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梅是什么意思(雨打黄梅头)
在南方地区,黄梅雨是很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因为它一般都是出现在每年的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持续30-40天,属于芒种和小暑两个节气。
而在这个期间正是南方的梅子成熟的时候,所以就称它“黄梅雨”,或者是“梅雨”,这个雨带停留的时间就叫它“梅雨季节”。
但因为黄梅雨的特点就是持续的阴雨天气,空气中的湿度也比较大,很容易导致家具等物件发霉,所以也叫它“霉雨”。
其中在我国每年进入梅雨季节的时间是不同的,其中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就称它为“入梅”,而结束的一天就称它为“出梅”。
这个就和夏季的三伏天意思差不多,进入三伏天的第一天称之为“入伏”,而伏天结束的时候就称之为“出伏”。
那今年哪天才“入梅”,又要何时“出梅“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今年哪天“入梅”,又是哪天“出梅”?
我们都知道,古人在这方面都是相当有经验的,他们就传下来了“夏至三庚入头伏”的经验之谈,告诉后人在夏至节气后第三个“庚日”就要开始入伏了。
而关于什么时候“入梅”,古人同样是传下来了他们的经验之谈。
根据古籍《神枢经》中的记载,梅雨季节是从芒种节气后第一个“丙日”开始的,即干支记年法中芒种节气后第一个“丙日”就要“入梅”了。而出梅则要等到小暑节气后的第一个“未日”,这一天也称之为“出梅”。
因此从古人的这种说法来看,在芒种节气后第一个“丙日”是在6月7日,这一天在干支记年法中是“丙申日”。因此,今年就是在6月7日这天就入梅了。
而以此类推的话,小暑节气后第一个“末日”是7月12日(辛未日),因此就是在这一天才“出梅”了。
“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干土”,啥意思?
这是流传很广的一种谚语了,它的意思是说如果在进入黄梅季节当天下雨了,则预示着后面的雨水很多,会持续以阴雨天气为主,导致45天都没有干土。
换言之就是整个黄梅雨季节雨水很充足,一般很少看到太阳,从而会导致土地都是湿润的。
类似的农谚还有“雨淋黄梅头,45天看不到太阳光”等,它们的意思都是差不多的,说的都是梅雨季节高湿的特征。当然了这里的45天并不是实数,它泛指的是阴雨天比较多。那这话有没有道理呢?
其实吧,现在从气象的角度来看,何时入梅,何时出梅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了。也就是说不再是依靠古人所传下来的那种方法来配定何时入梅,出梅了。并且在我国南方的地域也很辽阔,不同地方入梅、出梅的时间也是不同的。
目前气象学上对入梅、出梅的判断主要是考虑降水的实况和大气环流配置,只有各方面都符合了各自所定的标准,才能判定它入(出)梅了。
比如一个地方连续五天,或者是五天以上日雨量≥1.0毫米的阴雨天气,且整个梅雨降水是连续的。同时当地的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3摄氏度,以后气温逐渐回升,期间允许1-2天日平均气温小于23摄氏度,符合这些标准了,也就意味着该地区入梅了。
值得一提的是像今年南方很多地方入梅的时间就要较往年偏晚一些。在江南区的话,大约在6月7日才开始入梅,而出梅则是在7月10日,梅雨季节一共是33天。
而在长江中游地区,则是在6月15日才入梅,出梅则是在7月14日,整个梅雨季节是一个月左右。
至于长江流域、江淮区的话入梅就更晚了,其中长江流域区6月19日入梅,7月12日出梅;而江准区则是推迟到了6月21日入梅,出梅则是在7月15日。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今年何时入梅,何时出梅的介绍,从这也看得出来古人所说的判定入梅、出梅的方法,在今天是不太适用了的。毕竟我国的地域很辽阔,不同地方的气候也有差别的。
通过古人的方法来判断何时入梅、出梅,还是有失偏颇的,而现代气象学上的判定方法,就会更为准确,也更具有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