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公(深圳谭公庙的渊源)
中国的本土神仙中,历史上有很多确有其人,经过得道者指点,扶危助困、解救万民后,完成了“由人到神”的转变,从而庙食人间香火。在东江流域,众多著名的本土“神仙”中,谭公信仰源远流长,善男信女众多,片区沿东江客家人聚落,修建了众多谭公庙,例如:坪山五马峰谭仙祖庙、大鹏罗葵路谭公古庙、港岛筲箕湾谭公庙等。其发端都是源于惠东九龙峰谭公祖庙。
九龙峰位于惠东莲花山脉西段,因北侧有九条山脊蜿蜒如龙而得名。九龙峰主峰海拔563米,挺拔如笔尖,又称“尖笔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九龙峰的灵气缘于谭公的“道场”。据记载,“谭公真名谭德,生于元代,归善县红花园谭阁地人(现惠东县大布村)”。相传谭德七八岁时就能“呼风唤雨,伏虎驯蛇”,13岁时在九龙峰得道亭处得道成仙,后人称之为“谭公仙圣”。后人有感于他救民于水火、为民消灾的传奇,便建起了“谭公庙”(即“龙峰祖庙”),举办“法会”来祭祀他。
龙峰祖庙:祖庙在谭公祭祀崇拜体系中地位最为崇高,庙门的对联:声动虎蛇龟尽伏;功施风雨露无偏。说明谭公在东江流域更是接近于龙王角色的一位本土神。
实际上,龙峰祖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于明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建成,即谭公仙逝后的85年,乃“仙灵之窟宅也”。它本应称为“谭公祖庙”,因最初是“佛道合一”(谭公与观音同殿),故一直称曰“龙峰祖庙”。
龙峰祖庙龙通寺:上联紫竹林中观自在,下联白莲亭上现如来,寺内供奉南海观音。整了寺庙依山而建,采用客家堂横屋布局,一进两院,房屋为硬山顶式。院落错落有致,是祖庙最为漂亮的寺观。
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谭公被朝廷敕封为“襄济谭公仙圣”,自此,“谭公仙圣”的声誉日隆。随着该区域的客家人向南、向西迁徙,子子孙孙的开枝散叶,谭公信仰逐渐流变,传播区域日广,形成了珠江东部客家人特有的谭公信仰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