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女教皇(西方武则天)

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是武则天,那么欧洲第一位女皇帝是谁呢?

她就是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伊苏里亚王朝(Isaurian Dynasty)的末代皇帝圣伊琳娜(St. Irene of Athens)。

圣伊琳娜

是皇帝,不是女皇

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为什么称她是「皇帝」,而不是「女皇」。因为圣伊琳娜皇帝采用的名号不是阴性词的「女皇」(希腊语-巴西里沙 Basilissa),而是阳性词的「皇帝」(希腊语-巴西琉斯 Basileus)!

单是看这种有着男性强悍的做法,我们就能简单想像到,这个欧洲第一位女皇帝,跟中国的武则天可谓不分秋色。而她们共通之处,也都是凭自己的算计夺得最高的权力。

752 年,伊琳娜生于希腊雅典一个很普通的贵族家庭,后来嫁给了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五世(Constantine V)的儿子「卡扎尔的利奥(Leo the Khazar,即后来的利奥四世 Leo IV)」。至于为什么她身份不是特别显贵,却又能够嫁给皇室,普遍认为她是在新娘选拔会 (Bride Show) 中得胜。

所谓新娘选拔会,是拜占庭帝国独有的东西。它有点像现在的选美大赛,皇室从帝国每个角落找来漂亮高贵的贵族女子,再透过一系列的选拔测试(当然是美貌和智慧都要并重)选出最合适嫁给皇室成员的女子成为王妃。这种有趣的新娘选拔制度,甚至在拜占庭帝国灭亡后还出现在俄罗斯帝国的宫廷里。俄罗斯伊凡雷帝的皇后和彼得大帝的母亲,都是从新娘选美会中选出来当上王妃的。

不过,嫁给拜占庭皇室的伊琳娜,却不怎么幸运。

因为当时的拜占庭帝国混乱不堪。对内,帝国正处于「圣像破坏运动时期 (Iconoclasm) 」,朝野上下都处于权力斗争中,权位朝不保夕;对外,有保加利亚人 (Bulgarians)和阿拉伯人 (Arabs)的威胁。

君士坦丁五世与利奥四世共治时的钱币

圣像破坏运动

所谓「圣像破坏运动时期」,是指拜占庭帝国在 8 世纪到 9 世纪年间,伊苏里亚皇室取缔国内所有崇拜圣像派份子,并大量破坏圣像的一场宗教纷争。

其实,历史上从来没有单纯因为宗教教义的纷争。这场斗争并不例外,当中夹杂了不同势力间的角力,那就是拜占庭帝国的皇权与东方教会的教权冲突下的结果。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拜占庭帝国与基督教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然而,拜占庭帝国的皇帝认为教权必须置于皇权之下,这点跟西方的罗马天主教会很不同。

不过,随着教会在帝国内的财产和影响力日渐增加,帝国内崇拜圣像的行为也变得愈来愈普遍。拜占庭帝国皇帝害怕,终有一天教权会摆脱皇权的控制,为统治带来不安,于是透过宣传崇拜圣像乃违反基督教教义,鼓励全国人民破坏圣像,以返朴归真,藉以削弱教会在帝国内的影响力。至此,帝国就分为以皇权为代表的支持破坏圣像派,和以教权为代表的反对破坏圣像派的两大阵营。

伊琳娜出身于西方的希腊,受希腊文化影响较深,她属于反对破坏圣像的一派。利奥四世继位后,或多或少受到妻子伊琳娜的影响,开始倾向妻子的立场。他因此委任了倾向反对破坏圣像的塔拉西乌斯(Tarasius)为君士坦丁堡大教长。

然而,后来利奥四世又再一改立场,改为支持破坏圣像,当时的伊琳娜应该很不满。利奥四世在位六年,统治期间除了应付国内的宗教势力外,还不断要应付阿拉伯人的侵扰。不幸的是,利奥四世在一次亲自率军对付阿拉伯人的战役中,突然因病辞世。他的突然辞世,史学家认为很有可能是伊琳娜下毒所致。

圣像破坏运动

与儿子君士坦丁六世共治

利奥四世早逝,临终前指定他年仅九岁的儿子君士坦丁六世继位为拜占庭帝国皇帝,皇后伊琳娜为摄政女皇。于是,伊琳娜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第一个欧洲女性统治者!

不过,虽然大权在握,她还不能算是帝国皇帝,更非帝国唯一的统治者。君士坦丁六世虽然年幼,但他还是帝国排第一的统治者,是正统的「巴西琉斯」。

伊琳娜一上场,首先是肃清了那些反对她统治权的皇亲国戚。她识破了利奥四世同父异母的兄弟们欲推翻她和她儿子的阴谋,强迫他们成为僧侣,使他们失去继承皇位的资格,从而稳定了自己的地位。

接着,她开始清算那些支持破坏圣像派,并展开大肆迫害。

786 年,她委派塔拉西乌斯在首都君士坦丁堡召开宗教会议,同时也邀请罗马教皇出席。然而,这次的会议在举行前,就被支持破坏圣像的军队阻拦,会议失败告终。伊琳娜恼羞成怒,因此撤换了军事将领,甚至解散了涉事的小亚西亚军区,把其军事力量并入其他军区,以防再有类似事情发生。

翌年,会议再一次于君士坦丁堡举行,历史有时会称这次为第二次尼西亚大公会议(Second Council of Nicaea)。这次,东西方教会达成共识,认定对圣像的崇拜,是敬拜圣灵而非圣像本身,因此一致通过崇拜圣像并不抵触圣经教义,并宣布废除一切禁止崇拜圣像的法规法令,而支持破坏圣像的分子成为国家公敌,并开除教籍。

