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哪天入伏(早入伏凉飕飕)

导语:“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晒死牛”,2023年入伏是早是晚?我们来看农谚咋说。#多彩夏日生活#

一般来说,只有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在22℃以上才算进入夏季,如今正值小满节气,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进入夏季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体验到夏季的炎热。

老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九天(冬至数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三伏天又称为“苦夏”,这段时间大地呈现出以一片“上蒸下煮”的现象,人们会感到酷热难耐,那么今年什么时候入伏?伏天又持续几天?

2023年什么时候入伏?三伏天总共持续多少天?

在冬天人们会“数九”来计算寒天,每9天为一个九,数九是从冬至日开始,当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后就意味着寒去暖来、春已深矣。但是三伏天的时间可不是从夏至日开始,那么今年哪天入伏?

夏有三伏,三伏天总共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都是固定的10天,中伏要么是10天、要么是20天,中伏的天数有长有短,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时间的长短,因此有的年份三伏天有30天,有的年份三伏天有40天。

老话说“夏至三庚便数伏,秋后一庚数末伏”,说的就是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入伏的时间,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开始时间。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啥是“庚日”?我国古代用干支历来记录时间,即由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两按照固定的顺序,组成60个组合,每个组合代表一天,60天一个周期来循环记录日序,就比如今天是甲子日,那么明天就是乙丑日,后天就是丙寅日,从甲子日返回到下一个甲子日需要60天。而所谓的“庚日”就是带有“庚”字的日子,聪明的小伙伴不难发现,庚日总共有6个,分别是庚午日、庚辰日、庚寅日、庚子日、庚戌日、庚申日。

今年夏至节气在6月21日,这天是庚戌日,这是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由于庚日与庚日间隔10天,因此夏至后的第二个庚日在7月1日(庚戌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在7月11日,因此7月11日就是入伏的时间。今年立秋的时间在8月8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在8月10日(庚子日),因此8月10日就是入末伏的时间。而初伏和末伏之间的时间就是中伏的时间,这样一来三伏天的时间就很明确了。

今年三伏天的时间为:7月11日~7月20日为初伏的时间,共10天;7月21日~8月9日为中伏的时间,共20天;8月10日~8月19日为末伏的时间,总共10天,今年三伏天的时间总共持续40天。

今年7月11日就要入伏了,关于入伏在农村有“早入伏”和“晚入伏”的说法,那么今年入伏是早入伏还是晚入伏?

关于入伏时间的早和晚有两种区分方法:

一是根据农历时间来划分。入伏的时间要么在农历的五月份,要么在农历的六月份,如果是在农历五月份入伏,那么就是“早入伏”;如果是在农历六月份入伏,那么就是“晚入伏”。

2023年7月11日入伏,对应的农历时间为五月二十四;2022年7月16日入伏,对应的农历时间为六月十八;2021年7月11日入伏,对应的农历时间为六月初七;2020年7月16入伏,对应的农历时间为五月二十二;2019年入伏的时间为7月12日,对应的农历时间为六月初十,很明显今年是“早入伏”。

二是根据庚日来划分。老话说“夏至三庚便数伏”,由于每年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几乎都不一样,因此每年入伏的时间几乎都不相同,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出现的时间早,那么就是“早入伏”;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出现的时间晚,那么就是“晚入伏”。

今年夏至日恰逢“庚戌日”,因此夏至这天也就是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根据这种方法划分,很明显今年是“早入伏”。由于庚日与庚日间隔10天,聪明的小伙伴不难发现,根据这种划分方法“早入伏”和“晚入伏”的时间最多间隔9天。

那么入伏时间的早和晚有什么说法?老话说“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晒死牛”,这句话理解起来不难,说的就是如果是早入伏,那么夏天会相对凉爽;如果是晚入伏,那么夏天会异常炎热。这里的“凉飕飕”和“晒死牛”是一种夸张的表示方法,表示炎热的相对程度。

那么有没有道理呢?一般来说夏至后气温就很炎热了,“早入伏”说明入伏的时间早,意味着炎热的天气来得早,热天来得早意味着热天去得也早;反之,如果入伏的时间来的晚,那么意味着炎热的天气还会延续很长时间,人自然会感到很热。

总结,今年7月11日入伏,入伏的相对时间比较早,根据我们老祖宗的说法今年夏天持续的时间会相对比较短,人会感到相对凉爽。

但是,如今全球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发,老话可能不适用了,你认为老话还有道理吗?欢迎留言。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农村小水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33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