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66年毛主席在天安门接见全国学生代表时)
1966年9月15日,天安门广场有一场盛大的游行活动。
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优秀学生代表来到北京,准备接受毛主席的检阅。
在学生队伍中,有一位13岁的小姑娘被成百上千的学生包围了起来,大家都来找她签名、合照,还有人上来采访她。
小姑娘好不容易从人群中脱身之后,就被人带上了天安门城楼,在与周总理亲切交谈之后,她又被王光美同志领到了毛主席面前。
毛主席知道了小姑娘的身份后非常高兴,不仅拉着她上了观礼台,还招呼着周总理一块过来合影。
第二天,毛主席和小姑娘合影的照片就被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这个小姑娘之所以获得优待,只是因为她叫焦守云,是焦裕禄的女儿。
一从贫苦生活中觉悟
提起焦裕禄,大家往往会想到河南兰考,但是他实际上是山东淄博人。
1922年,焦裕禄出生于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家里是普通的贫苦人家。
焦裕禄家境虽然贫困,但是家人还是咬着牙供他上了几年学,他也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1932年,他的家乡遭遇灾荒,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10岁的焦裕禄只能辍学回家,在种地之余,跟着父亲推着推车卖煤补贴家用。
不幸的是,9年之后他的家乡再次遭遇旱灾,焦裕禄的父亲为了生计发愁,再加上又被逼债,最后只能悬梁自尽。
父亲去世之后,焦裕禄也被日寇抓去了抚顺煤矿做苦工,还好不久之后,他就在老乡的帮助下逃回了老家。
谁知就在他逃回老家的这一年,家乡又遭遇旱灾,他只能带着家人逃荒到江苏宿迁给地主打长工,直到抗战胜利后,他才再次回到淄博博山县的老家。
苦难的生活并没有将焦裕禄压倒,反而让他生出了反抗的心思,又通过前后生活的对比,他认准了中国共产党。
前后写了三次入党申请书,焦裕禄终于在1946年1月正式入党。
当时是解放战争时期,刚刚解放的地区需要大量的干部,焦裕禄入党之后,在渤海地区参加了集训之后,就随着部队南下开展工作。
他也在战场上经过洗礼,每一次战斗,他总是冲锋在前面,参与建设之后,他又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党交给他的每一项任务。
从1949年开始,焦裕禄开始在地方任职,先后被任命为河南尉氏县大营区的副区长、区委副书记兼区长,之后长期从事农业相关工作。
之后,焦裕禄又被调到共青团工作,他利用一切机会接触青年,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改造思想。
他曾经形象地比喻说,党是头颅,团是手足,这两者都是不能缺少的,所以共青团的工作,也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
1953年,已经升任共青团郑州地委第二书记的焦裕禄响应号召,放弃已经做熟的团委工作,一头扎进了国家的工业建设中来。
他先是参加了洛阳矿山机器厂(中信重工前身)的筹建工作,之后为了学习工业相关知识,又来到我国工业重地东北地区,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大连起重机厂的机械车间进修学习。
带着学到的知识回到洛阳矿山机器厂之后,他被任命为金工车间主任,这是全厂最大的一个车间。
进入生产一线的焦裕禄工作特别勤奋,每天工作时间基本上都是10个小时,12小时也非常常见。
除了每天工作时长之外,他节假日也几乎不休息,经常熬得双眼通红,整张脸又黄又瘦。
同事看着他的样子都很担心,劝他注意身体,焦裕禄却回复他们:瘦点好干活。
1958年,焦裕禄所在的车间接到了一个光荣又艰巨的任务: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大型卷扬机。
接到任务之后,焦裕禄便日夜不停地忙碌了起来,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他以厂为家,吃住都在车间。
困了,他就躺在车间的板凳上休息一下,饿了就啃几口馒头,有一次任务紧张,他两天两夜都没有合眼。
