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的风俗习惯(云朵上的民族)

【文.羌人山里汉】

一、羌族婚俗简介

羌族,一个“云朵上的民族”,自称“尔玛”,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羌族是我国一个古老、淳朴的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民风彪悍!她至今仍保存着完好的传统民风民俗。衣食住行、生丧嫁娶,无不凸显出独有的民族特色和风情。

羌族婚俗在传承和发扬中凸显出她独特魅力。北川,“中国大禹文化之乡”、“中国羌绣之乡”,这里的婚嫁习俗又有什么讲究呢?

过去,北川羌族青年男女没有选择配偶和自由恋爱的权利,择婚时,讲究门当户对和亲上加亲,甚至幼小时就由父母代订婚约,甚至指腹为婚。

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人到一十五,披红挂彩讨媳妇;人到十一七,东张西李不搭理;人过一十八,呼天喊地没抓拿(办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思想观念被大多数人接受,逐渐摒弃了婚姻中陈腐落后的旧习俗,在继承和发扬中,将传统的婚俗:媒妁之言、调换亲、上门亲及传统的婚礼议程:“开口酒”(说亲)、“小定酒”(定亲)、“大定酒”(商定结婚日期)、“女花夜”(支客)、“正宴”(“正酒”)、“谢客”(谢红爷)等在一代一代人中传承了下来。

作为中国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二、羌族婚礼的特征和习俗

1.说亲,送头道“情”吃“开口酒”和“小定酒”

当子女十六七岁时,家长就开始为他们物色对象了,也有男女自由恋爱后告诉父母的。大多数青年男女还是愿意接受媒妁之言。一般都是男方家长托“红爷”(男女媒人)出面向意向中的女家提亲。

红爷就会带上“酒”、“挂面”、“肉”用红纸包上,作为“人情”去女方说亲,即为“开口酒”。一旦女方同意,男方将索要女方的生辰八字,请“端公”(会做法事的人)倒卦,一旦男女双方的八字相合,就可定亲。

此时男方就叫“红爷”带第二道“人情”(肉、挂面、酒、麻饼子等)去女方商量订婚的日子,即“吃小酒”。待到双方感情自认牢固后,男方父母与准新郎将再请“红爷”带上酒、肉、米、面和女方穿戴之物去女方家商定订期(结婚)及彩礼,即“吃大酒”。

2.“大定酒”,送二道“情”,商定结婚佳期

彩礼视各家实际情况而定,一般都有酒肉米面,脸盆衣柜,衣裤鞋袜等。除了头饰、耳坠、手镯、金箍子、银坠子等,男方还要给女方买4套外衣,长衣、短衣各2套,裤子2条,鞋袜各2双,全要双份。

讲究的女家也会跟汉族婚礼一样,还要求凑够“36条腿”或“72条腿”(即大木床、大衣柜和桌椅板凳等木制家具)。

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得好的男方将购买“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外加“一响”即收音机,称之为“三转一响”作为彩礼。特别是近几年在经济大冲击下,要求更上一层楼,必须有电冰箱、高清电视机、洗衣机新“三大件”。

一般从吃“大定酒”到接亲要间隔几个月到几年才能完成,这为男方的准备工作赢得了充裕的时间。

3.“花夜”送第三道“情”吃“支客”酒和“正宴”酒

羌族婚礼为三天,多则五天。结婚时女家比男家提前一天办酒席,男家要送去米、面、酒、肉等为女家待客用,即为“知客”,也叫“支客”。

第一天为“花夜”。男女方都要举行,男方尤为为隆重。

“女花夜”时,堂屋中间摆着2张并拢的八仙桌,周围摆设条凳,桌上放有玉米酒和“干盘子”(花生、核桃、红枣、糖果)等。亲友都要前去送礼,又叫“添箱”。

新娘要避开成年男子在闺房中“刮痧”,由长辈用红纸染红的熟鸡蛋在脸上来回滚动,寓意“新家新面相,日子红火,团团美美”。

第二天,女方“正酒”,男方为“支客”。男家请“红爷”和押礼先生抬着彩礼,带领新郎的长辈、新郎同族兄弟姐妹前往女方接亲。晚上,男方办花夜内容与新娘相似,所不同的是新郎要由母舅来升冠,挂红。现在年轻人大多去繁从简,只保留了挂红,母舅边挂红边致辞:

“一对金花亮堂堂,今天拿来贺新郎,左带一支生贵子,又带一支状元郎,儿子儿孙入朝堂……”

