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贴春联的忌讳(俗语)
导语:俗语:“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啥意思?你家有这样习俗吗?
中国古代传下来很多的节日习俗,比如说春节、上元节、清明、端午、中秋等等节日,每个节日有每个节日的习俗,除夕人们要通宵不眠,称为“守岁”,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等等活动,到了春节要燃爆竹,给孩子们压岁钱,走亲戚闹社火;元宵节要吃元宵,舞龙舞狮;清明扫墓、踏青、荡秋千……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有习俗就会有禁忌,就比如说民间就有一句俗语是:“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就是关于民俗的禁忌。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
好女不观灯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有观灯的习俗,故又名“灯节”,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点灯敬佛的做法,于是明帝命令这一天老百姓也要挂灯,后来这种佛教礼仪节日及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在古时候,由于人的封建思想较严重和封建制度,虽然这样活动在民间流行已经成为了习俗,但是女人、女孩是不准晚上出家门去观灯的,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大户人家的家教。的在古代,大户人家的家教是非常严的,家里的小姐都被规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以就算民间和流行观灯,普通人家也都会允许家里的女孩去观灯,但是大户人家是不允许的,就算是要出去,也会是坐在家里的轿子里面,透过轿帘看一眼,家里的长辈也会用“好女不观灯”来教育女子。
二、元宵节=放偷节。在古代平常的时候会有宵禁,人们晚上是不能外出的,而到了元宵节这天,夜禁开放,人们夜间行动的空间和时间都要更加自由和开放,便有了“放偷节”的由来,早在北朝时期,在元宵夜时,偷盗在元宵前后几天可成为名正言顺之事,这个时间人们可以互相偷东西,而不会被官府逮捕。除了偷东西,还由此产生了一个更加另类的习俗,在明代《帝京景物略》一书中记载:“元宵三日放偷,偷至,笑遣之,虽窃至妻女不加罪”。意思就是,元宵节偷人妻女的不算犯罪。所以女性在这样的时间出门是非常不安全的,很容易被人掳去,于是就有了“好女不关灯”的说法。
三、观灯相亲。古代人男女授受不亲,尤其是女孩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平时根本没有彼此相见的机会,而元宵节则是少数的能男女同时外出的时期,元宵节晚上,青年单身男女走上街头,彼此也心照不宣,借着赏灯、逛花市的名义,去相看彼此。所以便会有很多男女就在这样浪漫的场合互许终身,但是这样的约定是没有经过父母同意的,所以很大可能被棒打鸳鸯,有情人为了表示反抗,或许会做出私奔乃至殉情的事情,这些行为都会令家族蒙羞,所以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就直接不允许女子去观灯。
好男不鞭春
我们都知道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是农耕社会,靠天吃饭的,所以每年的过年还有各种的节日都会有相应的神灵祈福,希望这一年能够有一个好的收成,立春是农事的重要节气,而在立春这一天鞭春便成了祈福活动,先秦时期就有鞭春牛的习俗,因为牛属于丑,而丑在五行中属土,土克水,所以土牛出可以祛除一年冬天的寒气,所以出土牛是岁末习俗的延续和终结,又是新的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这项活动先是在民间流传,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习俗也被成为了一项法律给规定了下来。
每当到了鞭春的时节,全城老少全部出动,鞭牛人手执彩杖鞭打春牛,表示规劝大家春耕的意思,等到鞭春结束后,就将春牛当场打碎,围观的群众就会上前争抢,因为在民间认为春牛的土对养蚕、耕地、治病、辟邪、驱虫等有妙用,可以挂在床头的帐子上,小孩生病了也可以调水喝。正是因为在人们认为春牛土有这样子的功效,所以竞相争抢,是的每年各地都有伤人的事情发生,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温良恭俭让,好男是不屑于与人打斗的,所以会远离争夺,因而就总结流传了俗语“好男不鞭春”。
而河东之人乃谓土牛之肉宜蚕,兼辟瘟疫,得少许则悬于帐上,调水以饮小儿,故相竞有致损伤者……而土牛么么,仅若狗犬,其陋尤可笑也。故民间谚曰:好男不鞭春。
小编有话说:通过这两个习俗你会发现,对于女子的习俗规范对带有对女子的限制,而对于男子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劝慰,由此可见古代男女地位的差异,还好在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的习俗都快要被人们忘记了,小编小时候每当到了元宵节,村里都会组织村民去粘一条很长的龙还有许多这种各样的彩灯,有玉米灯、云彩灯、花篮灯……我那时候最希望的就是能在元宵节去举灯,可是家里人都说女孩子不能举灯,所以也就从来没有实现,等到现在长大了,村里元宵节也不办了,没有举过灯也成了一个没办法实现的小心愿了。
你们那边关于元宵节和立春有什么特殊的习俗吗?你有没有参加过什么难忘的习俗活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