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是什么星座(鲁迅星盘简析)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小杂感》|鲁迅



图片自制




早熟 OR 蠢萌


由于我经世占星课程有个庞大的作业,我的部分是琢磨民国阶段的星象,即便历史学渣如我依然被民国时期的群星璀璨所震撼,期间我留意到了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周树人和他的弟弟周作人。


这两天我才似乎有点明白鲁迅的牛掰之处,简直无法想象他是出现在初中课本上的男人!印象深刻的有《药》,作为一个初中生,我的印象深刻在于里面出现了一个人,他把血沾在馒头上吃,俗称人血馒头。而碰巧我又是一个特别晚熟的人,正在上初中的我不知所措,觉得好可怕,为什么要这样吃馒头,而晚熟的人一般又比较腼腆,所以我并没有好意思向老师提问,也不好意思问爸爸妈妈,显然也问不到作者本人,于是这个疑问一直在我心中,长长久久。。。印象深刻的另一篇则是《孔乙己》,他会用四种方法写一个茴香豆的“茴”字,作为一个晚熟的初中生,我又产生了疑惑,为什么大家不喜欢这么有文化的人?可不得不承认,现实是残酷的,蠢萌初中生虽怀有疑惑,可它们并不影响我快乐的打游戏,因此我便将它们长长久久的埋在了潜意识中。可是人生何处不相逢,万万没想到学渣也有学经世占星的一天,在历史的洪流之中,我居然又与鲁迅相遇了(居然突然有种好浪漫的感觉,怎么肥事!!!),在水逆的日子里,我不得不从潜意识中将其翻出,给它们个说法,给自己一个解释,那么现在就感受一下为什么鲁迅可以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以下为提高文学素养内容

《彷徨》里有一篇颇为独特的小说:《示众》。小说没有一般小说都会有的情节、人物刻画和景物描写,也没有主观抒情与议论,只有一个场面:看犯人。小说中所有的人物,无论是叫卖馒头的“十一、二岁的胖孩子”,“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挟洋伞的长子”,还是有着发亮的秃头的“老头子”,梳着喜鹊尾巴似的“苏州俏”的“老妈子”,“一个猫脸的人”,都只有一个动作:“看”;他们之间只有一种关系:一面“看别人”,一面“被别人看”,由此构成了“看/被看”的二元对立。小说不着意刻画人物或描写,而主要写一种具有象征意味的氛围、动作,这反而使它具有了极大的包容性,内含着多方面的生长点,甚至可以把《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里的许多小说都看作是《示众》的生发与展开,从而构成一个系列,如《狂人日记》《孔乙己》《明天》《头发的故事》《药》《阿 Q正传》《祝福》《长明灯》《铸剑》《理水》《采薇》等等。这些小说依据“被看者”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两类。


且看《祝福》里的这段描写:祥林嫂的阿毛不幸被狼吃了,她到处向人倾诉自己的痛苦;人们如何反应呢?“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祥林嫂的不幸并没有引起真正的理解与同情,却通过“看(听)”的行为,转化为可供消遣的“故事”:这些乡村老女人们正是在鉴赏他人(祥林嫂)的痛苦过程中,鉴赏自己的表演(“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并从中得到某种“满足”(自我崇高化),同时又在“叹息”“评论”中,使自己的不幸与痛苦得到宣泄、转移以至遗忘。而在别人的痛苦、悲哀“咀嚼”殆尽,成为“渣滓”以后,就立即“厌烦和唾弃”,施以“又冷又尖”的“笑”:这类情感与行为方式表面上麻木、混沌,实际上是显示了一种人性的残忍的。于是,在这类小说中,在好奇的看客“看”(鉴赏)被看者的背后,常常还有一位隐含的作者在“看”:用悲悯的眼光,愤激地嘲讽着看客的麻木与残酷,从而造成一种反讽的距离。


另一类“看/被看”的二元对立发生在先驱者与群众之间。也就是说,“启蒙者”与“被启蒙者”、“医生”与“病人”、“牺牲者”与“受益者”的关系在中国的现实中,变成了“被看”与“看”的关系:应该说,这是鲁迅充满苦涩的一大发现。一旦成为“被看”的对象,就会像《药》里描写的那样,成为茶客们闲聊的谈资,启蒙者的一切崇高理想、真实奋斗(如夏瑜怀着“大清的天下是我们的”的信念所做的牺牲)全都成了表演,变得毫无意义,空洞,无聊又可笑。在《药》里,我们甚至看到了这样的场面:人们争先恐后赶去“看”杀夏瑜,“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这里所出现的“吃人”的意象是惊心动魄的:“被看/看”的模式进一步发展为“被吃/吃”的模式。整篇《药》的故事——夏瑜的血浸透馒头,被华小栓“吃”进肚里,“却全忘了什么味”,也就具有某种象征意味:“华家”的愚昧的民众,不但自身“被吃”,同时又在“吃人”;而“被吃”者正是“夏家”的启蒙者。也就是说,启蒙的结果是被启蒙的对象活活地吃掉;这里,被质疑、批判的对象是双重的:既是那些“吃人”的民众,更是“被吃”的启蒙者,以至启蒙本身而如前所说,鲁迅自己即是这启蒙者中的一员鲁迅的小说模式所提出的质疑最终是指向他自身的。因此,在这一类小说中,人物(描写对象)与作者的距离大大缩小,作品中渗透着较多的鲁迅的生命体验。读者在这些作品里所感到的悲哀、悲悯(《药》)、孤寂(《孤独者》),以至恐怖(《狂人日记》)、愤激(《头发的故事》)与复仇(《孤独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属于鲁迅自身刻骨铭心的情绪记忆。


