津旧文庙“岁远材朽,宜重修”。但当时遇边关不宁,“金酋不靖,出入塞垣者数年”,直到公元1776年夏大师平定边关后,周君与学博(教授五经的学官)冯君一道,筹集资金,于秋天聚集工匠,开始动工。
“此大工之余后人”,情怀可嘉。古代知识分子作官,都希望荫护后人。
修建过程中,曾受一县长又“奉檄自巴调署津邑,计离津七载有余”,七年后重新回到江津做县长,自然马上过问文庙续修之事。
发现墙高不够,庙前甬道及左右两阶和内外之地,均未彻以砖石,亏功不少。冯君提出两个建议:一是与崇圣祠毗连的学署,建造体制不协调,有损圣庙形象。二是原来文庙里壮黉宫体势的旧魁星阁,“今倾圮破漏,也需要重修”。
于是政府拨款五百缗,加上士绅筹集,终于“墙称其宫,阶升有路,祠易其地,阁亦岿然钜工”。
然后,曾县长谈到了七年前他在津做的一件大事:建文昌阁。
理由简单,查看此地风水,重在文庙左面艮方来脉。堪舆家说坐向纳甲,文昌之位,“宜建高阁”。于是他“曾砌石台丈许作基”,还发簿醵金(大家凑集的钱)。可恰逢降职,离开江津,工程于是中止。这次重来,急欲完成,“募金踵成之”。
建成之后,曾县长非常高兴,文笔一转:“兹文光射斗,人杰地灵,云蒸霞蔚。”并与当年乡试的优秀成绩结合,认为是阁楼建成后的吉兆:“今秋闱发其兆矣”!
最后说明“左畔文昌阁实为黉宫建矣”。也就是说,左边文昌阁,与文庙后面的奎星阁不是一回事,是七年前就准备在建,目的是补文昌位。
那么很明显了:乾隆城图上的“文星阁”,才是曾县长用作风水的阁楼。与奎星广场上的奎星,不是同一阁楼。
另外,文昌星,指文昌帝君,也可以简称文星,是为文星阁。
魁星是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天枢星),魁嘛,当然是第一的意思,因此,古人给它赋予了主管科举成绩之神。
曾县长要建的是文昌星,主管天下文运。文庙背后是魁星,主管科举成绩。所以,东门名豪步行 街的文星阁,才是曾受一为培补江津风水所建。
江津地方学者,明显弄错了。
作者:谭蘅君 谭云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