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色(毛主席逝世46年)
几十年沧海桑田,伟人已经离开我们46年了。
但是主席的遗体并未实行传统的土葬,也并未如他所想实行火葬,而是躺在纪念堂中的水晶棺内。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隐情呢?
令人惊奇的是,尽管几十年过去了,但毛主席的样貌仍然是不腐不化,面色红润,仿如活人。
当时任北京市计委副主任的韩伯平透露道:这不仅仅只是药物作用……
那么,除去药物的作用,其他的因素又是什么呢?中央是怎么做到将伟人的遗体完整保存下来呢?
一、遗体问题的处理
1976年9月9日凌晨——毛主席逝世。
毛主席逝世后不久,中央政治局由华国锋副主席主持,对遗体问题的处理紧急召开会议。
毛主席生前最后居住的住所就是“202”,这个房间建造于两年前,之前是作为战备居住地,但是自从发生了唐山大地震后,处于自身安全考虑,毛主席搬到了“202”房间。
毛主席的逝世令人措手不及,作为开国的领袖,对自己的身后之事没有作出明确的安排。难道毛主席有什么特殊的决议吗?
然而这场会议中,对如何处理遗体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方依据毛主席生前在一次会议上倡议道:死后进行火葬,不建坟墓。
甚至在生命垂危之时,主席也反复叮嘱道:“咱们也算是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不要搞那套虚的嘛。”
为表决心,毛主席在发表的《倡议实行火葬》中也表明:此方式既不占耕地,也无需棺木,除节俭外,也无碍于对逝者的思念。毛主席作为倡议者,第一个在倡议书签字。
此外先后有136位国家级的领导干部追随毛主席的决定。所以,中央政治局认为毛主席的意愿为火葬,为了安葬伟人,应当遵从他的意愿。
而另一方的意见则大相径庭。
他们的依据是根据毛主席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作出的巨大的历史贡献来决定,应当效仿列宁,永久的保存毛主席的遗体,让他如同活着一样,以供后人瞻仰,继续俯瞰祖国大好河山。
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不休。
然而医疗专家们却心急如焚,如同火烧眉毛一般。
原来当时9月的天气还是十分炎热的,当务之急还是要保存主席的遗体。
双方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华国锋一锤定音:建立毛主席纪念堂,永久保存毛主席遗体,供后世瞻仰。
争论声渐渐消散,中央开始着手于毛主席遗体问题的处理。显而易见,这是一份十分艰巨且又光荣的政治任务。
工作开展进行中,一个大问题也随之到来。那便是9月11日至18日在人民大会堂所举办的群众吊唁仪式。
如何在举办群众吊唁仪式中完整的保存主席的遗体,这是一件极其艰巨的任务。当时的卫生部部长刘湘屏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组党组书记、形态学教研室第一副主任徐静副博士接到通知后,便开始这一项秘密且又特殊的任务。
二、防止遗体腐化
这项任务的第一步就是防腐。
他们给伟人的遗体做好消毒准备后便注入了大量的防腐液。这种防腐液并不是一般的防腐液,它的配方让人意想不到,是相关专家参考当年长沙马王堆女尸的保存工艺,再结合现代医学调制而成的。
所以无论是防腐性还是渗透性还是其他特质,都不是一般防腐液所能具备的。
随着伟人的遗体注射了大量的防腐液,遗体的保存也初步完成。他们给伟人清洗身体,整理仪容,也换上了专门定制的中山装。
1976年9月11日,伟人的遗体在精密的护送下来到了人民大会堂,开始举行吊唁仪式。
专家们考虑到炎热的天气,以及室内封闭的环境对伟人遗体造成实质性的损伤,便将会堂的温度控制在15度以下。
