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2010ri.com(解封后)

最近,一张被推特网友笑称为「人行道鉴赏协会」和「斑马保护协会」的照片,在英国最受关注的年度赛船比赛 The Head of The River Race 2022(简称 HORR 2022) 中脱颖而出。

▲ The Head of The River Race 2022 活动照片. 图片来自:Twitter @SleepstoHRR

这场活动中,一些游艇俱乐部和颁奖典礼工作人员,都会定制代表自己的套装。穿着疑似「人行道鉴别协会」套装的这几位男士,事实上来自有 136 年历史的 Molesey 游艇俱乐部。

显然,「人行道鉴赏协会」好像并不存在。不过,鉴赏人行道在国外一些地方,却成为解封后的庆祝活动——大家冲到封闭前寥若无人的街头,在重新设计的人行道上行走、欢呼和拍照纪念。

▲ 图片来自:Giphy

马来西亚在 4 月份重新开放因疫情封锁的国界,吉隆波市中心的麦当劳炸薯条人行道特意赶在这个时候发布,一时之间成为当地风靡社交网络的打卡热点。

据设计这个项目的广告公司 Leo Burnett Malaysia 透露,从设计构思到政府批准、项目修建,历时 7 个月。

▲ 马来西亚吉隆波的麦当劳炸薯条人行道. 图片来自:DesignTaxi

这盒在街上「躺平」的炸薯条,正好指向了 40 年前即 1982 年,麦当劳在马来西亚开设的第一家餐厅。从薯条盒散落出来的黄色薯条,取代了街道上的白色斑马线,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处新风景。

▲ 马来西亚吉隆波的麦当劳炸薯条人行道. 图片来自:DesignTaxi

人行道的排布布局是否有点眼熟?没错,这个人行道项目的设计参考了东京涩谷。

▲ 东京涩谷. 图片来自:CNN

麦当劳炸薯条「躺平」变人行道并不是第一次。早在 2010 年,在瑞士最大的公共节日 Züri Fäscht 期间,麦当劳就曾将一盒炸薯条画到人行道上。

▲ 瑞士的麦当劳炸薯条人行道. 图片来自:Creative Criminals

2018 年,纽波特街道上也曾出现两盒头对着头「躺平」的麦当劳炸薯条。

▲ 纽波特城内的麦当劳炸薯条人行道. 图片来自:Orange Magazine

将人行道这样日常所需的事物,设计成让行人看着开心、让城市更有特色的公共艺术作品,这样有意思又有意义的人行道设计并不在少数。

在它背后的 71 年历史,也曾发生过很多有趣时刻,接下来看看历经封锁时期冷清营业的人行道,曾经有多特别?

▲ 电影《心灵奇旅》. 图片来自:VOI

带给人们欢乐的城市新风景

疫情后的城市复兴项目中,艺术和设计可以如何助力呢?

2021 年伦敦艺术节的标志项目「将伦敦聚在一起」(Bring London Together),成为了伦敦市长萨迪克·汗(Sadiq Khan)发起的旅游活动「Let’s Do London」中重要部分。

坐标当地的设计师 Yinka Ilori,成为这个项目的主导者。Yinka 非常擅长创作出让人看着开心的彩色作品,伦敦金丝雀码头的很艺术的彩色篮球场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 伦敦金丝雀码头的篮球场. 图片来自:Canary Wharf

这种看着很现代很未来的彩色设计风格,其实来源于 Yinka 在非洲度过的童年时期经常看到的尼日利亚纺织图案。自 2011 年始,他开始将这种风格用在老家具改造中,逐渐延伸到更多东西的设计之中,小到抱枕、餐具,大到洗衣店、咖啡厅乃至整个展馆建筑物。

▲ Yinka 和 乐高合作的自助洗衣店. 图片来自:Dezeen

▲ Yinka 在自己设计的洗衣店中. 图片来自:Dezeen

Yinka 为伦敦艺术节重新设计的 18 个人行道在托特纳姆法院路上。这条道路位于伦敦的市中心,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一部中,作为赫敏想到的逃离之地,带着哈利和罗恩一同到达。

