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怎么送(腊月二十三送灶神)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刚下了一场大雪,便迎来了小年,年味也越来越浓了,有人说现在过年越来越没年味了,在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年味是什么?

明天就是腊月二十三了,在民间也称为过小年,是扫尘迎新,祭灶送灶神的日子,关于小年是那一天一直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的说腊月二十三,有的说腊月二十四,还有的认为是腊月二十五,其实传统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在清朝中后期,帝王家会在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后来民间纷纷效仿,所以北方地区在腊月二十三提前一天过了小年,而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了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传统。

过小年最重要习俗的祭灶送灶王爷,因此也叫“祭灶节”,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亲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也称为“司命菩萨”,专司执掌灶火,管理饮食,是一家的保护神;相传在过小年这一天,灶王爷会上天向玉帝禀报这一年一家的善恶,然后带回新的一年吉凶祸福,人们为了灶王爷能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为新的一年多带福运,所以有了很多习俗讲究,明天腊月二十三祭灶节,记得“3做3吃忌3事”,寓意虎年祈福纳祥保平安。

做3事

1.祭灶神

人离不开一日三餐,一日三餐离不开灶。《释名》中说:“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专司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并且还负责监察和保护家人平安的职责,起初民间祭灶,是源于古人拜火习俗,后来演变成了祭灶,其寓意就是祈求“衣食有余”的梦想。

每年到了小年这一天晚上,人们都会在灶神前摆好肉、糖果、清水、秣草等祭品,其含义就是让灶神吃饱喝足上天复命,好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民间流传的“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康”指的就是灶神。

2.扫尘

小年到了,离过大年也就剩几天了,人们称这段时间为“扫尘日”,也就是年终大扫除的时候,这时要把家中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该清理的清理,该洗的洗,正所谓“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其意就是为了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3.洗澡理发

新的一年就要有新的精神面貌,为了迎接新的开始,不仅要把家里收拾干净,还要把个人整的干净利落,大家都知道,到了过年时老传统是不能洗澡的,以免洗掉了新的一年的好运,而腊月过了就是真月,在民间流传着真月不能剃头的说法,所以小年时要做好洗澡理发的个人卫生。

吃3食

1.吃灶糖

灶糖是一种以麦芽糖做成的小零食,表面裹有一层芝麻,有些地方也叫糖瓜、关东糖、麻糖等,吃起来香甜可口,酥酥脆脆的,还有一点粘牙的感觉。

为什么小年要吃灶糖呢?因为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帝汇报一家人一年的善恶,人们吃灶糖就是想黏住灶神的嘴,能多说一些甜言蜜语,好为新的一年多带一些福运回来。

2.吃饺子

在北方的节日食物中,饺子是“主角”,逢年过节必须吃一顿饺子,也是北方人最喜欢的食物。

俗话说“出门饺子,回家面”,小年送灶王爷上天复命,自然少不了吃饺子。饺子以面为皮,万物皆可馅,其外形如元宝,因此有招财进宝的寓意,而且一家人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因此还有团团圆圆的含义。

3.吃汤圆

在北方饺子是“主角”,而在南方是以汤圆为主。汤圆是用糯米面做出来的美食,可以是甜馅,也可以是咸馅,在过去汤圆都是以甜馅为主,只是为了满足现代人的口味,就做成各种各样馅料的汤圆。

在小年这一天吃汤圆有两层含义,其一就是汤圆是用糯米做成的,比较粘嘴,也是想黏住灶王爷的嘴,其说法也跟吃灶糖一样,其二就是汤圆外形圆圆的,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忌3事

1.忌说不吉利的话

小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汇报的日子,所以这一天千万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以免被听到汇报到玉帝哪里,为来年带来不好的“霉运”。过小年也是过节,过节就应该多说喜庆吉利的话,开开心心的迎接新的一年好运。

2.忌女人祭灶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作“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在古代思想比较保守,讲究男女授受不亲,传说灶王爷是一位英俊的美男子,所以祭灶不能让女人来祭拜,以免有违礼制,所以有了“女不祭灶”的说法。

3.祭宰杀

过节是一件喜庆的事,在欢喜的节日里见到血自然是不吉利的,破坏了节日气氛,而且这一天是灶神上天汇报的日子,上天有好生之德,如果被告到玉帝哪里,难免会影响一年的运势,所以需要用的肉最好提前准备好。

水墨话语

小年到了,大年就不远了,很多人说现在过年没年味了,年味是什么?年味就是鞭炮中硝烟,年味就是火红的灯笼,年味就是各种传统习俗,而这些老传统却慢慢被遗忘,年味自然就谈了,很多习俗讲究年轻人都不知道,更别谈去传承了,年味又怎么会有呢?明天就是小年了,这些传统习俗你都知道吗?

好啦!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大家家乡过小年有哪些传统习俗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红红火火过大年#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水墨尚食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32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