从此,支持破坏圣像派销声匿迹,东西教会也因此事关系变得更紧密,伊琳娜也因此被东方教会封圣,称为「圣伊琳娜」。

不过,这么强硬的做法,也使很多人暗地里对伊琳娜不满。

790 年,十六岁的君士坦丁六世长大成人,希望从他的母亲伊琳娜手中夺回亲政的权力。他联合支持他的军队和大臣,推翻了伊琳娜,宣布自己是帝国唯一的统治者。

吊诡的是,两年后,他又找回母亲作为共治者,似乎君士坦丁六世是个不太会治国的皇帝,没有他的老妈在,做什么也不成事。

成为伊琳娜皇帝

其实,伊琳娜后来能够夺取帝位,很多时要归咎于君士坦丁六世本身是个很庸碌的皇帝,特别是在军事方面。他在与保加利亚人和阿拉伯人的战争中,不像祖父君士坦丁五世和父亲利奥四世那么强悍,屡屡败于敌人,使他的权威一落千丈。

他的叔叔们以为这是夺权的大好机会,欲在阿美尼亚(Armenia)发动政变,最后却失败收场。君士坦丁六世挖了他叔叔们的眼,还割了他们的舌头,残暴不堪。

另外,君士坦丁六世还以没有诞下男子嗣为由,流放了自己的皇后玛丽亚和女儿们,并不理大教长的反对,娶了情妇为妻。这一切统治上的错判,君士坦丁六世声名狼藉,不仅对外软弱,对内残暴,甚至也不遵守礼节。

伊琳娜知道自己的时代来临了。797 年,她联合了主教们和军队发动政变,君士坦丁六世逃亡,最终还是被抓回。伊琳娜下令挖去君士坦丁六世的双眼,并把他与他的情妇妻子一同流放,从此消失于拜占庭帝国的政治世界中。

伊琳娜成为拜占庭帝国唯一的统治者,她不采用阴性名号的「巴西里沙」,而是阳性名号的「巴西琉斯」,自称「伊琳娜皇帝」,成为了欧洲史上第一位独裁女皇,和唯一一个使用男性帝号的女性统治者。

查理曼的掘起与伊琳娜的覆没

也许历史就是环环相扣,没有这位女皇帝,也就没有「罗马人的皇帝」查理曼(Charlemagne),也就没有后来的神圣罗马帝国。

查理曼是当时西欧最强盛的帝国法兰克王国卡洛琳王朝(Kingdom of the Franks – Carolingian Dynasty)的国王,虽然他统治着庞大帝国,但却欠缺统治罗马人的正当性。

罗马教皇利奥三世(Pope Leo III,这个利奥三世是罗马教皇,与拜占庭帝国皇帝利奥四世没有关系)眼看拜占庭帝国现在的皇帝是个女人,他认为,在法律上,女人不是合法的罗马帝国皇帝,于是他宣布:罗马帝国的皇帝悬空(虽然在圣像破坏运动中他支持伊琳娜,但他还是不能接受罗马帝国皇帝是个女人)。

敏锐的查理曼有鉴于此,觉得获得统治欧洲正当性的机会来了,因此出兵意大利,为教皇解除了伦巴底人(Lombardi)的威胁。800 年的圣诞节,利奥三世为他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承认他有统治罗马帝国故土的合法性,从此开启了中世纪欧洲封建主与罗马教会微的关系,这种微妙的关系要过 700 年才打破,也因此诞生了怪异的「神圣罗马帝国」。

故事回到伊琳娜这边。其实,伊琳娜还想嫁给「罗马人的皇帝」查理曼,以进一步巩固自己在拜占庭帝国的地位。不过在实行前,她就失势了。

女性统治者在当时的帝国空前绝后,统治始终不稳,加上她的统治未能争取到支持,对阿拉伯的战事更连连失利,内外政策矛盾,导致了朝野上下的不满。802 年,伊琳娜被她的财政大臣尼基弗鲁斯(Nikephoros)发动政变推翻,并流放到爱琴海的莱斯博斯岛(Lesbos)上,翌年病故,伊苏里亚王朝结束。尼基弗鲁斯成为拜占庭帝国皇帝,开创了尼基弗里亚王朝(Nikephorian Dynasty)。

这位女皇帝,在动乱中掘起,又在动乱中被淹没。

查理曼受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

伊琳娜皇帝对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伊苏里亚王朝的历代皇帝,对阿拉伯采用了强硬的手段,多次击败敌军,保存了拜占庭帝国的完整和权威。不过,782 年,伊琳娜执掌帝国时忙于争权,主动与来犯的阿拉伯人议和,提议无条件和谈,并订定三年和约,明确划定了两国领土,缴纳非常重的年贡。

这和约使过往历代皇帝的努力毁于一旦。

后来在 798 年,阿拉伯又来进犯,伊琳娜又再一次主动议和,不仅承诺向其纳贡,更承认阿拉伯人占领和移民小亚细亚。

伊琳娜对阿拉伯的乞和,为拜占庭帝国带来极度恶劣而且深远的影响。就算到了拜占庭黄金时代的马其顿王朝(Macedonian Dynasty)得以缓和,但其影响延伸至拜占庭帝国灭亡。

伊琳娜的拙劣外交政策,不仅使自己走向了灭亡,也为后代留下了可怕的后患。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清風明月逍遥客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32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