▲ 改造前的托特纳姆法院路. 图片来自:Bloomberg Philanthropies

不过 Yinka 设计的托特纳姆法院路,更像是一个童话世界,鲜亮的蓝色、橙色、粉红色、紫色和绿色组成的长方块艺术作品,取代了原先有点平淡的黑白色斑马线人行道。

▲ Yinka 为伦敦艺术节设计的人行道. 图片来自:Dezeen

同样是在伦敦开展的艺术项目 Piccadilly Art Takeover 中,艺术家 Vanessa Jackson 设计出 13 条人行道,并为其命名为 Up Town Dancing(上城区的舞蹈),希望以此为城市带来欢乐的气氛。

▲ Vanessa Jackson 为伦敦街道设计的人行道. 图片来自:Hypebeast

▲ Vanessa Jackson 为伦敦街道设计的人行道. 图片来自:Twitter @BagriFoundation

在人行道上,颜色和形式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联系。我试图让它变得有点电子化,并让它保持活力,因为我喜欢跳舞,而这种跳舞的体验感可以带给人活力。

——Vanessa Jackson

▲ Vanessa Jackson 为伦敦街道设计的人行道. 图片来自:Twitter @_WhiteCube

Yinka Ilori 和 Vanessa Jackson 设计的人行道看着有点像是抽象画,不过都是当下斑马线的变体,保留了易于辨认的线条,通过赋予更快乐的色彩,让原本有点单调无聊的路面多了一处处美丽的风景线。

▲ Vanessa Jackson 为伦敦街道设计的人行道. 图片来自:It’s Nice That

人行道的设计师与粉丝们

即使披头士乐队热度早已不比当年,但他们的一张照片相信很多人都看过——1969 年 8 月 8 日,他们站在伦敦的斑马线人行道上,用 10 分钟拍摄的《艾比路》(Abbey Road)专辑封面。

2007 年,这张照片还被印在了英国皇家邮政发行的邮票上。

▲ 印在英国邮票上的披头士乐队《艾比路》专辑封面照片. 图片来自:BBC

这也是流行音乐史上,大众最喜欢模仿的一个画面了。

▲ 模仿《艾比路》的名人 Mitchel Federan 和美国学生 Amy Holman. 图片来自:BBC

世界上第一个斑马线人行道也出现在英国。

时间倒回到 1934 年,拥有黑白色杆子和琥珀色圆形灯的贝利沙灯塔(Belisha beacon)首先作为人行道标志引入使用。然而,随着车流量逐年增多,贝利沙灯塔的可视性减弱,行人和司机开始无视它的存在。

▲ 贝利沙灯塔. 图片来自:Prints Online

当时的交通运输部多次尝试提高贝利沙灯塔的有效性,但都以失败告终。

▲贝利沙灯塔. 图片来自:Roadway

直到 1948 年,英国国会议员詹姆斯·卡拉汉(James Callaghan)访问了交通研究实验室。乔治·查尔斯沃思(George Charlesworth)当时是这个实验室的第一任负责人,他领导的团队正在研究人行道的设计。

▲ 乔治·查尔斯沃思团队在路上观察他们设计的斑马线人行道. 图片来自:The Times

乔治·查尔斯沃思团队最后的研究成果,与贝利沙灯塔上的黑白条纹很相似,不过这条纹是画在路面上的。

▲ 贝利沙灯塔和斑马线人行道. 图片来自:Prints Online / Voices of East Anglia

因卡拉汉觉得新人行道的设计像斑马,因此得到了「斑马线」的昵称。而乔治·查尔斯沃思也得到了「斑马」博士的美称。1951 年,第一条真正意义的斑马线人行道诞生在斯劳镇上。

