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89年毛主席遗体防腐每年花费引质疑)

自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他的遗体一直被放置在水晶棺内,陈列到天安门广场的毛主席纪念堂之中,以供后人观瞻。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民间出现了这样的声音:毛主席的遗体防腐护理工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这样的声音没有经过任何求证,却很快在人民群众当中不胫而走。

1989年,一位名叫徐静的女医生亲自出面发声,就此事进行了辟谣。

这件事情背后的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毛主席的遗体护理工作的真实花费实际上是多少呢?

突如其来的噩耗

对于这些问题,徐静要比任何人都更具备发言权。

作为经历过毛主席时代的一名知识分子,对于毛主席,徐静一直抱着深深的敬重。

因此,1976年9月9日的那个凌晨,成为了徐静一生之中最为难忘的日子。

当卫生部部长刘湘屏急匆匆地敲响她的房门时,她刚刚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洗漱完毕,正要就寝。

徐静揉着有着疲倦的眼睛,打开了房门,只见门前神色焦急的刘湘屏急不可耐的对她说道:“快!跟我走!有紧急任务!”

直到刘湘屏与她乘坐的车辆抵达了中南海北门,徐静的头脑仍然没能从一阵恍惚感中挣脱出来。

刘湘屏

听到刘湘屏刚刚在车上对她说的话,徐静只觉得大脑一片空白,身边的一切都变得有些不真实起来。

下车后,刘湘屏带她走到了一排灰色的建筑前,穿过长长的走廊,走到了尽头的一个房间内。

房间里的空气凝重的令人心悸,几名中央领导站在房间内默不作声,站在中央的,是中央办公厅的主任汪东兴。此刻的他眼圈泛红,仿佛是刚刚经历过什么大的劫难一般。

见到徐静,汪东兴哽咽着开口道:“你就是徐静同志吧。”

看着眼前这一幕,徐静终于意识到了,刚刚刘湘屏所说的那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

她的眼泪在那一刻险些夺眶而出,她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向汪东兴点了点头。

汪东兴接着说道:“相信湘屏已经告诉你了,我们听说你是苏联留学回来的医学博士,医学造诣高深,所以我们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你。如果你有什么要求,可以现在向我们提出。”

汪东兴

徐静用力地握紧拳头,但是疼痛仍旧无法使她抑制住心头荡漾的情绪,她抬起头,泪光闪烁。

“我只有三个要求,首先,我需要时间与我的同事们商量相关的方案,其次,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需要查看主席的遗体状况。最后,我需要相关的器械与药品的供应。”

听到徐静提出的要求,汪东兴用力地点了点头,他走到了徐静身边,紧紧地握住了她的手“接下来,就拜托你了。”

遗体的处理

从中南海出去后,徐静身上的疲倦都被浓郁的悲伤冲刷散掉了。但是她知道,现在还不是沉浸在悲痛中的时候,她的下一个目的地,便是医科院。

她迅速组织了负责这次工作的三人小组,除了她,还有两名教研室的副主任张炳常与陈克铨。

在相关的准备工作就绪后,上午十点,徐静三人一同再度赶赴中南海,与等待在那里的华国锋会面。

华国锋

在听完徐静制定的初步治疗方案后,华国锋又对徐静交代道:“保护好毛主席的遗体,以供后人瞻仰,这是一项艰巨同时又无比光荣的任务,党和人民将会永远铭记你们做出的贡献。就按你们计划的来吧!”

站在一旁的张炳常听到华国锋的话,回答道:“组织把这项任务交给我们,是我们的荣幸,我们不求留名也不计回报,能给毛主席一个最后的交代,是我们共同的夙愿。”

徐静也点了点头,对张炳常说的话表示了赞同。随后,他们抵达了提前准备好的工作场所,急匆匆地投入了毛主席遗体的护理工作。

首先,他们要摆正毛主席遗体的姿势,依照中央的指示,徐静三人把毛主席的双臂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下垂于身体两侧,而并非是像列宁那般摆在胸前。

接下来,需要进行遗体的防腐处理,徐静三人都是这方面的专家,且他们早已在多年的共同工作中形成了默契的配合。

徐静理论知识丰富,张炳常则是技术熟练,陈克铨胜在年轻,动作十分灵活,经过两个多小时马不停蹄的工作,遗体的防腐工作终于在三人密切的配合之下顺利完成。

列宁遗容

然而,此时徐静却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经过防腐处理的毛主席遗体出现了肿胀的情况。

此前,徐静遇到的这类情况不多,一时间不免有些慌乱。

站在一旁的张炳常听了她的担忧却并没有慌张,经验老辣的他一眼便看出了问题所在“这是防腐剂注入人体带来的自然肿胀,不出二十四小时便会消退。”

听到张炳常肯定的话语,徐静长舒了一口气,在一切工作完成后,徐静三人在毛主席的遗体旁寸步不离的守候到了十日深夜,毛主席遗体上的肿胀情况,果然在不久后消失了。在这一过程中,没有人舍得闭眼休息哪怕一分钟,他们都想再瞻仰一番毛主席这最后的面容。

