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原本有着特殊含义)

今天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元节——一个儒道佛三教共奉的特殊节日。

古时候,中国人会在农历“七月半”举行秋尝祭祖活动:收获季节,以收获的物产感恩先人神明一年来的默默庇佑,并祈望先人神明在来年依旧能保佑风调雨顺,子孙们有个好收成。这种告慰祖先的方式属于“孝道”范畴,为儒家所倡导,因此也有了“祭祖节”的传统。

东汉以后,道教盛行。道家有“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之说,认为中元日为上仙点校诸类鬼魂,惩罪赦善之日。世人在七月十五举行祭祀活动,意在祝愿先人顺利通过地官点校。此风气久而流传,于是形成了道家“中元节”之说。因民俗中认为城隍爷便是管理一地阴间的地官,因而中元节当天城隍要出巡点检,于是解放前的这一天,“城隍出巡”曾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仪式。

​吉林市很早就建有城隍庙,并在解放前长期举办巡游活动。民国版《永吉县志》记载:“是日舁(yú,共同用手抬)城隍神出巡,与清明同”。而《吉林市市区文物志》则用现代文描述了这个巡游活动的热闹场面:“早上八九点钟,由地方官员至后殿,亲自把城隍木像抬上八人大轿,前有六十四道执事,老道吹唢呐,中间为城隍大轿,后面是官员骑马护送,最后为善男信女列队尾行,将城隍送至临江门外行宫。下午三四点钟,再将城隍接回城隍庙。这即所谓城隍出巡”。不过在解放前,此活动​已然成为历史。

除儒道之外,农历七月十五也是佛教重要的“盂兰盆节”。盂兰盆是古印度梵文,意为“救倒悬”——在佛家弟子看来,救助不能进入六道轮回的鬼魂乃是一种功德。结合汉地中元祭祀祖先魂灵的风俗,佛家大力宣传“目莲救母”等与“孝”沾边的故事,提出在盂兰盆节这天举办法会道场,超度历代亲属亡灵的主张。

旧时吉林城在七月十五当日会采用“商办官助”的方式,在巴尔虎门里的观音庙举办盂兰盆节法会:在七月十五这天一早,僧人们就在寺内搭设经棚,请外地名僧主持诵经,举办水陆道场,设斋供养十方僧众。入夜后,寺内僧人还会在殿外举行放“焰口”法式。焰口不是焰火,而是一种向想象中的恶鬼布施,边诵经边撒食物的仪式

在华灯初上时,吉林城的盂兰盆节进入高潮。首先,在吉林北山上悬挂起千百朵莲花灯,“燃灯徧(biàn)置山谷,灿若列星”(《永吉县志》),城中百姓仰首就能看到那宛若天河的璀璨景象。其次,在吉林市临江门西侧,两艘满载河灯的官船徐徐驶入江面,从头道码头附近放河灯。“燃灯顺流,万朵金莲,浮于水面。船僧唄经,铙钹鼓吹并作”(《永吉县志》)。而此时,城中万人空巷,竞相直奔江边,接踵摩肩,翘首遥望布满江上的河灯顺流而下的壮观景象。这种在松花江释放河灯的习俗经久不息,成为夏夜​吉林市的一道别样风景。

由于在农历七月十五,儒道佛三教举行的活动均与亡灵有关,因而后世便有人把这一天叫做“鬼节”​。其实这种说法在任何语境中都不乏贬义成分,与三教举行的​活动本意背道而驰。毕竟这一天的各种民俗活动,即便引申出“普渡”的概念,也都与中国人的孝道大有渊源。称之为鬼节,显然颇不恰当。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图片取自互联网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吉林乌拉永昌源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38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