他们本来松了一口气,但是由于前来悼念的群众逐渐增多,大会堂中的二氧化碳值也急剧上升,这对遗体的保存十分不利。
中央领导们当即立断,停掉了吊唁的真人奏乐和关掉了一定数量照明灯。以防万一,领导们还将照明伟人的灯加上了散热罩。
但这还不足以将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领导层们苦思冥想,决定集思广益来守护伟人的遗体。
要是影响遗体不腐,温度和氧气是最为主要的因素。中央专门请来了物理学专家来进行遗体维护,专家指出用低温气体将氧气排出,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减少尸体氧化的可能。
经过不断的实验,这种方法成功将棺内的温度稳定在了7~8度,即使白天黑夜有温差,在夜晚的时候还能降到6度,极大地延缓了遗体的腐败,吊唁仪式也得以顺利完成。
虽然初步问题已经解决,但是如何能够将伟人的遗体长久的保存下来,让后人瞻仰呢?就目前而言,恐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三、神秘的水晶棺
党中央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希望毛主席的遗容能够让我们子孙万代瞻仰,然而一般的棺材只能够满足储存遗体的需求,而且还要求必须在主席逝世一年之前完成这项任务。
于是经过专家们系统的讨论与决议,“水晶棺”就应运而生。
但是在“水晶棺”制作完成之前,也必须保证毛主席的遗体不受损坏,因此还需要一个专门存放遗体的寿棺。
属于伟人的纪念堂还得经过一年才能竣工,在这一年以内,专家们要着重解决如何才能制作出让遗体永久保存的水晶棺。
其实在当时国内就有一副水晶棺,是苏联政府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所赠送的,但是这个水晶棺无论是在长度上,还是在透明度上都不符合党中央的预期。
专家组们搜集了多种材料,通过不同材料的性质优劣点的对比,而选择了具有轻便、坚固、耐腐蚀的钛材。
由钛材而制作成的成品经由伟人警卫长陈长江负责,汪东兴亲自坐镇,将遗体成功的运送到一个叫做“769”的地方。
“769”从前是为了救治因战争受到重创的伤患而建造的,经过系统性的改造,这里已经完全成为了一个基础设施完善,低温隔氧无菌的地方。
而是先前专家们为保存毛主席的遗体,从而注射了大量的防腐液,若是短期保存倒也无妨。
但是由于情况的特殊,如果将主席的遗体长期的浸泡在防腐液中,在其中的化学成分会造成遗体的变色或者是膨胀等其他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而低温气体虽然可以起到保存遗体的作用,让遗体看起来栩栩如生,但是这种气体也有一定的弊端。
没有生命特征的机体如果处于长时间的纯气体条件中,易引发遗体逐渐变干变形,甚至像木乃伊那样成为干尸。
这样一来就很不符合伟人生前身后的形象,于是经过多方面的探索,专家们选择气液结合的方式。
不仅如此,专家们对于毛主席的看护也是十分重视,为此专门成立了遗体保护小组。专家们所选的气液组合方式是对遗体裸露出的部位采用气体保护,其他部位主要是由液体维护。
由于毛主席遗体的安全是作为十分重要的一项政治任务,所以“769”专门设置分批的巡逻和岗哨人员进行24个小时的值守。
毛主席遗体的暂时保存问题已经解决,专家们又将主要的精力投放在水晶棺的制作上。由于没有任何参考的案例,所以专家们决定暂时用玻璃的模型进行模拟。
此消息一出,全国上下所有的玻璃厂都积极推出水晶棺的模型,在众多模型之中,有一款叫做“红太阳”的水晶棺率先脱颖而出,然而专家发现模型虽然符合要求,但是想要做成实物还是太难。
“世上无难事”,工艺美术学院吸取了全国各具特色的优秀作品的长处,再结合党中央的具体要求,一款属于存放伟人遗体的水晶棺便出现了。
这款水晶管所采用的原料也与一般的水晶棺十分不同,它是经由建材总局所开采的高纯度水晶,再由专家进行水晶提纯而制成的。
