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是男是女(观音菩萨到底是男是女)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观音菩萨的信仰渐渐地扎根中华大地,繁茂生长。
大慈大悲大关怀的观音菩萨,在时局飘摇动荡不安哀鸿遍野的年代,给予大众心灵上的抚慰。
在繁荣盛世的朝代,约束人们的道德规范行为。
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在演变中升华
观音作为“舶来品”,带有原生地域的特点。
古时的印度等级制度森严,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庸。
因此,起源于古时印度的观音菩萨便被定义为“高等级”的男性的形象。
大约在唐朝中期盛世之前,我国的观音像也多呈嘴唇上留有两撇小胡子的男性形象。
在斗转星移风云巨变的时代变迁中,我国观音像的形象几经演变。
唐朝初期,深受中国人 “阴阳平衡”“慈母严父”传统理念的影响,母亲的角色更能抚慰人的心灵。
故而“男观音”慢慢地被赋予女性化的特征,呈现男身女像的特点。
唐朝中期盛世,女性以雍容富态为美且地位有所提升,加深了观音的“女化”形象。
加之一代女皇武则天废唐立周,自称弥勒菩萨降世,定义弥勒菩萨为女性的影响,观音菩萨便质变为饱满妩媚世俗化的“女观音”。
被鲁迅先生称之为“东方美神”,人格化的神,更亲切更世俗化的观音,具有宋代观音像的典型特点。
辽代观音像延续了唐代的特点,形态更丰满潇洒,并添加了服饰的力量感。
到明清时,佛教在我国已发展了数十个朝代之久。
在岁月的融合与改造中,中国的观音早已成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观音”了,形象更自然更亲民。
明代观音愈加趋向民间世俗化,形态更为淑女。
到了清代,观音像造型在明代基础之上,呈现轻柔自然流畅之态,真实感较强。
威猛丈夫观自在
前文已述,我国早期观音像为"观自在"(男观音),后演变为"观音菩萨"(女观音)。
目前,在各地区还能看到一些男观音石像。
传说石像男观音之一,
位于福州市永泰镇的名山室。
该石像的材料极其特殊,外观跟普通石头没什么两样,但是却比普通石头都重几十倍,石像1米多高,但是10个普通人来搬动它,却相当的吃力。
传说石像男观音之二,
位于四川宣汉马渡关镇荔枝古道石林风景区(浪洋寺摩崖石刻造像群)。
我国其他的男观音像
在广东省的小城,江门市有一个石美村内现存一座石像男观音。
这座观音亭与众不同的地方有三点:
一是观音像雕刻在被古榕包裏的大石头上,且石头位于小庙里的地窟;
二是观音像是观音众相中最自在最轻松的一种——“水月观音像”;
三是观音像的形象衣饰极似古印度人,且看不出女性特征。(摘自网易新闻)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有“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的经义。
观音菩萨有三十二种法相,因众生的呼唤而变幻法相,寻声救苦。
故而,在研究和讨论我国观音像演变的过程时,首先应了解佛教里观音的教义和历史环境的更替。
在我国的佛教历史中,观音像在历朝历代的变迁中被人格化、自然化,愈来愈栩栩如生,体现了中华祖先高超的雕刻绘画技术、卓越高深的美学艺术造诣。
观音菩萨传入中华大地后,循序渐进地在时代变迁中演变了形象,成为华夏民族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庇佑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