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国人的求医态度)

前不久,“医生连做手术4小时后豪饮葡萄糖挂瓶”的视频引发热议。

医生在高消耗工作后补充体力的一种手段,部分网友的关注点却集中在挂瓶应该由谁付费上。一派认为手术是一种“商业行为”,计费清晰是专业的象征;另一派则认为,医生救死扶伤,网友抓住此点不放,显得过分苛刻,缺乏人文情怀。

这不禁让我们反思,医生和大众之间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噪音,是否让医生与病患间的沟通断裂?我们的求医态度,是否苛刻?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状,作为医生、作为大众,又该怎么做?

今天,阿信想借行医30多年的资深海归医生朱知梅教授的文字,跟大家聊聊求医态度的话题。

中国人的求医态度‍

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医疗体系是完美的,一切医疗体系都有不足之处。

比如,有关资助机制的争辩(定价与收费准则等),文化差异的考虑,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要和期望,以及各种流行病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异等等,这些都存在落差。

而在求医态度方面,中国面对的挑战可能比其他国家更为严峻。

《我在中国当医生》的作者朱知梅教授,是一位行医30多年的资深医生。在中英两国的医院工作多年后,他站在跨文化的视角,从医院管理体系、医疗效率、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阐述了自己对中西方医疗理念的认识。

他认为在中国,除了有关资助机制的争辩,医疗人员如何应对患者及其家属的传统文化观念也是一个问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中产阶层的崛起,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也相应提高,这些高期望值又往往深受他们文化观念的影响,有时甚至一个家庭内每名成员的期望值也可能各有不同。

在中国,医生经常会遇到以下情形:当一名患者被确诊患有急性白血病后,他的父母出于焦虑、关心和保护亲人的心态,往往会央求立刻施行化疗,但要对患者保密,并说他们会替患者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除了家属不让患者知道诊断结果,中国还有另一个现象,那就是他们在获悉诊断结果后,四周的亲戚朋友会纷纷出谋献计,劝他们去别家医院寻求治疗。

朱知梅教授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工作初期,也遇到过有家属在知道患者确诊患上白血病后,表示希望前往别处求医的情况。

起初他感到十分惊讶,甚至觉得奇怪。

因为按照英国惯例,当要宣布坏消息时,医生一般会跟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如果需要还会邀请一名心理辅导员出席,然后向他们详细解释治疗方案的利与弊,同时给予安慰和鼓励。

在中国,患者转往别处寻求诊断和治疗的做法非常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对当地医院或医生的不信任。

投诉、医闹和医暴

对于为什么会发生暴力伤医事件这个问题,在朱知梅教授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消费主义心态、医患之间沟通不足、网上信息泛滥和医疗失误。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 医疗不是一宗交易,而是医生治疗患者的工作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为了取得经济上的成功,一般的心态是要努力赚钱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可这种心态却造成了一个不甚可取的现象那就是把人与人之间涉及金钱的互动关系都视为一种商业交易。

换言之,当我花钱购买一项服务时,这项服务所带来的效果必须要与我所付出的价格相匹配。

可是,医疗护理绝对不是一项商业交易,不能用金钱的数额去衡量一种药物、一个医疗程序或一项治疗服务的价值。

医疗服务是建立在医患双方的互信上,治疗患者的原理好像人生一样,没有绝对保证的。患者及其家属必须明白这些,而这方面的认知正是知情同意书的基础。

可现实是,当患者寻求医疗咨询时,不论是听取医学意见还是接受手术,一旦涉及金钱,人们便会视医疗服务为一项商业交易。当他们不满意效果时,就会将医疗服务看成一件有问题的消费品,要求“更换”或退款。

2. 医生们应提高对患者的同理心,将心比心

一般来说,任何认为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都会有以下几种不同程度的反应:


一是接受治疗不一定有效而且可能会有副作用,也可以寻求另一种疗法;

二是猜想治疗成效未达理想是出于人为错误,因此有权索取赔偿;


三是最坏的反应,即用暴力行为对待他们认为是罪魁祸首的人,借此发泄怒气或表达失望情绪。

以上三种反应的第二种和第三种势必会发生争执,而发生争执必定会引发医疗投诉或医闹事件。

然而发生这类事件除了患者方,医生方也可能有责任,因为很多时候医生对患者缺乏同理心。

患者来求诊时,都会有许多疑问,且忧虑万分,他们需要也应该得到很好的解释和安慰,而很多时候医疗人员并没有竭尽所能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清楚,感受不到患者的焦虑,缺乏同理心,忘记了充分沟通和本着同理心解释问题是医疗工作者工作的核心部分,以致引发投诉或医闹等事件。

由此看来,良好的沟通对防止投诉、医闹或暴力伤医等事件非常重要。将心比心,假如我们是患者,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不过,医闹、医暴的现象已经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并已下达有关指令并执行,所有犯案人员均会受到相应的处罚,而中国近期推行的社会信用体系亦有助进一步控制类似行为。

3. 有病先上网查查看,你是不是也这样?

造成医闹、医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们是一种现代社会现象,也可以说是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副产品,因为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搜索和获取信息(也包括错误信息)。

互联网的优点是为我们提供从多个渠道实时搜索信息,但互联网提供的信息不一定是真实可靠的,甚至很多信息会存在主观、误导、夸大其词的情况。

假若患者的洞察力不足,当看到这些信息时他们便会形成错误观念,认为自己接受了不恰当的治疗,继而质疑和投诉,有些人甚至利用这些信息向医院索要他们所支付的医疗费用。

最后,医疗人员在对患者治疗期间确实会出现失误或是发生意外事故。当医疗人员出错时,最正确及恰当的做法当然是承担责任并做出道歉,同时还要处理赔偿问题。

本文整理自《我在中国当医生》(朱知梅 著,中信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版权归作者及本书所有,连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作品出处

我在中国当医生:从利物浦到深圳的行医和管理经历 朱知梅 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
¥40.6
购买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中信出版集团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32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