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快乐还是安康(端午节只能道)

今天是端午节,刚刚在朋友圈发送了一条“端午节快乐”的消息,很快就有不少人在底下的评论说,端午节是个恶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为救父投上虞舜江,为逝者讳,端午节只能送“安康”,不应道“快乐”。

端午节挂香囊

“五月单五是端阳,门插艾叶香满堂。吃粽子,蘸白糖,孩子们乐得蹦又跳。”这是我父母教给我的儿歌,我又教给我的儿子。我们就是这样,唱着这首童谣,一代又一代,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无比快乐的端午节。

而现在,突然有人不让我们“快乐”了,弄得人真有点摸不着头脑。

那么,这种端午节只能道“安康”,不能说“快乐”的观点,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这是那些无良自媒体,为了一点点流量费,在网上编造散布的谣言。

粽子

大概是在2015年的端午节,网络上突然出现了一则来自“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的提醒:“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自刎、曹娥救父投江、屈原投汨罗水,是后人祭祀先人的日子。不能祝快乐,只能道安康。”

此后,每到临近端午节,该所谓“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的提醒,便在朋友圈疯狂转发,不少网民对此深信不疑,“快乐”就这样被“安康”取代。

粽子

其实,这个所谓的“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根本就不存在,是那些无良自媒体为了噱头,而胡编乱造出来的子虚乌有的人物。

在学术界,主流观点普遍认为,端午节的起源与任何人的投江都没有关系,而是人们为了祈求幸福生活而产生的一个节日。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端午节的起源是一个节令。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生产生活会受节令的变化而影响。

挂艾草,迎端午

五月初五,气温开始上升,各种害虫、五毒等滋生,在这段时间人们由于天气原因容易生病,所以老百姓就设立了端午节,想出各种法子,搞出很多活动,“碧艾香蒲处处忙”“守定龙舟看不归”,喝雄黄酒,贴艾虎、挂蒿草、熏苍术,让阳光和江水,让故事和亲情,身心两和,健身强体,远离疫病。

香囊

端午节虽然有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成分,但这是先有端午节日之后,出于对对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爱戴,人们便将这份敬仰之情附着在节日上,并赋予节日以祭祀等意义,但这些意义也只是端午节其中的一部分。

挂艾草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如喝浴兰汤,饮雄黄酒、菖蒲酒、艾酒,插艾叶,挂雄黄袋,制艾人、艾虎,有的地方还制蒲剑、蓬鞭、蒜拳、桃枝于床边,还有的挂虎饰、挂张天师像,给孩子穿老虎兜肚、佩香包、香囊,戴“百索长命缕”等。

此外,端午节还有“斗百草”、斗力、厮打、拔河、决射、赛龙舟、出嫁的女儿归宁省亲等活动。


所有这些习俗要表达的意义,就是“狂欢”。无论是龙图腾崇拜与祈福,还是避邪驱瘟祝吉祥,人们都是为了抛弃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羁绊,而试图达到精神上的彻底自由。

包粽子

宋人范成大《竹枝歌》云:“五月五日岚气开,南门竞船争看来。云安酒浓麴米贱,家家扶得醉人回。”

五月五日南门竞渡,引得人人争相观看,然而,众人之意不在船,而在酒。酒可解忧,一醉方休。

赛龙舟

元末明初瞿佑的《菖蒲酒》亦云:“采得灵根傍藕塘,只因佳节届端阳。金刀细切传纤手,玉斝轻浮送异香。厨荐鲥鱼冰作鲙,盘供角黍蔗为浆。同时节物充筵会,纵饮何妨入醉乡。”

端午节这一天,精美佳肴摆满酒桌,醇厚美酒异香浮动,美人挥动纤纤细手,面对此时此刻,置身此情此景,何不尽情狂欢,纵然喝得酩酊大醉,又有什么关系!

赛龙舟

《清嘉录》中一首无名氏的乐府诗《划龙船》,描述了苏州地区的端午盛况,笔下处处洋溢着一派歌舞升平之象。在这个节日中民众忘记了日常生活的琐事,达到了精神上的自由,彻底放松,尽情欢愉。


“安康”一词,在生活惯用上,一般是对老年人的祝福语,而用于节日,不分对象,不论男女老幼,对普罗大众均祝安康,则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端午节“艾虎”

考之典籍,历史上并无“端午节安康”这样的说法。古人不道“端午节安康”,祝“端午节快乐”才是传统 。

五月端午,唐玄宗李隆基大宴群臣,他在《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并序》中写到:“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这不正说明,古人也在道“端午节快乐”吗?

点雄黄酒

快乐在端午。就连杜甫亦作诗吟诵端午时节被皇帝赐衣的喜乐:“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杜甫这首《端午日赐衣》,作于乾元元年(758)五月,那一年杜甫48岁,在左拾遗的任上。

端午节孩子佩戴的五彩绳

左拾遗,虽是小官,只不过从八品上,但属于皇帝的近臣,掌供奉讽谏,每年端午节,皇帝都要赏赐近臣宫衣。

一袭华美宫衣,臣子穿在身上,倍显尊荣,心情自然无比喜悦。到了元朝,皇帝赏赐臣子宫衣的习俗仍未改变。元朝诗人叶颙《庚子端午次潘明举韵》云:“内家端午赐新衣,万姓千官乐盛时。”

孩子们与“艾虎”

明朝的时候,每到端午节,君臣可以一起摆宴,唱和诗文,观赏表演。女眷可以出去划船、郊游。

清代《燕京岁时记》中,还专门记载了妇女尤爱在端午节以凤仙花染甲,祈福解厄。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那些无良自媒体将端午节因赋予有祭祀内容而不允许人们互道“快乐”,是对中国文化缺乏基本了解,它不仅窄化了端午节的形式和内容,更对端午文化的传播设置了人为的障碍。

回娘家

中国很多传统的民俗大节,多数都与祭祀有关,例如春节、二月二、中秋节、冬至等等,这些节日,虽然庄重的色彩要浓一些,但欢声笑语依然贯穿整个节日的大多数时刻。

如今,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人们对古人的生活充满着好奇与求知欲。一些人便打着传播“国学”的旗号,利用网络传播中知识的碎片性,从断章取义到歪曲历史,甚至为了能够带来流量,不惜胡编乱造,根本不去考据真实的传统到底如何。

粽子

而绝大多数网民,对传统文化知识知之甚少,对一些错误知识,甚至是谣言,没有能力辨识,自觉不自觉地将这些伪知识广泛传播,以至形成时下的某种集体记忆,让人们深信不疑。更有甚者,以传统的名号横亘出种种“禁忌”,让其成为了绑缚现代人生活的枷锁,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张文平)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张文平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39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