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中国的节日吗(中国历史上三个不平凡的中秋节)

在我国历史上,有三个不平凡中秋节。在这三个中秋节里,不仅许多人的命运被改写,就连整个国家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变。

一、674年的中秋

第一个不平凡的中秋节,是公元674年,那一年的中秋,武则天被封为天后。

公元674年,也是上元元年。这一年改年号“上元”,有万象更新的意思。

十年前,武则天就已经完成了她的政治清洗。王皇后与萧淑妃相继被废、长孙无忌被罢免、上官仪被诛,朝廷基本出现了政治齐一的局面。按理说,武则天该松一口气了。

事实看起来好像也确实如此,公元666年,唐高宗泰山封禅,还允许武则天以皇后身份行降禅亚献。

在唐朝之前,亚献之事一直是由最高级官员垄断的,由此,可以看出武则天此时的权利之大。

此后近十年间,整个朝堂也一直相对平静。可是,武则天却清楚地看到,那平静的朝局下,汹涌的暗流。

其实,自从高宗和武则天封禅泰山以来,两个人的矛盾就日益显现。之前因为政治高压而选择沉默的大臣们,在发现了他们的矛盾之后,开始慢慢聚集起来,维护李唐皇室,抵制武则天僭越夺权。

他们还企图通过太子监国制度,制约武则天。面对这一系列的对抗,武则天都不得不做出回应。

公元672年,武则天的心腹许敬宗去世,太常寺给了一个恶谥“缪”。武后自然不会同意,由此引发了皇后和群臣之间的争议。

这件事情让武则天意识到,文武群臣完全不能接受接受自己这位皇后干政。

更关键的是,在武则天与众臣的争执中,皇帝并没有表态,这其实就是在默认鼓励朝臣。

另一方面,因为先前许敬宗在编纂国史时,篡改历史。许敬宗一死,高宗就下令让忠于自己的人重修国史。

在重修的国史中,高宗表明,要高度评价太宗及其时代,还为长孙无忌恢复了名誉。

许多人高度赞同了高宗的态度和做法,这也让武则天更加意识到,忠于李唐的力量依然很顽固,她的位子并不安稳。

另外,随着太子李弘慢慢长大,高宗也有意让太子监国。既然国有储君,许多人对武则天依然垂帘听政的做法,就提出了不满。

面对朝廷中越来越多的反对势力,武则天意识到她必须得想办法,稳固自己的权利了。

上元元年,武则天提出了“建言十二事”这一政治革新方案,向世人表明,她并不是躲在帘后的皇帝的助手,而是一个有主见的政治家。此后,她都要以独立政治家的身份亮相。

因此她提出,将皇帝改称“天皇”,皇后改称“天后”,这样就达到了皇后与皇帝并尊,名正言顺执掌朝政的目的。

公元674年9月20日,也就是农历8月15日,唐高宗和武则天正式称“天皇”、“天后”。

所谓“名正言顺”,有了这个新的称号,武则天就获得了超越皇后的地位和权力,这为她之后进一步控制皇权做了制度上的准备。

上元二年,李弘暴毙。李弘死后,唐高宗进一步被架空,忠于李唐的势力也严重受挫。

可以说,天后临朝就是武则天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为她以后称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能否认的是,武则天确实具有杰出的政治才华,她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是一件幸事。

但是,下一个不平凡的中秋,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二、1449年的中秋

第二个不平凡的中秋节,是1449年的中秋节,这一天,也改变了整个大明的国运。

1449年的中秋是什么样子呢?北京的皇宫里没有张灯结彩、朝堂上没有欢声笑语、百姓家也没有其乐融融。

因为不久前,他们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反对,匆匆忙忙地带领明军精锐,亲征瓦剌。

他带走的有大军数十万,辎重粮草无数,还有大部分官员亲贵,可以说,大明朝的大半家底,都在他手上了。

可真正到了战场上,英宗发现,打仗并不好玩。因为准备仓促、组织不当,且连遭阴雨,大军士气低落,在战场上连连溃败。

看到这种情况,英宗有了班师之意。若此时迅速撤军,还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可是,撤军途中,王振再一次瞎折腾,终于把明军送上了绝路。

