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开始七年大灾难(全球已现超40度)
今年的高温是真的“凶猛”,这并非是开玩笑的。如果还有人说今年没有往年那么热带的话,那真的需要“睁开眼睛”看一看,这气候变化到底有多强了。
没错,除了我国之外,全球其他多个国家也是如此,极端的高温发展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是有目共睹的。
然而,对于我国来说,高温可能在7月又会发生重大改变,同时,对于整个2023年接下来的气候变化来讲,的确还会出现新一轮的波动,到底如何波动呢?下面我们就一步一步地来看看。
超40度,50度高温来袭!
没错,从6月的气候状态来看,单独先从我国的气候变化来看,已经出现了罕见的气候现象,总计是发生了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
当然,最受热议的可能就是北方地区了,华北,东北,内蒙古等地的高温非常强烈,虽然在中途之中也出现了短暂的“降温波动”,但是,降温相对于高温来说,完全也不值得一提。同时,今年我国首次区域性高温过程,也是较常年偏早16天。
其中主要影响到了云南,四川,安徽等15省市,云南巧家等70个站突破历史极值,可以想一下,这高温的发展在今年势头是不是非常凶猛,这已经没有什么质疑的。
当然,超40度高温也是明了的,京津冀、山东等地均出现了40度以上的高温,其中北京观象台在该站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连续3天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0℃,这在常年之中,也是罕见的。
除了我国之外,全球其他国家还有更高的气温出现,例如:墨西哥出现超45度的高温,伊朗扎博勒高温达50.8℃——成为了全球之最,看到没?超超40度,50度高温来袭!这已经是可以确定的事实了。
所以,接下来的高温真的还是令人担忧。大家要知道,6月还是属于北半球夏季——气象意义上的第一个月,7月,8月的气候如此改变,这的确也是让大家很担心。
毕竟,高温,强降雨只要出现区域性的发展,都可能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倒不是讨厌夏季的出现,是讨厌极端性的高温,降雨等气候现象的发展——过于强,带来更多的影响。
而对于7月来说,我们不说全球范围,就说我国的情况吧。
7月中国气候还大变?
的确,看了6月的气候发展,7月最希望的可能就是有一次更好的气候现象。
而从6月本身的气候因子来讲,我们最为直接看到的,可能就是高温区域的发展,主要是来自于“高压脊”的影响。
高压脊的发展导致了内陆气候大变,出现高温少雨,加上季节性的改变等因素,以至于高温时不断“增强”。
所以,如果真的要改变类似于6月一样的气候模式,那么7月的气候演变,必然也要在这样的气候因子上做出调整才行。
然而,对于7月,甚至是8月来说,的确这样的改变可能性不大,我国气候中心已经发布了新一轮的“盛夏”气候趋势,看起来的确还有大变的空间——并且是偏差的局面。
给出的整体趋势就是——预计盛夏我国气候状况为一般到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阶段性强降水、暴雨洪涝、高温热浪等灾害较重。所以,今年7月气候还将大变,这就是趋势。
一般到偏差,那基本上就是对比下的数据了。同时,对于我国来说,台风的发展趋势也比较大,对我国的影响也有中等偏上的状态。
预计在盛夏(7月、8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生成数为6~9个,其中有3~5个登陆我国。
盛夏热带气旋活动路径以西行和西北行为主,可能影响我国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所以,又到一年一度的防台时段了。然而,除了这样的变化之外,我国接下来还需要重点注意一直关注的气候因子——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的强度发展,不仅影响我国,全球都会再次出现强烈的反应。
厄尔尼诺:“干雨”或对调
没错,在厄尔尼诺发展之下,气候新一轮的反应会出现,并且只要厄尔尼诺的强度越强,那么这个波动性可能会更大。
NOAA在6月就再次发出了警告,2023年在厄尔尼诺现象发展出来之后,预计持续到冬季,可能会发展为中度厄尔尼诺现象或强厄尔尼诺现象,这意味着少有的“强厄尔尼诺”可能出现,那气候会因为它的转变会更强。
然而,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有一个明显的反向效应,那就是拉尼娜具有“暂缓”变暖效应,虽然在全球变暖之下不明显了。
但是,只要出现厄尔尼诺,它的增温效应,就可能推动全球的平均气温更高。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可以确定,2023年比2022年更热,而2024年有可能出现“有史以来”最热的年份之一的原因,根本就是“增温”。
当然,本身全球变暖仍在发展,所以,本身的变暖趋势+厄尔尼诺的增温,那必然会更热了。
而且,我国气候中心在7月也再次说明了,未来3个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将维持厄尔尼诺状态,海温指数持续上升,将在今年秋季形成一次中等以上强度的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那更加锁定了“热更热”的趋势。
然而,对于厄尔尼诺来说,它平均每2至7年发生一次,通常持续9至12个月。而在它出现之后,往往就会引发气候的波动性,高温,降雨,风暴发展“急转”的模式,例如:通常干旱少雨的地区可能发生洪涝,多雨地区可能出现干旱。
所以,厄尔尼诺的背景之下,我们要注意区域性“干雨”可能对调的局面,并且它的影响已经出现。
常年干的区域可以准备一下防降雨,而防雨水的一些区域,可以进行防干旱,要与常规性的气候变化“反着来”。
当然,最终的根本还是要根据整体的气候演变来看。
毕竟,气候因子越多的时候,气候的变化越是复杂,往往都会超出自己的预料,去年我们看到了“长江遭遇干旱,雨季无雨”的情况,其实就是属于突变过程。所以,今年也要警惕这样的变化,只是概率不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