在他的领导下,金工车间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仅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大型卷扬机的研制任务,填补了我国机械生产史上的一项空白。
任务顺利完成,但是长期繁重的工作,却损害了他的健康,因为长期吃住不好,他患上了严重的肝炎,疼起来连腰都伸不直。
即使是这样,他依然守在金工车间,疼得严重了,也只是用筷子顶住肝部缓一下,从来不肯回自己的办公室休息。
人民的好书记
那台重达108吨的卷扬机生产出来之后,被分配给了义马观音堂煤矿,服役49年之后,性能依旧十分良好,直到2015年,才被当时的中信重工迎了回去,放在厂区作为焦裕禄精神的传承留了下来。
后来为了加强农村工作,焦裕禄又被从洛阳矿厂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
1962年12月,焦裕禄被调到河南兰考县任县委书记,重新从事农村工作。
地处豫东黄河故道的兰考县有三害:风沙、盐碱和内涝。
焦裕禄到任的时候,正好碰见兰考县连续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年,那一年,全县的粮食产量因为灾害的原因,下降到历史最低的水平。
他到任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层做调研工作,全县有140多个大队,他在兰考县一年多的时间里,就走访了120多个大队。
要想提高粮食生产,治沙治水是首要任务。
风沙最大的时候,他不顾危险,带头去探查风口和流沙情况;大雨倾盆的时候,他又带头淌着齐腰深的洪水,观察洪水的走向和流势。
为了尽快总结出治理风沙洪水的经验,他同农民同吃同住,向他们学习老一辈人同灾害斗争的经验。
通过走访群众,焦裕禄总结出了一套治理兰考县“三害”的办法:
治沙要三管齐下:造林防沙是百年大计、育草封沙当年就能见成效,而翻淤泥压沙,能立即改善土壤状况,让地先“活”起来。
对于植树树种,焦裕禄选择了当地的泡桐树。
焦裕禄通过对当地的考察,发现兰考县除了“三害”之外还有“三宝”:泡桐、花生和红枣。
泡桐和花生都是适宜在沙地生长的,泡桐生长快,三五年就成材,而且生根发苗非常容易,再加上兰考县洪水多,不仅有利于泡桐生长,长成树木的泡桐还能防风固沙、调节旱涝。
在焦裕禄的推广下,如今兰考县的泡桐不仅实现他当初的目的,而且泡桐树也成为了河南的特色产业,当地人也把泡桐叫做“焦桐”,以此纪念这位人民干部。
除了能防风固沙之外,泡桐还是古琴的原料,这也让兰考县成了如今的古琴生产大县,当地人也靠着这个发家致富。
除了植树治沙,焦裕禄认为要以排为主,多种方法齐下,边治理边观察,达到最终目的。
在治理盐碱地时,翻淤泥的方法也可以使用,除此之外,他开创的兰考治水工程引来黄河灌淤,让兰考县的二十多万亩盐碱地一下子都成了肥沃的良田。
在兰考县忙碌了400多天,初步控制了兰考县的“三害”之后,焦裕禄就因为肝病复发倒了下去。
其实在考察忙碌的时候,焦裕禄的肝就经常作痛,但他还是像在洛矿厂一样,找一个硬物顶住,缓一缓又开始忙碌。
走访途中,他一直都是骑自行车出行的,但是疼痛经常让他无法弯腰,起不来车子,尽管这样,他缓过来之后又坚持工作。
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会议,焦裕禄棉衣上的第二、第三个扣子总是不扣上的,因为焦裕禄时常会把手从这里伸进去,按住疼痛的肝部。
后来焦裕禄身边的工作人员实在看不下去他这样强忍,才强行把他送往医院,但是之前困扰他的肝病,此时已经恶化成了肝癌,成了不治之症。
焦裕禄知道自己治疗无望之后,就拒绝了护士给他注射止痛针,让医院把针留给其他人。
兰考县的同志和群众代表来医院看望他时,他也决口不谈自己的病,而是一个劲询问生产和工作情况,拜托同事给他带一束盐碱地里长出的麦穗。
1964年5月14日,年仅42岁的焦裕禄因病去世,在生命垂危之际,他仍放心不下兰考县的工作,说自己没有完成党交给他的工作。
临终之前,焦裕禄对组织提出的唯一一个要求,就是希望把自己葬在兰考的沙滩上。
他说自己在有生之年没有彻底治理好兰考的山丘,死了之后,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在焦裕禄追悼会上,一位特意赶来的农民哭着说出了兰考人民的心里话:俺的好书记,你是为俺兰考人民活活累死的呀!