看到之前对于鲁迅的文章是否应该留在初中课本上有争议,专家怕鲁迅的文章太过偏激,不适合初中课本,我想对这位专家说:您完全多虑了,作为一个单纯的初中生,我当时属实半点没看懂,鲁迅对于人性的揭示不是一般的深刻。如果我当时就懂了,那现在的我应该也不是这样的我。


图片来自网络


星图中的故事


来自公众号占星艺术家


表达方式看水星,鲁迅的水星是合相月亮的落于天秤座,其表达中就会带有很强烈的情感色彩,而天秤座又是一个追求美感和平衡的星座,上文大量的举例已说明了其表达的二元对立性;而水星又定位了天王星,天王星是创新之王,月亮定位了火星,火星的行为靠月亮以及水星一起表达,这也助力了鲁迅在发表呐喊之后的疯狂创新输出。如《狂人日记》是极富创造性的,是小说“日记本文”采用了白话文体,却又精心设计了一个文言体的“小序”,从而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叙述者(“我”与“余”),两重叙述,两重视点。白话语言载体表现的是一个狂人非正常的世界,主人公却表现出疯狂中的清醒,处处显示了对旧有秩序的反抗;而文言载体表现了一个正常人的世界,主人公最后成为候补官员。这样,小说文本就具有了一种分裂性,对立的因素相互嘲弄与颠覆、消解,形成反讽的结构茅盾对鲁迅小说有一个重要的评价:“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式又莫不给青年作者以极大的影响,必然有多数人跟上去试验。


鲁迅的南交点落于双子座,南交点是一个人的天赋所在,双子座的守护星又是水星,充分的说明了鲁迅的天赋也在于表达,但是他的天赋之星与不安分的天王星形成了不良相位,在改革创新白话文的道路上并不轻松。他在《野草·题辞》里说,“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这是他所经历的生命困境,同时又是一个语言的困境:并不是所有的存在都能被语言表达出来。但鲁迅却挑战这不可言说,进行了一次空前的语言实验。一方面,大胆尝试非常态的语言方式:随处可见的违反日常思维习惯、修辞习惯和语言规范的表达;不断出现的“然而”“但是”“而”等转折词构成的不断否定的循环;有意违反简洁、通顺等语言要求的重复和繁复……另一方面,鲁迅又自觉吸收西方现代美术和音乐的表现手法,进行具有音乐性与强烈线条感和色彩感的语言实验。这样,鲁迅就创造了一种集华丽与艰涩为一身的非常个性化的语言,同时也就把现代汉语的表现力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北交点射手座,北交点是一个人今生要去的地方,射手座是一个追求真理的星座,一根筋走到底的星座。鲁迅起初是医生,主治人的肉身,后来弃医从文,想通过笔杆子唤醒国民的魂。他一生追求民主,早在新文学运动伊始时期便向封建旧文化宣战,不断与压迫民众的旧思想旧文化斗争。而北交点与土星形成了不良相位,在理想的旅程中倍受煎熬。射手座的守护星木星与金星也是不良相位,乱世中的梦想与现实,又有几人懂?1919年鲁迅在发表一组类似《野草》的散文诗时,将其命名为“自言自语”,在仿效者日益增多以后,又有人以“独语”称之。“自言自语”(“独语”)是不需要听者(读者)的,甚至是以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紧张与排拒为其存在的前提的:唯有排除了他人的干扰,才能径直逼视自己灵魂的最深处,捕捉自我微妙的难以言传的感觉、情绪、心理、意识,进行更高、更深层次的哲理的思考。可以说,《野草》是心灵的炼狱中熔铸的鲁迅诗,是从孤独的个体的存在体验中升华出来的鲁迅哲学。写《野草》时的鲁迅,正经历了他在“五四”前“十年沉默”的绝望之后的第二次绝望:“《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


这种落寞感再写下去笔者都要哭泣了,今天过节,还是要快乐啊!快速收尾!简而言之,从未想过这么深刻的男人会出现在初中课本上,我是RELLY无知与晚熟,决定拿出他的文章好好学习品鉴一番,鲁迅的星盘还有很多可以分析的地方,但因为过节的氛围关系,仅根据写作风格作简单梳理。更多内容请前往同名公众号。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占星艺术家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38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