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下雨有什么说法(老祖宗)

前言:老祖宗说:“头伏有雨二伏旱,三伏有雨吃饱饭”,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谚语预兆了什么?

昨天是7月16日,入伏,代表2022年的#三伏天#正式开始,炎炎夏日终于迎来了最热的时间段,伴随着今日的高温天气,大家都期盼着来场大雨凉快一下,有知道的人都说入伏日下雨的话那后续整个三伏天可能雨水就会多一点,凉快的天气也就来的早些,是不是这样我们暂时不知道,但老祖宗说的农谚却早有预兆,我们一起来看看。

农谚说:“初伏有雨,伏伏有雨”。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初伏这几天如果有降雨的话,后面二伏、三伏的雨水也不会少,必然会有降雨的天气。

伏天是根据天气炎热的程度不同分为三伏,即初伏、中伏和末伏(也叫三伏),我们知道古人计算入伏的方法是“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日是太阳垂直照射北回归线的时刻,此时阳气最盛,属于头伏,过了这一天太阳掉头南移。

不过太阳南移,北方地区会渐渐凉快起来,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总体是大于地球散发的热量,所以地球的余温仍然会不断增加,直至到达一个峰值,然后天气才开始渐渐转凉,夏季的气温也由温至热后转凉,形成完整的三伏天。

而恰巧,昨天真的是天遂人意了,虽然上午到下午一直都是烈日高悬,温度蹭蹭地往上涨,但到了傍晚的时候,咱这边还真的就下了一点雨,虽然降雨持续的时间不长,来的快去的也快,但好歹是下了点雨,也应了咱老祖宗说的初伏有雨的话了,真的希望后续能多点雨水,让我们过个凉快的“三伏天”吧。

那为什么又有“头伏有雨二伏旱,三伏有雨吃饱饭”的说法呢?

“头伏”指的是整个三伏天里的“一伏”,今年具体是指7月16日至7月25日这10天时间,并不是指入伏的第一天,而头伏有雨是说这十天期间有降雨的情况出现。

“二伏旱”是指二伏期间,即7月26日至8月14日这20天时间出现干旱的情况,期间降水较少,出现干旱少雨的天气。

那有人会说,前面不是说的“初伏雨,伏伏雨”吗,现在怎么又说“头伏有雨二伏旱”,不前后矛盾吗?一会儿说有雨,一会儿说干旱的,到底是有雨还是没雨?

实际上,这句谚语不能分开来理解,咱们如果仅看头一句就会理解成头伏有雨那二伏必然干旱,这样是不对的,曲解了谚语的意思,也失去了农谚所预兆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把谚语连在一起来解读。

结合整个谚语一起来看的,即“头伏有雨二伏旱,三伏有雨吃饱饭”

头伏10天期间有降雨天气,二伏20天期间有干旱的天气,雨水相对减少,光照充足,那么农作物既在前期生长时段得到了雨水的补充,中期成熟期又有了充足的光照,到了三伏时农作物收成的时间,又迎来了降雨天气,农作物再次得到雨水带来的水分和营养的补充,粮食自然就能长的好,不仅颗粒饱满,产量也能得到保障,农民就有了好的收成,那肯定家家户户都能吃饱饭了,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当然农谚都是针对农耕时代靠天吃饭的年岁,那时没有天气预报,人们无法预测第二天的天气,更别说预兆三伏天这么长的天气情况了,但聪明的农人们并不会因此听天由命,他们通过不断积累的经验教训,以及长期的观察总结出了具有预兆警示作用的谚语,给那时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让他们能根据经验提前做好应对不同气候的准备,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份保障。

农谚虽是农耕时代的产物,但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虽然现在科技发达,不再依靠农谚去预兆天气了,人们不仅可以通过气象卫星提前知道未来的天气,更是可以通过人工手段对农作物的生长进行合理干预,不用再担心天气不好而影响庄稼的成长了。

但古代老祖宗传下来的那么多关于农业的谚语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即使放到今天也能对今天的农事生产起到借鉴作用,我们还是要好好珍惜和传播好这些来之不易的谚语。

农谚是从古至今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经过无数的亲身实践总结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谚语,它既是农耕时代的产物,也是劳动实践的结晶,在当时,给农民的生产生活都提供了便利,农谚对天气、农事等都有指导和预兆的作用。

大家还知道哪些农谚对农民有着非凡的意义?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哦。



@星球农讯 原创文章首发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联系必删

#三农#讯息分享,走过路过的朋友们多多关注点赞哦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星球农讯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35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