接着依长幼排序依次给新郎挂红,最后由新郎的父母挂红,即“收拜”。挂红的人越多暗示主家的为人处事受人尊崇。现在,除了新郎结婚时挂红外,主要对远方来的客人、寿星等挂红,以示尊敬和爱戴。

第三天女家为“谢客”,男家为“正酒”,也是新娘出嫁的日子。迎亲和送亲的队伍快到男家时,女方先鸣炮,男方再接着鸣炮,叫“接亲”。新郎站在堂屋里紧张的等候着,“端公”(做法事之人)早已在院坝里放着“撵煞”用的条桌及祭品,点燃香蜡钱纸祭拜,新娘由红爷盖上红盖头,引领着来到桌前,“端公”嘴里含着菜刀,将雄鸡公头向后仰,顺势割断咽喉,绕新娘喋血一圈,神情严肃,口里念念有词,寓意:驱逐附在新娘身上的“杀气”。

院子内外立满了来贺喜的亲人。客人都怕这股“杀气”冲撞了自己,远远站在新娘四周。撵完煞后,红爷牵着新郎跨过火盆将新娘交给新郎。端公一声呼叫:“鸣炮——主家迎新人”,然后将香炉中的五谷杂粮撒向新郎新娘,示意退煞。

一对新人在男方神龛前:一拜祖宗创业恩,二拜父母养育情,三拜夫妻偕百老,四拜子孙个个强、五拜亲朋与好友,六拜夫妻入洞房。接着开始摆礼,宴请宾客,“知客师”一遍一遍吆喝着:

“东边一朵紫云开,西边一朵紫云来,两朵紫云来相会,欢迎远客和近朋。各位爬坡上坎,熬更守夜,花费赢钱,跑出奔进,主家留驾,一杯薄酒表心意……”。

晚上,婚房由男方一两位长辈负责铺床,床面撒上花生、核桃、大枣等干果,而后,男女儿童滚床,抢吃床上干果,寓意:早生贵子。院子里燃起旺旺的篝火,来客们围着篝火跳起欢快的沙朗直到深夜,才在意犹未尽中渐渐离去。

4.“谢红日”送第四道“情”吃“谢客”酒

男方婚礼次天是谢客,也叫谢红日(谢说媒人 )。男家继续摆上酒席,答谢远亲近邻,新郎新娘则带着一个猪头,一根猪尾巴,一炳炮来到“红爷”身边,将猪头和猪尾巴奉送在“红爷”手中,并点燃鞭炮追赶“红爷”,表示这件事从头到尾,大吉大利,寓意红爷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女家也大宴宾客,到此整个婚礼方告结束。

三、羌族婚俗中表现出的民族文化

羌族文化从古到今,虽然在传承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变化,羌族男女的民族特性已被现代文明抹去,民族服饰已被西装、运动衣、裙子、高跟鞋所代替。但无论怎样改变,不变的是羌人对宗教意识、民族精神、人文理念、道德观念等民族文化大都保留了下来。

1.从婚礼中可以看出羌族的“孝”文化传承。

羌族人们认为祖先在世时,繁衍生息,建功立业,功劳最大,他死后也会保佑自己的子孙不受病痛灾难侵犯。所以在后代儿孙在举行婚礼时,一定要向他们禀告喜讯,请他享用新人献上的咂酒,祈求保佑自己的子孙平安、幸福。

2.从婚礼中可以看到羌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现在年轻一代,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在通过开展传统“婚礼仪式”、正月初九的“上九会”、三月三的“抢童子”、四月八的“药王会”、六月十九的“抬狗羞灵官,祭天耍水龙”等民俗活动,使羌族的传统文化得到提炼、升华、发展,从而传承下来。

3.从婚礼中可以看到文化的融合。

羌族婚俗,是伴随着羌族历史文化发展而变化的,是羌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社会习俗,它既是羌人在社会生活中长期实际生活的积累,也是羌族与其它民族世代相融合与积淀,一道融入在中华文化和中华血脉中,同呼吸、共命运。

四、结语

羌族婚俗,是外界认识羌族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载体。通过婚俗的展示,不仅可以看到羌人的价值观念和信仰崇拜,同时也反映少数民族与中华大家庭中的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传承的历史过程。

如有幸游历羌族聚居地,一睹纯粹的,原汁原味、古朴而浓重的羌族婚嫁,让你从不同角度了解和感受羌族文化独有的魅力。而那群可爱淳朴的羌人,烟熏的厨房,挂满腊肉的火塘,香甜的玉米酒,烤土豆,烤全羊、跳莎朗、唱羌歌,必将成为你最美好、最难忘的一次旅程。


图片来自网络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羌人看世界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38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