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节活动(内地有诸多忌讳的)
喜欢港片港剧的剧迷们们肯定对于香港的恐怖片再熟悉不过了,可以说香港的恐怖片也是港片中独树一帜的存在,这其中也与香港本身宗教色彩浓厚、迷信风俗盛行的风俗密不可分。
求神、问米、祭祀……这些习俗都为影视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而其中“七月半”又或者说是“鬼节”可以说是众多港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节日了。
影视截图
踏入农历七月,你可能留意到香港的街头巷尾不时飘着烧街衣的灰烬,这意味盂兰节又来了。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七月半)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民间俗称“鬼节”(北方多过七月十五,华南地区多过七月十四)。之所以会取这一名字,是因为据说七月半恰逢夏秋交替,此时恰恰是天地阴阳交替的节点,阳气盛极而衰,阴气显现,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放出鬼魂,所以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
正是基于这一层神秘的色彩衍生出了许多的民间禁忌。
民间流传的一些所谓中元节“禁忌”
- 不要挂上“铃铃”声饰物:“铃铃”声是会吸引“灵体”注意,如果习惯佩戴发出“铃铃”声的手链、锁匙扣、饰物,小心“灵体”会跟着你走。
- 路不拾遗:盂兰盆节会见到很多人烧街衣,在传统习俗中还会准备食物、纸钱、祭品予“游魂野鬼”,有些人甚至会撒硬币,一来是寓意把衰运都撒走,另一个说法是被“游魂野鬼”捡来当开路钱。若在街上见到硬币千万不要据为己有,因为它有可能是属于“灵体”。
- 不要乱拍肩膀:人有三把火,分别是头顶、左右肩膀各一把,在这一段日子尽量再把额头要露出来,增加自身阳气。另外千万不要作弄他人乱拍肩膀,因为阳气被人拍熄会令灵体有机可乘。
- 切忌靠墙行或站立:“灵体”习惯靠墙走,因为可以有东西让它们依附着,所以“鬼月”一定要改掉靠墙站或走的习惯。
- 晚上不要乱自拍:好多灵异节目都指镜头可以侦测到其他人,如果不想见到“其他人”少用为妙。
- 忌凌晨时洗衫:凌晨时洗衫再挂到屋外,因为“衣服”像人形,是“灵体”最爱附身的物品之一,就像雨伞一样。收衫时就很顺理成章把“灵体”带回家。
- 莫回头:如果在街上突然听到有人叫你全名,千万不要回头作出回应,因为好多“灵体”都会在街上找“替身”,有可能是“灵体”在呼唤你。
- 在电梯内照镜:电梯一般没有阳光照射,易聚阴气,而镜子则是“灵体”爱“附身”的物品之一,“鬼节”期间还是少望为妙!
- 进行水上活动:遇溺而死的“鬼魂”会找“替死鬼”,而农历七月阴气最盛,就更要避免进行水上活动。
- 拖鞋头朝向床放:听说“鬼”会跟随着拖鞋的方向走,所以准备睡觉时,不要把拖鞋头面往床的方向放,否则就是邀请“朋友仔”上演“鬼压床”!
其实,最初的“七月半”是称之为“祭祖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一样,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它的诞生不会迟于汉代,最初是农民在夏末秋初祭祀田神、感谢大地的节日,《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记载,当时农家以猪蹄、酒来祭田神,祈求五谷丰收,后来祭品不限于猪蹄与酒,祭祀场地也不限于农田之内。
时至今日,“中元节”可能在内地并未像其他的传统节日一样受到太多的重视,不过在香港却是一个重要的节日。香港人通常称这节日为盂兰节(盂兰源于梵文Ullambana,意为“救倒悬”,即救度亡魂倒悬之苦,来自民间《目莲救母》的故事),人们会在家中祭祖,并且会烧街衣。甚至香港各区于七月皆有举办盂兰胜会或中元建醮,离岛坪洲便是其中一个地方举办中元建醮,一连四日,仪式包括走午朝、走龙船、放水陆灯、摆天席、争夺祭品及化大士王。
说起香港盂兰胜会其实也有一段历史,它由潮州、海丰、陆丰、鹤佬等地移居到香港的人士带来香港,这些人在1940年代到1950年代从内地来到香港,聚居于铜锣湾、上环、西营盘、深水埗、尖沙咀等地,并将他们在家乡流行的盂兰节也一并带来,以联系同乡感情、纪念祖先和超渡地方上的“孤魂野鬼”。这些活动也于2011年以“香港潮人盂兰胜会”名义获列入第三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进一步推广潮人盂兰文化,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从2015年起举办一年一度的盂兰文化节,新增抢孤竞赛和盆供堆叠比赛等活动为盂兰胜会注入新意,吸引年轻一辈认识这个传统节日。
(图源: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
此外,由于香港宗教气氛浓郁,在盂兰节不少佛教寺庙都会举办盂兰供佛斋僧法会,包括著名的慈山寺。
(图源:2021年盂兰供佛斋僧法会线上直播截图)
从香港旅游发展局的页面可以看到,香港盂兰胜会已经是香港的一大特色项目。或许有人认为盂兰节只是与鬼神有关,是一种迷信、不应提倡,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是代表着一种文化的印记,透过胜会我们可以看到港人对于文化传承的保护,盂兰文化最重要的精神,在于慎终追远,孝亲报恩,以及行善济贫,博爱互助,这正是中国人弥足珍贵的人文文化。每年的盂兰胜会是一个广为人知、代表香港传统习俗和多元性的节日,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
上述文字参考资料:维基百科、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香港网络大典、百度百科、香港旅游发展局
(文/本刊记者 韩琪)
本文为香港《经济导报》新媒体文章,
如欲转载请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