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爻在线起卦(关于周易六爻预测的现代解读之一)
六爻是周易预测工具之一。我们要学会使用一种工具,必须先弄懂这种工具形成的科学原理。否则基础不牢或者错误,必将导致建筑的整个大厦不能成立。
六爻包括起卦、八宫归纳以及安世应、纳干支、定六亲、配六神等一整套方法。这套特殊系统是六爻预测的理论基础。对这个基础认知不明确,我们就不可能很好的运用这套预测工具。
起卦原理论
由于大衍筮法的繁琐,起一卦需要四营十八变,而且没有动爻产生变卦,于是京房发明了以铜钱抛卦代替揲蓍的方法。也就是说,京房是着重于变化说的。以揲蓍方式起卦,利用易经进行解卦的方法,是着重于矛盾说的。
易经的矛盾论,侧重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及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动机性行为。由动机引发、维持并指向一定目标的活动,是内部需求和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人们在交往和联系中相互作用影响,产生的各种行为模式,属于社会学。所以,易经讲八卦相重:分内外亲疏、别上下地位;强调下层组织与上层领导之间的呼应关系;以持中的态度确立以寡约众的领导统治。通过解卦分析矛盾关系,从而为制定解决方针提供理论依据,所以才有“易高不占”的说法。因为所有的矛盾都用六十四卦总结了,决策者只需要确定当下的矛盾形态(六十四卦中某卦)就可以了。
京房长于灾变说,一个事件的发生会产生变化后的新结果。动必有变,必须寻求不同于揲蓍法无爻变的起卦方法,于是发明了六爻抛卦。这种测卦方式,能更具体的针对实际所需解决问题。
铜钱抛卦的合理性
抛卦法为什么要用三枚钱币?一枚或两枚不行吗?我们分别探讨一下。
一枚钱币分正反两面。假设正面为阴背面为阳,每抛一次可以得到一个阴或阳的爻,六摇成卦后没有动爻,没有爻变就没有卦变,这不符合抛卦法求变的目的。当然,这种卦能不能测?我认为能测,其实就是把繁琐的揲蓍法变成一枚钱币的抛卦,而解卦方法就不能采用六爻系统了,得采用易经系统。
两枚钱币会是什么情况?每抛一次,会出现正反(反正)、正正、反反三种情形。正正、反反两种情形可以确定阴动爻或阳动爻,而正反(反正)无法确定静爻的阴阳情形,无爻不成卦自然没有意义。如果一定要较真,正反(反正)情形下,以先停止面确认阴阳属性未尝不可,但实际操作起来肯定不准确,意义不大。
三枚钱币最为科学。每抛一次,会出现一正二背为阴、二正一背为阳、三正为阴动、三背为阳动四种情形。阴阳动静分明,六摇成卦。
为什么规定正面为阴背面为阳,反过来行吗?孙子兵法“背阳击阴”中的阴指的就是正面。奇门遁甲强调主客说,以主为静,待客之动;老子说“静为燥君”;都以静为主为阳,动为客为阴。因为动必有变,静可待机。
灾变说,并非只有发生了灾难才会产生新事件。常言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也有言“乐极生悲”,更有“锦上添花”和“屋漏偏逢连夜雨”的说法。总而言之,发生一个事件必会产生新的变化结果。所以才有无故不占、无事不占、不动不占的说法。
卦序论
六爻属于六画卦,成卦自下而上,卦变自下而上复返下。伏羲六十四卦也称先天卦,亦属六画卦,成卦自下而上,卦变自上而下。文王六十四卦,以八经卦相重而得,卦变按易经所述,分上篇三十卦下篇三十四卦。为何如此不同?
一直以来,学易者在卦序问题上着实不得要领,也弄不明白研究卦序到底有什么实际意义?如果不彻底解决“卦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演变的?”这个问题,对易学的研究就很难深入下去。这也是很多人对易经的预测功能持怀疑态度的原因之一。
六十四卦的生成次序只有一种,就是伏羲六十四卦,也称先天卦序。如下图:
没有所谓的后天卦序,只有不同的卦变之法。按后天八卦旋而重之,或清代江永所著《河洛精蕴》中以京房纳甲八宫套入后天八卦方位的卦序,都不叫后天卦序。实际上没有后天卦序,只有不同的后天卦变之法。
我们先来看看先天卦序的卦变之法是怎么回事。如上图,八经卦的卦序是: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继续往上生成六画卦,也就是六十四卦的卦序为:乾1夬2大有3大壮4小蓄5需6大蓄7泰8……遁49咸50旅51小过52渐53蹇54艮55谦56否57萃58晋59豫60观61比62剥63坤64。从乾到坤,卦序是1~64。
伏羲六十四卦的卦变是自上而下的,如上图。我们把六十四卦换成二进制,就能看清卦变的规律了。先天卦的卦序和卦变,模拟的是宇宙演变,所以称为宇宙模型。
文王六十四卦是按重卦旋转进行卦变的,譬如水雷《屯》旋转而得山水《蒙》,泽雷《随》旋转而得山风《蛊》,所以是一对一对地排列的。由此可知,卦变是有很多形式的。《连山》、《归藏》虽说失传了,必定是不同的两种卦变规律。文王六十四卦就是《周易》,是按照重卦旋转来进行卦变的。旋转就是颠覆,文王演卦系辞,就是为了颠覆商纣统治,而进行的沙盘演兵!所以,我认为《周易》是周文王解读的《易经》,我们现代人解读《易经》应该是人类社会行为模型的演绎。
六爻属于六画卦,成卦自下而上,卦变自下而上复返下。这涉及到六爻预测系统的归类八宫的问题,下篇我们继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