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你的指温(嘴上说)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都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朋友:

时而渴望甜甜的恋爱,时而只想一个人静静地呆着;

内心敏感却总是什么都不说出口,时刻与人保持安全距离。

......

也或许我们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明明很渴望依恋对方,可在关键的时候却往往会做出相反的行为。这样矛盾的状态,心理学上称之为“回避型依恋人格”。

1、回避的背后往往藏着的是不安

回避型依恋人格指的是,对某个人产生好感后,当ta对我有同样感情后,就会很讨厌这种情感,甚至不再喜欢ta。

“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在感情面前往往表现出“越爱越逃避”的态度。而这种看似冷漠的态度背后,往往充满了不安的情绪:

“我根本就没有那么好,没有人会喜欢真正的我”;

“你那么好,我根本就配不上你”;

“你怎么会喜欢我,肯定是我自作多情了”。

......

心理学的依恋类型理论认为,之所以会产生人格上的这种不安,和我们在婴儿时期受到怎样的教养息息相关。

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通常曾在童年遭遇过父母的情感忽视(emotional neglect)。

依赖父母是婴儿的本能,他们需要父母的爱和陪伴才能健康地成长。

如果父母经常对婴儿的需求置若罔闻,或者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久而久之,孩子就无法建立心理安全感,他们害怕自己被父母嫌弃、抛弃。

慢慢地,出于对自己的保护,他们便会选择回避依恋需求和亲密接触,并且说服自己——我不需要。

2、回避,让我们带上了“面具”

我们在幼时遭遇的情感忽视,慢慢积累形成了回避型依恋人格。不知不觉中,我们在面对情感时往往会带上自己觉得安全的“面具”:

1、假性独立

“我很独立”、“我谁都不需要”是回避型依恋的人常常挂在嘴上的话之一。

即使是在伴侣提出分手时,回避型依恋者也会装作无所谓然后潇洒地说“随便你,分就分吧”。但他们的内心极有可能是万分不舍,希望可以挽留对方的。

2、“渣男渣女”

回避型依恋者还经常会被误解为是“撩完就跑”的“渣男渣女”。

在恋情初期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但是当两人的关系逐步靠近的时候,他们就会开始退缩、逃避。

在不理解回避型依恋人格时,作为他们的伴侣,很容易感觉对方忽冷忽热、捉摸不透。

3、亲密恐惧

回避型依恋者往往对于亲昵的行为表现出很抗拒的情绪,容易让伴侣误以为他们对这段感情不在乎,从而感到失落。

这其实是因为,回避型依恋者对私人空间的需求很高。当两人的接触比较亲密时,他们会产生一种莫名的被控制的恐惧感。

3、回避型依恋还“有救”吗?

依恋模式虽然对一个人的影响深远,但却并不是完全固定不变的。我们的自身的自省和调整,以及恋人的爱与包容,都可以不断减轻幼时情感缺失带来的负性影响。

心理学家丹·西格尔认为,通过理解早年的经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逃脱被不安全的依恋模式定义和禁锢的境地。

这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可以试着去写自我小传,通过在认知层重新理解过往经历来产生影响。

比如说,“妈妈对我的忽视,并不是因为我讨人厌,可能是她没能很好地表达她对我的爱” 。

归根结底,最重要的一步需要我们自己踏出去。

电影《绿皮书》里,托尼对唐说:“世界上孤独的人,都害怕踏出第一步。”

而我们告别孤独的第一步,就是面对自己的“缺陷”,迈出改变的步伐。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连小信心理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38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