为了满足他的虚荣心,让家乡父老看到他的荣耀富贵,王振让本该抓紧时间回朝的大军,舍近求远,绕路到他的家乡蔚州。

本来长途跋涉已经让士兵怨声载道了,王振又因为担心家乡庄稼被大军损坏,再次让大军改变行进方向,来回奔波。

这样一来,后方趁势直追的瓦剌军队可高兴坏了。很快,他们就追上了明军。

此时的明军粮草不济、疲惫不堪,面对敌人根本没有丝毫战斗力。在付出了巨大的损失之后,明军才堪堪护着皇帝逃到土木堡。

土木堡不远处是怀来城,明军本可以进城躲避。可是王振再次因为他辛苦搜刮的辎重还未到,让队伍等在原地,明军因此丧失了最后一次逃生的机会。

八月十五这一天,也先趁着明军不备发起总攻。英宗所带精锐几乎损耗殆尽,英宗本人也被俘。之后,也先直逼北京城。

若不是于谦力排众议反对迁都,并且另立新帝,力挽狂澜,率领城中百姓坚决抵抗,大明朝恐怕就要像南宋一样,偏安一隅,大半国土沦丧。

“土木堡之变”是大明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给明朝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英宗还朝后,被代宗囚禁。为复位,英宗发动夺门之变,杀死于谦等主战派,许多忠良之臣也遭到清洗。

“土木之变”中遇难的朝臣,加上夺门之变后被清洗的官员,明朝丧失了大量能臣良将。

之后明朝的政治越来越腐败,国势日衰,再也没有能力恢复永乐、仁宗、宣宗时代的辉煌。

且此后一直到明朝灭亡,大明和少数民族的战争都没有停止过,边境地区百姓一直受到战争的威胁。

最关键的影响,还是宦官权利的变化。

代宗因为“土木之变”,对宦官是极力打压的。而英宗复辟后,为了感谢在夺门之变中帮助他的曹吉祥,让曹吉祥以司礼太监的身份总督三大营,这也开启了宦官总领京军的恶例。

后面的几朝,宦官权利不断增大,更是出现了宦官专政的现象。这也让大明王朝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走向灭亡。

如果说1449年的中秋节,改变的是大明朝的国运的话,那1843年的中秋节,改变的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

三、1843年的中秋

1843年10月8日,这天也是中秋节,还是清朝钦差大臣耆英和英国政府签订《虎门条约》的日子。

1840年6月,广东珠江口外,英军开来了舰船47艘,还有四千军队。随着一声炮响,英军封锁珠江口,拉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开辟新的殖民地,掠夺中国财富,英国悍然发动战争。

此时的英军船坚炮利,而闭关锁国百年的清政府,武器装备、经济技术早已落后,再加上清政府内部腐败无能,最终惨败于英军。

这场战争持续两年后,以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宣告结束。《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了变化,中国的领土完整和独立主权也开始遭到了破坏。

最可悲的是,《南京条约》并不是战争的真正的结束,反而是屈辱的开始。

鸦片战争打开了殖民者的野心,他们的胃口也越来越大。这个国家庞大富有,而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却那么的无能无知甚至软弱。

英国人不满足了,他们觉得,只签订一个《南京条约》太便宜清政府了。

为了扩大自己的利益,英国再一次引诱清政府,就通商口岸的各项制度在南京和广东继续谈判。

于是,就在中秋节这一天,他们签订了《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款。

条约中,英国争取到了片面最惠国待遇,清政府以后在和别的国家的谈判中给予对方利益,英国均要分一杯羹,这也代表着英国可以无休止地掠夺和压榨中国。

英国还要求,英国的船只再进入中国的通商口岸,清政府不能插手,而由英国人自己管理。

中国的通商口岸从此成了英国船只自由往来的码头。更严重的是,在之后的中外战争中,清政府根本无法在通商口岸所在城市的设防,这也为列强侵华,埋下了隐患。

最致命的是,英国人对领事裁判权的侵占。英国人规定,在中国的土地上,英国人和中国人如果发生诉讼,由英国领事馆和中国官员一同查明缘由。

但是如何审理、如何判决,一律由英国人按照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办理,清政府无权干涉。

这就是将在中国领土上的英国人全部置于中国法律制约之外了。这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司法独立自主权,还导致英国人可以在中国的领土上恣意妄为。

最屈辱的是,当时的清政府对此并不以为意,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主权是什么,更不知道司法主权的沦丧,会成为列强撕裂、瓦解中国主权的重要切口。

百年倏忽而逝,如今的中国,有能力维护自身的任何权益,老百姓也在国家的保护下,过着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中秋是月圆的日子,是人间最好的时节。唯有强大的国力,才能守护这份美好......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猫爷的渔场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37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