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写的汉字(专家要求废除中国几千年汉字)
文明想要将文化与历史传承下去,文字就是最好的载体,一旦文字无法再接着传承下去,那么这个文明可以说是真正的灭亡了。
就像是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即使古老又充满神秘,但发掘出来的遗物却无人能够辨识上面的文字含义。
而中华文明的文字,也曾进行过一系列的改革。像是民国时期,就曾经开展过白话文运动,呼吁将文言文变为白话文方便学习。
建国后,繁体字也经过了简化,成为了我们现在常用的简体字。
但大多数人可能没想到的是,在民国初期,汉字却曾经经历过一场生死攸关的变革,差点就消失在历史之中。
汉字拉丁化运动
作为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汉字对于外国人来说就像是天书。但在民国时期,流传了数千年的文言文对当时的人民来说也同样是天书。
相比起现在的简体字,当时的繁体字结构复杂还难以辨读,光是学习都要花上好几年,也正是如此,即使清朝已经灭亡,但中国的文盲率却依然是居高不下。
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不少有志之士都为了改变当时中国贫穷的局面,便四处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希望能以改革的方式帮助民国脱离清朝的阴影。
其中就包括文字改革。但他们即使做了再多努力,可当时国人文盲率太高的事实摆在他们的眼前,不解决这个问题,那改革不过是空谈。
而当时的苏联,也遇到了这种问题。于是在十月革命后,就曾经掀起了一场文字拉丁化运动,以求与世界接轨。
这场运动也影响到了当时不少在苏留学的学者和工人,像是瞿秋白,便是其中的典型。
在瞿秋白回国后,眼见白话文运动虽然卓有成效,但却不能让广大劳动人民都得到好处,于是便生起了将汉字拉丁文话的想法。
这样只需要学习数十个拉丁文字母,便能掌握数千种汉字,大大加快学习的进程。
而这个想法在当时,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像是最为有名的鲁迅,就曾经在各种报道上公开支持汉字拉丁化,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改革。
在他的带动下,不少学者也纷纷开始着手推进汉字拉丁化,甚至还有不少激进派的学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认为必须要舍弃复杂的汉字才行。
但既然有学者认为汉字必须要废除,自然也有人站在了保存汉字加以改革的一边。在这些人之中,最为有名的就是清华的四大导师之一的赵元任。
语言大师赵元任
赵元任出生于1892年的天津,从小就展现出了卓越的语言天赋。
1910年,18岁的赵元任正好赶上了清朝灭亡前的最后一次留美学生选拔,对语言深感兴趣的赵元任自然不会放过这种好机会,便果断报名参加了留美考试。
在这场考试里,赵元任轻而易举便拿下了第二名,和此后力挺汉字拉丁化运动的胡适等同辈,一起坐船前往美国交流学习。
而在美国,赵元任犹如蛟龙入水,在数学、物理、音乐和哲学等方面,也都留下了优异的成绩,仅仅8年之间,他就拿下了哈佛大学的哲学博士,还留在了美国康奈尔大学任教。
直到1925年,清华大学曾向他发来了邀请,希望他能回国担任清华教师。
赵元任虽然身在美国,但心却是中国心,见到清华如此好意,自然是欣然接受,他回到清华开始教导起音乐、语言等课程。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内,他和梁启超等四人一起并称为清华“四大导师”,同时还留下了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的名号。
就在他任教期间,正好遇上了汉字拉丁化运动。虽然不少人都认为汉字要和西方接轨,汉字拉丁化的利益远大于弊。
但赵元任在仔细思考之后,却认为这种方法虽然短期内能让文盲率下降,但长久来看,负面影响却是非常严重的。
两篇奇文,力排众议
为了抗击气势汹汹的汉字拉丁化潮流,赵元任选择了以毒攻毒。为了让人看清汉字拉丁化的弊端,赵元任便在报纸上写下了两篇奇文来反对汉字拉丁化。
这两篇奇文就是有名的《施氏食狮史》和《季姬击鸡记》。这两篇文章在此不多叙述,它们的奇处就在于,读音都是相同的.
如果通过拼音化的汉字来读,那么只需要稍加学习就能了解全文含义,但如果是用拉丁文来学习,那完全就无法了解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
在写出这两篇奇文后,赵元任也专门在报纸上写下了自己对汉字拉丁化的看法。
他认为,像他这两篇文章虽然极端,不一定能代表日常生活,但在使用文字的场合里,汉字能浅显易懂地表达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远比拉丁文和罗马文一音多义要好得多。
换句话说,汉字的同音异义字太多,虽然靠简单的拉丁文能方便学习,但只靠简单的字母,是不能满足表达的需求的。
虽然现在民国文盲率高,但随着之后大家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汉字学习的问题自然能迎刃而解。
而在这两篇奇文和赵元任逻辑清晰的反驳文刊登出来,原先狂热的汉字拉丁化运动也随之冷却了下来。
不少学者开始研究起赵元任的观点,最终放弃了汉字拉丁化的想法,除了少数场合还在使用之外,便不再提倡了。
小结
此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拉丁化的弊端也展现了出来,像是完全实施了汉字拉丁化的越南,虽然文盲率降低了,但在考古国家历史时,却往往因为古代用的是汉字而难以解读。
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虽然汉字学习成本高,但它却是中华文明的文化传承载体,记录着这片大地的历史。
而它的博大精深,也正是它在历史的剧变中留存下来的原因。
在新中国成立后,废除汉字的说法自然也没有了立足之地。1958年后,国家颁布了《汉语拼音方案》,将汉字、拼音字母和普通话结合了起来,成功解决了文盲率过高的问题。
提高了全国的教育水平。这也证明了赵元任的观点,汉字学习过难的问题,在时间面前终将随时间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