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魏伟(北大新书记对话珠峰登山队)
“北大精神、永在巅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今年5月15日上午10时23分,北京大学珠峰登山队12名队员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成为国内高校登山团体同时登顶人数最多的一次。
1000多天训练,50天适应,3次实战训练,从6000米的卓木拉日康峰到珠峰北坳,再到8000米的卓奥友峰,历时7天最终抵达8844米的珠峰峰顶……本周五晚,北大珠峰登山队从8844米回到平地,回溯了那段的冲顶珠峰的岁月。北大新书记邱水平收到了队员们的一份“大礼”,并表示自己是北大登山队“山鹰社”最早的粉丝。
三个数字诠释训练过程
据介绍,为庆祝北大120年校庆,这次冲顶准备了近三年。完成登顶的“北京大学珠峰登山队”由北大山鹰社队员、北大教师和校友组成。登山队共14人,其中北大学生7人,教师2人,校友5人,登山总指挥为北大中文系1976级校友黄怒波。
一群普通的学生,如何一步步地登上珠峰,实现他们不平凡的雪山梦和天涯梦?对此,登山队队员庄方东给出的回答是:26万千卡,98800步,882层。26万千卡,26万千卡是训练期间庄方东运动手表中记录的消耗的热量——这相当于大约450斤米饭或者是1200瓶肥宅快乐水。如此大的训练量就要求队员们必须要“暴饮暴食”,庄方东曾在麦当劳做活动时吃过9大袋薯条,以为自己再也不会碰薯条的他在两天后又吃了第二个“9大袋”。
98800步是微信运动的上限,庄方东戏称,微信运动数据统计的上限让他们的步数停留在了98800步,但他们每天迈出的步数远不止于此。“我们每周末都会去京郊进行拉练,在香山负重上下连爬三趟。”他说,“还有,为了模拟珠峰冲顶,我们会在半夜11点出发,负重20公斤,徒步60公里,一直走到第二天晚上。我们还会参加88公里越野跑,连跑20多个小时。”
882层是队员们进行爬楼训练所爬的层数,“每次4个小时,负重20公斤,往返42趟。”庄方东说。他们常规的爬楼训练,一次上升的高度是世界最高建筑的两倍多,三年累计爬楼高度相当于十座珠穆朗玛峰。
队友的拥抱是最暖的鼓励
攀登珠峰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为了抵达8844米的高度,登山队进行了三次实战训练,从6000米的卓木拉日康峰到珠峰北坳,再到山鹰社十五年来未曾触及的8000米高度的卓奥友峰,最后冲刺珠峰。在这过程中,“身经百战”的他们也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
“风与雪一点一点蚕食着我的体温,我的手与脚如同垂死的病人般在僵硬与柔软的边界挣扎……”队员郭佳明曾在珠峰北坳经历过一次险情。当天早晨,郭佳明和队友一起从5800米的过渡营地出发前往6500米的营地,天气晴朗舒适,于是他“轻装上阵”,没有带保暖的厚羽绒服。然而,中午的天气情况突变,衣物单薄的郭佳明体内热量逐渐流失——他遭遇了失温。人体在失温的情况下,大脑、心、肺等核心区的器官温度降低,十分危险,郭佳明开始出现目光呆滞、手脚僵硬的反应,只能在队友的帮助下拍打、暖热,就这样坚持走回营地。
雪山环境下,失温造成的重感冒成了“不治之症”,咳嗽和鼻涕与他相伴一直到了最后出山。“队友夏凡把羽绒服打开包住我,我就这样一直抱着他,手不断哆嗦。”当再次回忆这惊险时刻,他的脑海中是队友温暖的怀抱,西藏向导递来的甜热茶,和团队的不抛弃、不放弃的扶持。
在适应的最后阶段,登山队要进行无氧冲击7500米的挑战,出发的那天却刚好撞上了队员魏伟的生理期。经过了6小时的艰难跋涉,以为将要到达的魏伟发现还要爬上一个“L”型的直角冰壁,比体力更先崩溃的是心理。向导对她说“如果放弃,下撤最少要7个小时才能回去,如果再坚持一把,1个小时之后就可以在7028营地吃面了。”魏伟看了看身后陡峭的冰壁,继续慢慢向上蠕动,快天黑时终于到达了7028米营地。从冰天雪地回到营地的温暖帐篷,迎接她的是队员们每人的暖心拥抱。
最后,魏伟成了登顶珠峰最年轻的华人女性,此次第一个登顶的人。
新书记回忆“不解之缘”
据了解,北大珠峰登山队于3月31日从北大出发,先后在拉萨、日喀则等地多个海拔高度之间往返进行适应性训练。5月12日,登山队到达海拔7028米的一号营地,等待最后冲刺;13日到达海拔7790米处,14日到达8300米处,15日7时50分首名登顶队员、北京大学法学院在校研究生魏伟(女)率先登顶,最后一批队员于10时20分左右完成登顶。
“我为你们骄傲。”当天晚上,在山鹰社分享完他们的故事后,北大新任书记邱水平给登山队队员颁发了通令嘉奖,登山队队员们为邱水平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一面他们在登顶时签满名字的旗帜。邱水平接过这份“厚礼”,表示应该将它放入校史馆珍藏。
“28年前,我就与山鹰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回忆起自己与北大山鹰社的故事,“上世纪90年代,我担任北大团委书记、学工部部长,那时候百团大战方兴未艾,大家都充满激情,因为共同兴趣、爱好走在一起,又团结又活泼。”
邱水平说,自己是北大山鹰社起步与发展的见证人,是山鹰社最早的粉丝,“当时我把校方办公用房挤出来,给山鹰社当做办公室使用,并给了山鹰社大力支持,我觉得,这是我作为团委书记最英明的决策之一。”说完,场下响起阵阵掌声。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实习记者李祺瑶
流程编辑:RB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