百姓爱戴
1964年11月,河南省委发出号召,要求全省的干部向焦裕禄同志学习,1966年又将焦裕禄同志追认为革命烈士。
1965年,秋天,新华社副社长穆青听说了焦裕禄的事迹之后,特意带着记者周原等一行人来到兰考做深入挖掘。
三天三夜的访谈中,穆青等人几乎天天以泪洗面,而后经过一天一夜的时间,周原终于写出了一万多字的报道初稿。
报道经过多次修改之后,经中央书记彭真同志的批准,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长篇通讯,向全国人民介绍了焦裕禄同志的事迹。
当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播出了这篇长篇通讯稿,随后著名学者郭沫若和董必武也先后写下了纪念焦裕禄的诗词文章。
经过报道之后,焦裕禄的事迹也感动了亿万群众。
当年9月14日,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来到北京,住进了清华大学宿舍,准备参加第二天举行的学生活动。
当焦守云第二天清晨来到天安门广场之后,就被闻讯赶来的学生围住了,大家纷纷向她索要签名,争先与焦守云合影,还有人来采访她。
焦守云手足无措的时候,一名学生来到她身边,告诉她周总理要请她上天安门城楼。
随后,她被这名学生带到了金水桥边,工作人员早在那里等候着,焦守云又被工作人员带上了天安门城楼。
在休息大厅里,周总理亲切地握着焦守云的手,问她家里的情况,还给她拿了一些糖果。
毛主席登上城楼之后,大家都抢着和毛主席握手,瘦小的焦守云被人群挤来挤去,一边的记者便好心地递给她一只凳子,让她站在凳子上。
焦守云刚刚站上凳子,就被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同志看到了,她赶紧把焦守云拉下来,牵着她的手走到了毛主席面前。
王光美告诉毛主席,这个小女孩是焦裕禄的女儿。
主席听清了之后,先是向焦守云和蔼地笑了笑,接着又主动牵起她的手,带着她和周总理等领导人合影留念。
第二天,《人民日报》就刊登了焦守云和毛主席的合影,全国各地都给焦守云发来邀请,请她去当地做报告。
兰考人民更是照着这张合影,画了一幅真人大小的画像,在焦守云返回兰考县的那天,敲锣打鼓地簇拥着焦守云在兰考县转了一圈。
这些,都是因为兰考人民对于焦裕禄的拥戴。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焦裕禄同志遗体被迎回兰考时,自发赶来迎接他的当地群众把火车站围了个水泄不通,灵柩下车时,大家仿佛跟约好了一样,哭声瞬间爆发。
2015年,焦裕禄同志逝世55周年之际,河南省委专门召开座谈会,深切缅怀焦裕禄同志。
从他逝世至今,焦裕禄精神仍被党员干部当做楷模时时提起。
结语
焦裕禄同志除了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之外,他也养育了6个好儿女,他的儿女们,从来没有用父亲的功绩为自己谋一分福利,反而拒绝了组织上的照顾,一家人一直过着平凡清苦的生活。
焦裕禄同志的纪念馆,不但被国家的六部委联合认定为“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还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他的精神不灭,他的事迹也会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讲述,永远激励着后人。
参考资料
1.胡劼.焦裕禄的家风[J].中国档案,2018,(第12期).
2.贾关青.焦裕禄的“三次成长”[J].政工学刊,2020,(第10期).
3.百年先锋|焦裕禄:人民的好公仆,党建网,20220124
4.焦裕禄生平事迹介绍,党建网,201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