放眼当时的国内外,享有水晶棺的人也只有列宁,斯大林以及越南的胡志明,可以说是走在了国际的前端。
与之不相同的是,那三人的水晶棺并不是由真正的水晶而制成的,而是采用了航空玻璃材料。
水晶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对于水晶的提纯也是一项艰难的任务。而石英的坚硬程度足够高,透光性与抗腐蚀性也极强,在经过高温熔融后,就会变成所谓的石英玻璃。
这种特殊的玻璃同水晶内部的化学成分结构类似,可以称作是人造水晶,专家们以此来进行水晶棺的制作。
但是做出来的水晶棺有光影倒射的现象,从一个方向看过去,便会折射出多个面容,这一点不符合群众瞻仰毛主席的需求。
于是专家们又进入了备战状态,在真空镀膜理论的启发下,经过反复的实验,终于打造出一个在任何方向完全没有反射的水晶棺。
这一项技术在当时只有我国拥有,而无论是列宁,还是斯大林,胡志明他们的水晶棺都没有解决光影倒射的问题。
不仅如此,为了保证水晶棺的安全性,检测人员特意模拟了8级地震来测试水晶棺的抗震能力。
果然不负众望,它顺利通过了测试。
1976年11月25日,经历无数次的实验与努力,在经历了近三个月的努力后,这个举世闻名属于毛主席的水晶棺问世了。
1977年5月24日,毛主席专门的纪念堂也正式竣工,象征着毛主席重大意义的建筑,也终于拉开了帷幕。
四、尸身栩栩如生的背后
现在我们看到水晶棺中毛主席栩栩如生的面容时,有人不禁感叹,主席如同活人在我们面前。
但是,众所周知,人在去世之后就会面部僵硬,皮肤松弛,水分蒸发,失去有机生命体的特征。
然而这并不符合伟人高大英武的形象,当时的专家组们也是苦思冥想:如何避免让前来吊唁的群众见到的不是青灰色的遗体。这还需要很大的难关去攻克。
那么第一步就是要解决细菌的问题。保证液体的温度平均在1度到3度之间,不然温度过高就会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
第二步就是要避开紫外线等特殊光线对遗体的破坏,尤其是紫外线会使遗体产生异样的气味,从而破坏尸体的完整性。
第三是,为了保证毛主席遗体的整洁,以及仪容仪表的严肃性,避免化妆品里面的化学成分损坏遗体,专家们特地计划采用布光配色,运用光学对遗体进行美化整容。
这一项技术十分高端,在不近距离触碰遗体的情况下,利用光学原理对遗体进行调整。
这样一来,主席在外表看起来就如同陷入睡眠般。不仅如此,全国各地受党中央邀请而来的著名医学、物理、摄影、化学等方面的专家在不断的激烈研讨中,最终制定了一套“内投光”方案。
这两项技术的结合,充分的运用到光线的折射原理,再加上特殊的水晶构成,当光线投射在棺盖的反射镜子上再被反射到遗体身上的时候,有辅助低温和特殊的气体加持,这令主席的遗容看起来真的如同活了一般——面色红润,皮肤紧致,生机勃勃。
当毛主席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的时候,一个栩栩如生,下一秒仿佛要醒来的主席便进入了全国人民的视野中。
结语:
1977年8月17日,毛主席的遗体被秘密安全的转移到了纪念堂的水晶棺中。
从此毛主席终于永远的可以与人民同在,与国家同在,与时代同在。
虽然主席离开了我们,但是他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他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人民内心的精神寄托。
他从风雨中来,带领着我们华夏儿女披肝沥胆,勇洒鲜血,建立了新中国。
他的壮举、他的思想、他的行动、他将人民高高举起,人民也必将他放在心上。
他永远都在历史中熠熠生辉,成为华夏历史中不可逾越的一页。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去”我们永远无法看到主席活着时的光彩。
但像主席这样传奇的人物,你觉得有谁可以比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