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七腊八冻死寒鸦的意思(腊月初八到)
#头条创作挑战赛#
导读:今天腊月初八,老话:“来年成不成,腊月八早看天”啥意思?有哪些预兆?
“隆冬数九消寒期,雪花飘飘梅上枝”,腊月初八有两个时间重叠的节日,“腊日节”和“腊八节”。
先秦时,各代腊日日期不固定,汉代开始以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为腊日,南北朝时将腊日固定在腊月初八。古人在此日有祭祀祖先、神灵和祈求丰收的传统。
《礼记.月令》中说:“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也”。郑玄注曰:“腊祭是用狩猎得来的禽类作祭品,祭祀祖先以及另外五神{门、户、中霤(天窗)、灶、行(门外土地)”。
腊日祭祀在宋代以前是“一岁之大祀”。《太平御览》中说:“腊者,岁终大祭,纵吏民宴欢”。后随着佛教文化的日益兴起,腊日节逐渐与腊八节融合到了一起,腊月初八要喝腊八粥的习俗也流传开来。古时的腊月初八是一个非常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
俗话说:“腊八至,春节近”,腊月初八是传统新年的开始,腊八的到来意味着过年的序幕已经拉开,人们要开始准备过年的物品了。旧时,人们在腊月初八这天除了要进行祭祖、祭神、喝腊八粥等一些传统习俗外,还会进行“占天”活动,既通过这天的天气情况,来预测接下来的天气变化以及来年的收成情况。那你知道腊月初八这天,不同的天气情况都有哪些预兆吗?是好还是坏呢?
下面,咱们就一起来从老祖宗留下来的几句谚语中来寻找答案吧!
谚语:来年成不成,先看腊月冰
“成不成”,指的就是来年粮食的收成情况。“腊月冰”,指的就是“腊八冰”。
俗话说:“腊八吃冰,肚子不疼”,旧时,腊八节当天民间有吃冰的习俗。在腊八的前一天晚上,人们用盆装满冷水放在外面,第二天把冻好的冰,砸碎分成小块后食用。据说,吃了腊八冰以后,接下来的一年都不会拉肚子。
那“腊八冰”又和来年粮食的收成有哪些关系呢?
谚语说:“冬天冷得透,来年有酒肉”,其实,腊八吃冰就表明天气已经十分的寒冷了,河水都已经结成冰了,天寒地冻的。说明气候顺应了节气,来年将会是个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的大好年景。反之,如果腊八时,人们没能够吃上腊八冰的话,则说明气候出现了异常,腊月里还不结冰,来年粮食的收成必然会受到影响。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腊月初八这天天气寒冷,滴水成冰的话,那么来年会是个丰收丰产的好年景;反之,天气十分暖和的话,来年粮食的收成将会有歉收之嫌。
谚语:腊八雨雪稠,过年冰凌厚
“雨雪稠”,说明雨雪下的又大又多。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腊月初八这天雨雪下得又大又多的话,那么等到春节期间,天气会非常的寒冷,雨雪不断,导致冰凌越积越厚。预兆春节期间,天气寒冷,雨雪较多。
正如谚语:“腊月初八雪,一寒三十天”所说,腊月初八下雪,那么接下来气温会下降的非常快,需提前做好防寒保暖准备。
谚语:腊八晴天,寒到谷雨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个时候本该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快速生长的时节。“寒到谷雨”,说明气候出现了异常,有倒春寒现象发生,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不利。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腊月初八这天是晴天的话,那么来年春天出现倒春寒的几率较大,需要注意防范,以免农作物因受冻而出现减产。
谚语说:“腊八天不寒,猪肉价格翻”,如果到了腊八时节,天气还不冷的话,说明出现了暖冬现象,天气不冷,古代又没有冰箱等制冷设备,人们无法储存过多的肉类食品,只好去频繁的购买,从而导致肉类食品价格出现上涨;还有就是冬天天气不冷的话,牲畜容易有疫病发生而导致数量减少,肉类价格上涨。
小结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腊八至,春节近,您认为古人的这些谚语如今还有用吗?您还有哪些不同的见解呢?欢迎评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