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赏月(中秋节起源于唐朝)

中秋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历来被人们所重视,被视为是阖家团圆的重要节日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在中秋,自古就有很多习俗,至今也在流传,像赏月、吃月饼、喝桂花酒等等。

既然大家都很喜欢中秋节,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关于中秋的二三事。

中秋佳节,各地等有很多不同的过节方式。

有趣的中秋习俗

比如说祭月。祭月这种习俗在许多地区都有,源于上古时期对天象的崇拜,具体的就是在中秋夜晚,放好供桌,桌上放着葡萄、苹果、枣子等水果,当然还要摆上最重要的月饼。再将“月神”的牌位放在供桌上,进行祭拜,希望月神保佑自己与家人身体健康、阖家团圆。

《礼记》云:“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古代的帝王更加的看重中秋节日,在一年之中,他们至少要在春天的早晨祭拜太阳,在秋天的晚上祭拜月亮。

中秋之意,正是秋天刚过大半,但是这一天的十五月亮确实最圆的,古代的帝王们都将“秋半月圆”这个节日视为大吉之日,必定要大肆庆祝一番。

在钱塘江附近的地区还有中秋观潮的习俗。

八月十五前后,正是钱塘江大潮的最佳观赏时期,又适逢中秋佳节,所以八月十五观潮就成为了一种习俗。

这项活动可谓是历史悠久,从汉魏时期就开始流行了,一直传承到了今天,如今的我们依旧能够在八月十五前后看到钱塘江上人来人往,无数的群众在这里竞相观潮。

“乞月照月”也是中秋时节的一个习俗,但是如今好像没有几个地区还这样过中秋了。

有一段时间,人们觉得月亮里住着的早已经不是那个美丽动人的嫦娥仙子,而是掌管姻缘的月下老人,也就是俗称的月老。

所以在八月十五这一天,青年男女就会在月下焚香,请求月老赐一段美好的姻缘,这就是乞月。

人们对于爱情的向往也随着这个节日的单身赋予了更高的意义,更多的人开始在这种吉庆的日子里寻求心理上的最大安慰,希望自己能够找到人生的最佳伴侣。

而照月是指一些婚后一直没有生育的妇女,为了求子,就会在中秋夜晚,离开家中,在月光下行走,沐浴月色。

除了乞月和照月,还有一个特殊的活动,叫做“走月”。

清人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吴俗,妇女是晚不拘大家小户皆出,结队而游,名曰‘走月亮’。”

清人顾禄之《清嘉录˙走月亮》云:

“妇女盛妆出游,互相往还,或随喜尼庵,鸡声喔喔,犹婆娑月下,谓之‘走月亮’。”

月色的行走也成为了古代人们最大的乐事,在这种喜庆的日子里,所有人都希望能够有一个好彩头,她们或是结伴而行,或是盛装出行,在很大程度上都希望自己能够有幸福、安稳的生活。


​ 中秋节的重头菜——月饼

中秋节起源于唐朝,一般是指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又称“拜月节”、“女儿节”、“追月节”。在我国,多个民族内都有此节,并非是汉族独有的节日,有些地区,也会将八月十六作为中秋节。既然是过中秋节,那么有一样东西不可或缺,那就是好吃的月饼了。

那月饼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据野史所记载,月饼起源于元朝,还和明太祖朱元璋有点关系。元朝时期,百姓们受统治者压迫非常严重,迫于无奈纷纷起义,反抗残暴的元朝统治者。

在乱世之中悍然崛起的朱元璋也是起义军中的一员,但当时元朝的统治者为了镇压农民起义,不断派士兵严查,起义军之间传递消息也就变得十分困难。

为了躲避元兵的搜查,足智多谋的军师刘伯温想出了一个妙计,将写有“八月十五起义”的情报“八月十五杀鞑子”藏在饼子之中,朱元璋通过这种方式让各地的起义军取得了联系,成功将起义的消息传递到了其他地区的起义军手中,大家也就都通过这种方式取得了诛杀鞑子的消息。

到了八月十五这天夜里,各地的起义军纷纷行动起来,反抗元王朝统治的大幕也就此拉开。

这场起义也被称为“月饼起义”。

后来朱元璋攻入元大都,建立了明朝。

正值八月十五,朱元璋在宫阙中的秋夜想起了这段经历,就把当年用来传递情报的饼子称作“月饼”,赏给众位大臣,与他们一起回忆当初的经历,这件事情之后,后来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中秋源于唐朝,月饼源于明朝,为何中秋要吃月饼?

上文我们也曾提到过,中秋起源唐朝时期。据记载,清代俞樾曾说:

“自唐以来,世间皆重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

(《茶香室四钞》卷一)而《洪亮吉集·释岁》中也曾记载:

“中秋节,唐初尚未盛行,故虞世南、欧阳询、徐坚等作类书,《岁时部》皆未有列入。”

由此可知,中秋节的确是起源于唐中后期。

那么如果按照野史所说,月饼是明朝时期出现的,两者相隔近千年,看起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又是怎么搅在一起的呢?

这就要说说野史的杜撰性了。

野史为何会称之为野史,就是因为它记载的许多东西是不准确的,没有历史依据的。

我们借用一下柯南的的台词“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月饼并不是在明朝时期出现的。

月饼,原来叫作胡饼、小饼、宫饼、乐团等,它在我国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

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了关于这种带馅的饼状食物的记载。

汉代时期,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引进了一些西域的特殊食品,比如芝麻、胡桃等。芝麻和核桃的引入大大刺激了月饼的成型,双方物质文化的交融,人们很快就在饼中加入了芝麻、胡桃仁之类的食物,当时的这种添加有佐料的香饼吸引了不少的达官贵人,他们将其称之为“胡饼”。

虽然那个时候仅仅叫做“胡饼”,可是已经成型的胡饼已经和我们今天的月饼没什么两样了。

后来,这些胡饼渐渐开始在民间百姓中也传播开来,更多的人也渐渐开始了解到这一胡饼。

直到唐代天宝年间,唐玄宗李隆基与他心爱的妃子杨玉环在中秋佳节一同赏月,《开元天宝遗事》记载:

“玄宗八月十五日夜,与贵妃临太液池,凭栏望月。”

一位侍婢为皇帝与贵妃送来了“胡饼”,李隆基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胡饼”大有烤糊之意,遂让身边的爱妃杨贵妃重新想一个名字,杨贵妃灵机一动,抬头看着天上皎洁的月轮,说就叫“月饼”吧。

唐玄宗也抬头看了看月光,开怀大笑,欣然同意了“胡饼”的新称呼,“月饼”也就由此诞生了,两者的时间差也就不复存在了,因为它们本来就同时产生于唐王朝那个时代里。

如此一来,中秋节源自于唐朝,月饼也同样始于唐代,这样就比较合理了,。

中秋节承载着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也充满了人们对家人的美好的希冀与祝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希望大家都能度过一个快乐团圆的的中秋佳节!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历史总探长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35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