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用品(如意)

“如意如意,如我心意!”,一柄玉如意象征着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是古代重要的吉祥器物。可是它的前世今生您了解吗?

清代皇帝登基大典上,主管礼仪的臣下必敬献一柄“如意”,以祝政通人和,新政顺利;在皇帝会见外国使臣时,也要馈赠“如意”,以示缔结两国友好,国泰民安。在帝后、嫔妃的寝室中均有"如意",以颐神养性,兆示吉安;特别是在帝后大婚,及至宫中万寿,中秋元旦时节,都需要臣下敬献数量不少的"如意",以寓意帝后平安大吉,福星高照。可见,一件小小的"如意",是集宫廷礼仪、陈设赏玩为一体的珍贵物件。

慈禧太后六十六大寿时,有官员进献了一套九九如意,即一盒为九柄,共九盒,计九九八十一柄。

如今,在故宫博物院也可欣赏到皇家的如意。其中最珍贵的当属一柄金丝嵌宝三薰如意,构造十分奇巧:如意的头、柄以及中间处制有三个香薰。器身上金丝所嵌碧玺、珍珠、宝石等亮丽夺目,可称如意中的极品。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如意是王公贵族、富贵人家的赏玩之物,有的放置于帝王宝座的旁边,有的则摆在案头上,设计繁复珍奇,用的材料也十分珍贵但只是作为陈设或馈赠礼物,貌似没有什么实际用途。

“如意”就是“不求人”“痒痒挠”

事实上,最初的“如意”柄端被制作成手指形状,是一种搔痒的用具。

《指归》一书对如意的解释是:“古之爪杖也,用以搔抓,如人之意,故成指爪,柄长可三尺许。或脊背有痒,手不能到,用以搔扒如人之意。”可以在背上搔痒,让人感到舒适如意,所以称为“如意”。

因为“如意”解决了困扰了古人背痒痒但手短挠不到的大问题,也暗含了古人再“痒”也不愿求人的傲骨气,所以如意还被古代文人雅士称作“不求人”或者"勿求人"。但是老百姓一般叫它“老头乐”。

如意另有用处

除了搔痒,如意也有别的用处。

《图书集成·考工典》中记载:“如意,古人用以指画向往,或防不测炼铁为之。”如意也可用为防身器具,这点我也十分惊讶,可能是古代日常携带刀具也会被管制,所以随身携带如意“不求人”,遇到官兵巡查可以解释说是挠挠痒。

另外,佛家宣讲佛经时手持如意,并且将经文记在如意上面,以防遗忘,所以古时有手持如意的菩萨像。

两千年前就有痒痒挠

中国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代就已经有"痒痒挠"了。

1977年山东的考古工作者对曲阜鲁国故城遗址进行了钻探试掘,在两座战国时代的大型墓葬中各发现了一件"如意"。这两件如意"不求人"都用象牙雕刻而成,长约40厘米,前部雕成人手形状,拇指竖直,其余四指并拢弯曲,四指指甲平齐,正好用于挠痒,柄尾端还雕成兽头状。整件器做得十分精致,既实用又美观,既是实用器,又是工艺品。

所以说,如意在最初是具有实际用途,可是一件实用工具,如何演变成吉祥用具的呢?

如意逐渐成为吉祥器物

“如意”这种实用器物到了大宋朝发生了变化,逐渐由实用器向陈设器过渡,在宋代《果老仙踪图》中,就有仙女执如意的画面。

“如意”的鼎盛时期是大清朝,演变成一种贵重的装饰品,其头为叶状,柄稍微弯曲,制作材料为金、翡翠、玛瑙、水晶、珊瑚、沉香木、竹、骨等。

这一时期如意的制作工艺也更加精细,有平雕、浮雕、镂空等,且镶嵌金银丝、红绿宝石等,组成“松鹤”、“祝寿、“凤凰牡丹”等美丽图案寓意吉祥长寿、事事如意

如此精雕细琢的“如意”已经完全脱离了它的最初用处,种成为了吉祥用具,也因为镶嵌了各宝石和吉祥图案,所以导致其身价倍增,它就变成贵族家的玩物,逐渐脱离寻常百姓家。

如果您对我的文章感兴趣,请您点赞关注,您的点赞关注是我继续发文的动力,谢谢!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史家的绝唱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32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