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制礼作乐(古代夫妻同房为何叫)

众所周知,古代人生有四大喜事,分别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其中,洞房花烛夜更是每个人都向往的,没有谁不愿意跟自己喜爱的人共同度过美好而亲密的夜晚。

在洞房花烛夜夫妻二人就免不了要同塌而眠,行夫妻之实,完周公之礼。那么,为什么夫妻同房要称为‘周公之礼’?周公做了什么?

周公姬旦

周文王姬昌以及周武王姬发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听说过,而对于姬旦大部分人就有些陌生了,但是要说他另外一个称呼‘周公’,那大家就不会觉得不熟悉了,因为大家时常在想睡觉的时候用“跟周公约会”开玩笑。

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个儿子,也是周武王姬发的亲弟弟,因其仁爱德治而出名。周文王在位时,姬旦就已经开始帮助其如何以德服人了,跟当时暴虐凶残的商纣王完全不同。后来姬昌去世,周武王姬发承其位正式开始讨伐商纣王。

古代神话故事中,姬发在姜太公的辅助下,与一众德才兼备的能人才人一起推翻了商朝的统治,更是逼得商纣王自焚于宫殿之上。而实际上,辅佐姬发的不仅仅只有姜太公,还有他的弟弟姬旦。

姬发在父亲去世后即位,同时沿用姜太公为国师,并任其弟姬旦为辅相,共同商讨国事。姬发对于姬旦的依赖非常深厚,每当他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他总喜欢找姬旦说上几句,让其解解惑。

而这样的时间也没有持续多久,在他们成功灭商后的第三年,周武王姬发就去世了,只留下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周成王。原本打算退居幕后专心研究礼仪制度的姬旦又不得不披上执政者的外衣,代替成王处理国家一干事物。

历朝历代总有那么一些喜欢散播流言蜚语的乌合之众,他们传言说姬旦是想要自己掌握政权,统治国家,而姬旦在听到这样的流言之后,立马向大家说明了他当时掌权的目的,因为成王年龄太小,没有办法管理朝中事物。

而且那个时候可以说得上是内忧外患,自己作为周王朝的创始人之一,肯定不可能眼睁睁看着那些贪婪腐败之人毁掉自己父亲与哥哥建立的心血,更何况成王还是自己的亲侄子,于情于理他都应该站出来主持大局!

后来,随着成王的能力逐渐显现,姬旦果断还政于他。不过他也没有完全撒手不管,时常告诫其要知百姓之艰苦,不要贪欲享乐,用我们现在的话大概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三朝元老’的姬旦有了充足的时间制礼作乐,并将那些礼制开始实行出来。

为了巩固统治,姬旦还制定了一套对于当时来说极为完善周密的管理制度,称为‘周礼’。其中涉及范围之宽广,甚至接触到了底层群众的方方面面,在婚姻嫁娶之上尤为突出。

周公制婚姻七礼

根据记载显示,西周时期的社会风气极为混乱,尤其是在男女情爱之事上,人们对于性行为表现得非常随意,甚至对于婚姻嫁娶没有一个合理的制度标准,于是周公姬旦为了纠正这一现象制定了婚姻七礼。

所谓七礼,即婚姻嫁娶的七个环节,具体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

采纳指男方派出媒人送礼提亲;问名是指男方在纳采后再次委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以及生辰八字等等;纳吉则是指双方在合过八字后的订婚礼仪;纳征是指男方正式下聘,这里的礼与第一环节的采纳有所区别。

请期就是指挑选成婚的黄道吉日,迎亲就是由男方亲自到女方家去迎接,而最后一礼敦伦就是指成婚当夜的洞房。

周公与其妻子为了这个制度更好的实施,不惜亲自现身演示,但到第七礼的时候他的妻子就不同意了,如此害羞的事情别说是在那个年代,哪怕就是放到现在也不是常人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得出来的,于是他们用以葫芦作为替代,完成了第七礼。

有了周公的‘婚嫁七部曲’,周朝的民风得到了大大的改善,百姓们对于这一制度也是自觉地遵守着,直到后来周公去世,朝代更迭,社会又开始陷入混乱。

孔子沿用

春秋时期,礼乐崩坏,人们对于周公制定的那些礼仪表示不太认可,于是大量的礼制被废弃。那时,一直尊崇周公礼仪的孔子就站了出来,坚持并改进了这一制度。他将‘七礼’缩减为‘六礼’,把为后一个环节‘敦伦’去掉了,因为他觉得“敦伦”不太适合出现在比较正式的典籍之中。

但是因为民间百姓在婚礼上依然坚持用葫芦瓢当礼器,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孔子认为这个现象还挺好,于是将葫芦瓢写入了礼书,也就是后来人们常常看见的交杯酒(合卺酒)。

喝完交杯酒,接下来的发生的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了,那其实就是敦伦,虽然孔子没有将其写进礼书,但这一环节本就是水到渠成的,绵延子嗣、延续香火靠的就是这一关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礼制慢慢地被缩减。到后来,好多环节都被直接省去了,男婚女嫁基本上就只剩下后面几个环节,‘敦伦’更是被人们直接称之为行周公之礼,因为这是他制定的。

到如今,说起男女婚嫁上的仪礼,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当初周公制定的那套完整的礼制,他们只知道‘周公之礼’如今的含义。如果随便去街上找一个人问行周公之礼是什么意思,人家肯定会觉得你有病,毕竟这么隐私的事情你给说得这么直白。

至此,周公之礼彻底成为夫妻二人行房的书面用语。

结语

周公是一个有着大勇大义的伟人,虽然权利加身,但他从不滥用。当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总是走在最前面;当国家安定、百姓安康的时候,他又自愿退居幕后。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哪怕过了几千年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赞扬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挽歌聊历史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35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