他们眼看着中央的同志为毛主席换上了崭新的浅灰色中山装,修理了因为日夜操劳而苍老的面庞,最终放进了提前准备好的玻璃棺。

在毛主席的灵柩被抬离工作室,运往人民大会堂的那一刻,徐静三人隐忍许久的泪水终于在这一刻爆发,他们望着毛主席远去的方向,泪水无法抑制的溢满脸庞。

九月十一日上午,毛主席的吊唁活动在人民大会堂的北大厅正式开展。

为了保护毛主席的遗体状况,北大厅内的温度被风冷设施调整到了极低,而毛主席的棺内,还特意做出了进一步的降温和和隔绝氧气的处理。

在听闻毛主席吊唁活动开展后,因为毛主席的逝世而陷入悲痛的同志们纷纷到场进行瞻仰,厅内寒冷的环境丝毫没有让他们退却,每个人都站在这寒冷的大厅中,听着耳畔连绵不绝的哀乐,缄默无言。孤独的灯光照在毛主席纤尘不染的灵柩之上,在昏暗的环境里,能听到的只有此起彼伏的抽泣声。

这场吊唁活动持续到了九月十七日,来参与吊唁的人数达到了三十万之众。

纪念堂修建

在这场吊唁活动开展的同时,另一边的中央领导人们,也因为另一件迫在眉梢的事件,陷入了忙碌。

这件事,便是毛主席纪念堂的修建工作。

经过激烈的讨论,毛主席纪念堂最终被选定在了天安门广场。因为这里见证了新中国在毛主席带领下走向繁荣昌盛的过程。

无论是对于毛主席,还是对于党和国家,这里都是一个意义非比寻常的地方。

在毛主席纪念堂的修建决定向外界公开的第一时间,全国各地就纷纷响应了中央的这一号召。源源不断的人民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为纪念堂的修建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不求任何回报,只想为毛主席最后尽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仅如此,全国各地的多个地市还主动把自己区域内最富特色的珍贵物品送交中央,希望在毛主席纪念堂修建完毕后陈列其中。

在广大人民的响应下,这项庞大的工程只用了半年多一点的时间便竣工了。

毛泽东纪念堂

在人民大会堂落成后,毛主席的遗体被放入了特别定制的光学玻璃水晶棺中,从保护室内转移到了纪念堂中。

在当初的吊唁活动结束后,经过各方专家的进一步研究,毛主席的遗体保护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处理。在被转移到纪念堂内的时候,毛主席的遗体仍旧保留着原初的模样,温和,慈祥地躺在那里,仿佛从未离开过。

对流言蜚语的回击

在毛主席遗体的处理工作都尘埃落定后,党中央仍旧将后续的处理工作交到了徐静手中,任命她为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的局长

对于党中央派遣的这份工作,徐静表现的异常的重视。在当初处理遗体肿胀方面的表现让她认识到了自己仍然具备许多需要学习的知识。因此,在那之后,徐静在工作之余,又会重新投入到忙碌的学习过程中。

为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徐静不仅学习医学,还会学习政治外语等多方面的知识,她知道,今后自己肩上的担子将会格外的沉重。

而在毛主席的遗体保护方面,徐静更是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重视,在毛主席的纪念堂内,徐静安排了二十四小时轮班制,用无比严格的规章制度去落实毛主席纪念堂的各项日常事务。还设置了毛主席遗体保护参数的检测系统。

在徐静的保护下,几十年来,毛主席的遗体保护参数一直都保持在一个正常的范畴。

然而,这样的维护工作却逐渐在民间惹来了一些非议声。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国外的流言被传到了国内。

而其中,苏联关于列宁遗体的保护工作引起了国内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注意。从国外传入的消息中,他们了解到了,列宁的遗体保护工作每年都需要花费上百万美元去进行维护。

于是,有一些人开始质疑,毛主席遗体维护是否也与列宁一样花费了天价的维护费用,这样是否有必要。

当这些声音传到徐静耳中时,徐静明显表现的有一些愤怒。她并不责怪群众偏听偏信,但是,她对于这些声音中质疑毛主席遗体保护工作必要性的部分表示不理解。

尚且不说这一切都是无稽之谈,在徐静心中,即便是真的需要用高价去维护,毛主席也完全配得上这个待遇。

面对这样的声音,徐静再也无法容忍,1989年,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她站出来解释了这一切,将毛主席遗体维护工作的相关信息向大众挑明。

除此之外,徐静还表示“相信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毛主席的遗体维护工作都会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徐静的面容无比的坚毅,他的话语铿锵有力,使得在场的所有对此抱有疑虑的记者都不禁为此而羞愧万分。

时至今日,距离毛主席的离去已经过了五十余载,但是在毛主席纪念堂的水晶棺中静静躺着的毛主席,他的面容仍旧清晰如昨。

这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而对于全体中国人民来说,这个奇迹,正是全国上下人民的追忆与哀思凝聚而成的。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扶苏聊历史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35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