▲ 在纽约街道上的斑马. 图片来自:Another Magazine

不过即使是年逾 71 岁的斑马线人行道,也并非没有争议之处。

有学者指出,看起来横平竖直的斑马线,在司机角度看过去,会因为透视原理汇聚成一个向前的箭头;在行人看来会有障碍物的错觉,如同走铁索桥或者踩着跳石过河,易于分心。

▲ 图片来自:jiyuutora

▲胡塞尼大桥. 图片来自:Paki Holic

但这种因为视觉角度造成的错觉,是否也可以利用起来,创造出更抓人眼球的人行道?3D 斑马线人行道应运而生。

3D 人行道的创意来自印度,Shakuntala Pandya 和她的女儿 Saumya Pandya Thakkar 联手重新设计了艾哈迈达巴德市的传统人行斑马线。

▲ 印度的 3D 人行道. 图片来自:Geographies Of Change

冰岛小镇 Ísafjörður 在 2017 年将这个创意带到了欧洲,修建出看起来更立体、更真实的 3D 人行道。此后,3D 人行道开始在欧洲流行,被视为交通事故的解决良方。

▲ 冰岛小镇 Ísafjörður 的 3D 人行道 . 图片来自:Bored Panda

▲ 2019 年欧洲交通周. 图片来自:Euro Cities

▲ 伦敦首个 3D 人行道. 图片来自:Dezeen

3D 人行道的最热情粉丝还得是丹麦。丹麦第二大城市奥胡斯市在去年 9 月 14 日宣布将 3D 人行道的建设提上日程,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广,整个过程将持续到 2024 年 5 月。

▲ 奥胡斯市的 3D 人行道. 图片来自:Mester Tidende

人行道被发掘出来的艺术内涵

以斑马线为代表的人行道在诞生多年之后,本身也成为具备意义的符号——穿越、连接。

从这一点出发,俄罗斯艺术家 Gregory Orekhov 将普通的黑白斑马线,移到了莫斯科河之上,做成了大型艺术装置。

▲ Gregory Orekhov 的人行道艺术装置. 图片来自:Designboom

这确实是一条可供行人穿越的斑马线人行道。看似浮在河面上的白色斑马线,其实是刷在透明的聚碳酸酯片上的白漆。

▲ Gregory Orekhov 的人行道艺术装置. 图片来自:Designboom

这条人行道横跨河流,两边分别是辽阔的平原和看不到尽头的山野。艺术家将站在这条人行道的自己,描述成「站在安静而雾气迷绕的自然世界和即将到来的灾难之间的路口」。他希望通过这个作品,提醒大家更多去关注自然与遗产保护问题。

▲ Gregory Orekhov 的人行道艺术装置. 图片来自:Designboom

人行道的象征意义涉及选择、命运的转折以及确立人生的预设道路。在它之上,时间与空间交织在一起。这个装置不是个人的想法表达,更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的事情,是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会遇到的事情。

——Gregory Orekhov

在豆瓣电影 Top250 之列的《玛丽和马克思》(Mary and Max, 2009)中,人行道背后的隐喻也被引用进来写了一封感人书信,昭示了两位朋友终重归于好。

▲《玛丽和马克思》电影海报

伯纳德·豪夫医生还说过,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条很长的人行道,有的铺得很好,而有的像我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人行道和我的很像,但是没有我的这么多裂缝。

希望有一天,我们的人行道交汇了,到时候我们可以一起喝罐炼奶。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唯一的朋友。

——马克思

▲ 图片来自:电影《玛丽和马克思》

人行道很「日常」,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正因为它的「日常」,它承载了我们成长经历中太多的记忆和故事,它的设计与创新也同理。

▲ Sascha Lobe 为包豪斯百年诞辰设计的人行道,上面是一些包豪斯先锋设计师的名字. 图片来自:Typeroom

在疫情之下,人行道或许变得冷清了,车流人流尽不如过往,但我们需要相信,终有一天,就像电影《玛丽和马克思》中说的那样,亲朋好友之间的人行道交汇了,我们可以一起吃吃喝喝,聊聊生活。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爱范儿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37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