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是哪个国家的节日(为何愚人节在中世纪的法国如此被看重)
中世纪的愚人节和现今的愚人节有一定的区别,当时在法国是被极其重视的狂欢节日。不同的阶层,不同的性别和不同年龄之间都可参与狂欢,在很大程度上,背后体现了中世纪法国的一种相对典型的生活状态。
14世纪之前,狂欢节在法国被看的很重。彼时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现实和想象出来的威胁,群体性的活动方式,有助于把人们聚集起来驱逐恐惧。而且,不同群体的人都参加,也展现出了社群之间的团结和共同面对困难的决心。
这样的意识,伴随着14世纪以后社会结构的变化,才开始出现了动摇。这个时候,教会不再认为愚人节的活动能够最大程度的凝聚共识,不但把这个节日驱离了教堂,而且不再允许各级教士参加。又过了两百多年,愚人节的活动开始在法国衰落。
愚人节缘何兴起
最早使用愚人节名称的,是在12世纪后期的巴黎。
当时,神学院的院长贝莱,他把愚人节定位为副执事节。按照当时的规定,该节日庆祝的时间是在1月份,中间还囊括了割礼节和主显节。节日界定的时间虽然很明确,不过人们对节日的时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
很多人在庆祝的时候,把上一个月的圣诞节、圣约翰节、悼婴节也都算在了愚人节的范畴之内。按照当时人们的理解,愚人节就是宗教范畴之内,广义上的狂欢节日。所以各地在时间定义上都存在差异。
在法国的一些节日活动中会用到驴,所以有人也将其称之为“驴节”。虽然各级教会容纳了愚人节的庆祝活动,但从一些当时教士的研究来看,很多人认为愚人节是罗马时代的农神节的延续,背后代表的是十二月的放纵,即一年终结时的狂欢。
所以很多观点都认为,它属于基督宗教范畴之外的节日。不过也有其他观点认为,愚人节是基督教全面铺开后的节日。总的来说,关于愚人节在法国出现的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12世纪。
愚人节为何会被看重
中世纪法国愚人节庆祝期间,存在着大量的宗教仪式。其中,很多活动中还存在着不少末日审判的情节。这样的一种形式,首先肯定是得到了教会的认可。背后体现出来的,正是中世纪法国的共同体生活。
节日的具体庆祝流程,由低级教士在主导,所以后世一度认为,这个节日庆典在基督教会内部,高级教士不参加。但实际上,庆典活动本身囊括了宗教内外的各个阶层。
巴黎神学院的贝莱证实,很多主教甚至大主教,都会参与到十二月的放纵活动中。他们与教会内部的底层教士一起游戏,同时也跟教会外部的民众共同庆祝。有意思的是,当时的主教会议,曾试图阻止高级教士参与,但最后的结果是不了了之。
这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共同体的生活状态。在当时法国的社会群相生活,实际上并不像后来教会和世俗之间的泾渭分明,反倒是通过一年底放纵的狂欢游戏,将不同阶层的所有人都紧密联系到了一起。
比如圣赛萨尔的修女院,在愚人节期间选举女院长。在一些驴节仪式中,儿童会抱着婴儿骑着驴,在教堂之间游行,还会参加游戏形式的弥撒。多数世俗的民众,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参与到了狂欢里来。
甚至于节日期间的狂欢形式,都不再遵从人们的身份。游行队伍中的一些男子,会衣不蔽体。在贝桑松的修道院,有一年节日狂欢的时候,两个队伍在大街上发生了冲突。平日里言谈举止都很谨慎的教士们,居然当众咒骂甚至打斗起来。
这充分表明,教士阶层本身,也和民众共享有一种文化。有意识的放纵,是在节日活动中的共识。
所以,无论是民众还是教士,对于一年底仅有的一次狂欢,都十分的重视。共同体的生活状态,诠释了人们的同一向追求。
除此之外,其中的宗教色彩,也体现着基督教会的社群管理职能,凝聚共识的作用,让宗教仪式本身成为了一种具象化的意义存在。
除了狂欢之外,宗教仪式中要使用到驴,只不过仪式本身和狂欢交织在了一起,人们脸上洋溢出的笑容,是用高兴替代了虔诚和庄严。很多中世纪法国流传下来的文献,都有类似的描述。
可能后世的人想象不出,为何庄严的宗教仪式,要用狂欢的形式表现出来?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愚人节的象征意义,包括节日期间的各种仪式,本来就是多层次展现的。
基督教在当时虽然统一了西欧,但残存的民间信仰也还存在,而且有的观念根深蒂固。有很多混杂信仰的,不仅仅是普通的民众,包括很多神职人员,尤其是地方的各级教士,他们的信仰也不是纯粹的。
基于这样的一种情况,让宗教因素和狂欢的意识结合在一起,本就是人们对信仰融合的朴素认知。要不当时的一些高级教士,有时候就会反对愚人节期间的狂欢。其实越是反对,越能体现出这样的认知在法国各地根深蒂固。
如此一来,教会本身的参与,就在客观上起到了社群带头管理和凝聚共识的作用。除此之外,恐惧也把人们凝聚到了一起。
有后世的历史学家认为,中世纪的法国,因为疾病、瘟疫和战争不时的出现,从而使得人们对未知的世界以及黑夜都充满了恐惧。人们无法从内心深处剔除这种恐惧,无论是世俗世界的国王,还是教会,都不能帮助人们达成这个愿望。
如此一来,处于本能的,近乎癫狂的节日庆典仪式,就能帮助当时的人们完成这个心愿。最起码,盛大的狂欢场面,让人们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安全感。
也因此,糅合了其他信仰色彩的愚人节游戏仪式,有的看起来很荒诞,但正是人们的一种祈愿,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想象。而通过基督教会的整合,人们便能达成祈求平安和幸福的愿望。
而且,活动仪式本身带有强制性,那些不参加愚人节活动的人,事后都得面临处罚。这更加凸显了,在中世纪的法国,人们对共同体生活状态的渴望。即在一种未知的生活状态里,大家都应该保持一致,同时对对立且表现不一样的个体,充满了恐惧。
愚人节的后续和衰落
随着黑死病、百年战争以及宗教分裂在法国的相继出现,教会本身的凝聚作用在减弱。15世纪后,不光法国的教会,其他西欧国家的教会,也都开始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教会推动的一切思想活动和节日庆典开始衰落,新兴的宗教思想逐渐崛起。
尤其在宗教分裂期间,很多教士认为不应该放纵和狂欢。很多学者对教士在愚人节期间的狂欢,甚至表现出了极端的愤怒。
1402年,当时教皇的特使皮埃尔·德·阿伊,还写过一篇《反对愚人节》的文章。他认为应该压制狂欢的习俗活动,尤其对教士参加这样的活动也进行了公开批评。
他将这类教士称之为“无耻的白眼狼”,甚至一度表示,如果教廷不能采取有效的压制措施,则可以利用世俗的王权去达到这一目的。
在这一因素和背景下,法国的愚人节逐渐走向了衰落。从那之后,教会生活和世俗生活也开始泾渭分明。不过让教会没有想到的是,分离措施,也让教会最终丧失了对世俗事务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