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五什么意思(正月初五为啥叫)

导语:正月初五为啥叫“破五”?如何破?做好5件事,破出一年好彩头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就到大年初五了,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节”。老辈人说,除夕到初五这段时间内的很多禁忌,过了“破五”,就可以解除了。并且,这天还是财神的生日,从小到大的印象中,这天都要放一挂鞭炮。

由于这一天承担了太多人们的希望与憧憬,反而成了禁忌特别多的一天。比如,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串门等。除了以上禁忌以外,还有送穷,迎财神,商家开市等习俗活动。

另外,在民间把正月初五也说是“送年”,说过了这一天,这个祥和的团圆年就算过完了,该干啥就干啥去吧,找回过年前的状态。并且,这一天要把之前堆积在角落里的垃圾都扔出去,这也是有寓意的,叫“送穷”!

那么“破五”究竟破的是什么呢?

有些人认为破五就是“赶无穷”,所谓的“五穷”之前说过,就是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和交穷。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把这些给我们带来悲伤和障碍的“穷”都清掉,迎来美好和顺利!

在民俗里面认为,过年期间的禁忌,比如,像初一不能洗衣服、不能扫地、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过年不能骂孩子等等,过了“破五”这些禁忌就不再是禁忌了,就可以回归正常的生活了。

关于“破五”还有一个传说,说一年玉帝派弥勒佛去治理凡间,让弥勒佛带大家过一个好年。从腊月二十四就开始安排过年的一些事,有了弥勒佛的帮助,大家过年过得很舒坦。但是,好景不长,大年初五这天天上又来了一个神,她来可不是和凡间欢度新年的,而是来捣乱的,还和弥勒佛大吵了一架。

她是谁?大家已经猜到了,就是姜子牙的媳妇马氏。

话说,姜子牙在封神之后,因为他对于媳妇马氏记恨,所以,就给她封了一个穷神。并且,告诉她“逢破既归”。

姜子牙为什么这么记恨他媳妇呢?因为姜子牙在成功之前,连做四次买卖都失败了,他认为这些都是他媳妇造成的。

人们大年三十的时候,都会祭拜各路神仙,但是,马氏是个“穷神”没人祭拜。于是她就来找带着大家过年的弥勒佛,大哭大闹。

弥勒佛心地善良,看她不肯善罢甘休,怕事闹大了,就给她安排了一个节日。并打圆场说:没事,今天不是大年初五吗?我们再给你放一次鞭炮吧,给你包一次饺子,就算给你补上了。

所以,民间就在这一天举行“送穷神”的活动,有“破穷”的意思,而这一天被称为“破五”!

当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而已,就当听故事了,但体现了人们驱灾避祸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期盼。

那么“破五”如何破呢?做好5件事,破出一年好彩头!

一、迎财神

在清人顾铁卿写的《清嘉录》中有一段描写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

迎财神可不是做生意的专项活动,平常百姓人家也会迎,毕竟在新的一年里,还得靠各路财神的庇佑。

因此,在一些地区的民间,人们会选在正月初五的零时零分,打开大门,燃放炮竹,迎接财神的到来。

不过,现在讲究这些人的不多了,毕竟是一些老传统,那些复杂的仪式已经不适合现代了。因此,向北方一些地区的人家,会在初五这天早上吃饺子之前放一挂鞭炮。

二、送穷

大年初五“送穷”,这个习俗由来已久了。在旧时,各家各户会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

当然,这种习俗到现在基本上没有了,没有这么多仪式和讲究。但是,一些地区的人们会在这天打扫卫生。

特别是有一些地区,有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之前不能倒垃圾的习俗,有“聚财”的寓意。而到了初五这天,可以倒出去了,有“送穷”的习俗。

三、包饺子

一说到吃饺子,南方人肯定会嗤之以鼻。其实,也没啥就像北方人不喜欢吃没煮烂糊的鸡一样,都是各地方的习俗而已。

在旧时,从过年开始要吃“水饺”五日,北方叫“煮饽饽”,现在也没人吃那么多次数了。但,一般年三十晚上,正月初一早上和正月初五这天是一定要吃的。

初五吃饺子不是说饺子有多好吃,而是有“捏住小人的嘴”的寓意,有些地方还会在饺子里包上硬币、蜜枣等,寓意在新的一年,让小人闭嘴才能大吉大利,生活甜甜蜜蜜的寓意。

四、开市

在旧时,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因为,在民俗中以正月初五为财神生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所以,做生意的要在这一天开门营业了。

五、忌串门

指的是妇女不宜串门,在民间习俗中认为,大年初五这天不宜串门,传说是如果在这一天串门的话,很容易把一些晦气带给别人家,这样不仅让自己的运气变得不好,别人的运气也变得不好。

写到最后:

以上这些都是旧时的一些习俗了,并且,还有一些地区性,即使在当地,人们也不是很在乎这些习俗了。分享出来,不是让谁照做,而是让大家了解了解,别给弄丢了!

#天南地北大拜年#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三农科普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33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