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元宵始于哪个朝代(古典小说里人们是怎样过元宵的)
元宵佳节是我国正月里仅次于除夕夜的第二个重大节日,这一天的农村会有送灯活动,城市街头会挂满灯笼,夜景无比绚烂。在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关于元宵节的描绘,今年的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便是以唐天宝年间的上元节这一天为故事背景展开,在这短短的一天内便发生许多故事,可谓非常具有情节上的张力。
一、明清之前的小说与元宵节
元宵节萌芽于西汉时期,在隋唐时期尤其是唐代,这一节日得到官方的承认,并有了正式的名称即元宵节。在之后的一千多年里,元宵节历经唐宋元三朝,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时期,其地位也得以迅速的飞跃。
自唐代开始,官方决定在正月十五前后各取一天,一共三天用来“放花灯”以庆祝元宵,到宋代已经扩展到前后两天即一共五天,其地位已经是十分重要。
宋徽宗时期,北宋在金王朝的铁骑威胁下已是摇摇欲坠,宋徽宗本人更是将精力用在书法、绘画等艺术方面,在元宵节这等重要节日上也十分奢华。
宋代的《大宋宣和遗事》是最早的一部对元宵节有过描绘的小说。里面记载了徽宗时期的元宵节:“徽宗是个风流快活的官家,目见帝都景致,怎不追欢取乐?从腊月初一日直点灯到宣和六年正月十五日夜。为甚从腊月放灯?盖恐正月十五日阴雨,有妨行乐,故谓之预赏元宵。”
可见,宋徽宗时期的宫廷元宵节是十分壮观的,宫殿里的灯更是从腊月初一一直点到正月十五,就为了防止十五这一天为阴雨天以致以皇帝无法“行乐”。在小说中还有许多关于徽宗时期元宵节的记载,其中的讽刺意味十分强烈,看似徽宗“与民同乐”,实则为亡国之君。
二、明清古典小说中的宫廷元宵节
明朝的元宵节有十天的放灯日,即人们可以在这十天里到街上赏灯赏花,十分热闹有趣,其地位与重要性可见一斑。到了明清时期,由于此阶段为小说的繁荣时期,因此诞生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其中有许多对于元宵节的记载。
据学者研究,元宵节在小说家笔下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节日。比如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施耐庵便有许多对元宵节的描绘字眼,宋江在坐稳梁山第一把交椅之后,曾与李逵、燕青等人前往汴京城看元宵灯会。
宋江对诸位兄弟讲道:“闻知今上大张灯火,与民同乐,庆赏元宵,自冬至后,便造起灯,至今才完,我如今要和几个兄弟私去看灯一遭便回。”这一段话不仅表明了汴京城元宵节的繁华,也隐约地透露出一直想成为朝廷命官的宋江想为日后的“招安”先去汴京探听虚实。
在宫廷里,人们为了庆祝元宵节,要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并举办宴会,《三国演义》中便有记载说:“来日元宵佳节,于故宫大张灯火,请诸将饮宴。”此文撰写的虽为三国时期的故事,但反映出的却是作者罗贯中所生活的明清时期的社会现实。
三:民间的元宵节
民间的元宵节与宫廷和城市迥然不同。《水浒传》中对此有过描绘:“清风寨镇上居民,商量放灯一事,准备庆赏元宵。科敛钱物,去土地大王庙前,扎缚起一座小鳌山,上面结采悬花,张挂五七百碗花灯。”
在元宵节这一天,民间要放灯、去土地庙前悬花挂灯、土地大王前贡献香火,各家门前还要扎灯棚、放灯火,好不热闹。
元宵节不仅要放灯,还要燃放烟花以庆祝,在明朝著名小说《金瓶梅》中便写道:“果然扎得停当好烟火。但见:一丈五高花桩,四周下山棚热闹。乃是一枝起火,一道寒光,直钻透斗牛边。然后,正当中一个西瓜炮迸开,四下里人物皆着。”
这一段描绘仅是书中对烟花盛典的描绘片段之一,而就全书而言,《金瓶梅》对元宵节盛况的描绘多达四次,可见小说家对此节日是多么的喜欢。除烟花与放灯,在宫廷里,皇帝还要组织诗会以庆祝佳节,这类诗会多以元宵节为主题,皇帝与大臣共同赋诗并相互比较,体现出“君臣同乐”的气象。
在饮食方面,小说里也多有记载,自宋代开始,人们便开始在元宵节这一天吃元宵,当时的元宵被人们叫做“圆子”或“圆糰”,吃元宵寓意全家会在新的一年里团团圆圆、平平安安。《金瓶梅》就有写西门庆与潘金莲共同享用果仁馅的元宵的记载。
文史君说
元宵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从文化层面来讲,它不仅仅为小说情节的推动与渲染背景氛围作出重要贡献,更体现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特质。我们从小说中可以窥见一个王朝的社会风俗与民间传统,也可以看到它的的兴衰存亡。
参考文献
林保淳:《古典小说中的元宵节》,《关东学刊》2018年第1期。
蒋雯:《明代小说中的春节文化研究》,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
(作者:浩然文史·刘越)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