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爱情魔法配对(粲然)
2021年1月16日下午两点,CHEERS2021湛庐年度大会以在线直播的形式重磅开启。此次大会以“未来呼啸而来”为主题,发布了31本湛庐新书,从投资、能力、管理、视野、教育、生活6大角度出发,全面解读2021新趋势。
《智慧妈妈的聊天魔法》作者,三五锄教育创始人粲然女士结合自己的新书,在“面向未来的教育”环节进行了精彩演讲。
粲然告诉所有的家长,“亲子聊天的日常,就是对于家庭文化循序渐进的构建”。通过观察孩子在3~10岁关键成长期提出的大量问题,粲然在新书中为我们呈现聊天带给孩子的“神奇魔法”,以及如何引导孩子去思考自己和自我、他人及世界的关系。
《智慧妈妈的聊天魔法》
——粲然 童书作家 三五锄教育创始人
来源:CHEERS2021湛庐年度大会
大家好,我是粲然。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闲话家常,也是俗话说的聊天。“聊天”听起来漫不经心,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我们在聊天中会聊新闻、聊天气,甚至聊八卦。但是我们知道,其实聊天也是有技巧的。它呈现了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关联着对彼此、对时间、对世界的总结和记忆。
所以我把聊天当作一次又一次的合作对话,可以说没有真正聊过天的人生,它是不完整的,而且是没有温度的。
经过近10年的家庭个体跟踪,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聊天对一个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几年在网络上有一个流行的问题是:你这个人到底会不会聊天?
实际上在家庭里、在亲子关系中你会不会聊天同样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说明亲子聊天的教育重要性,我决定来跟大家说一说我的经历。
01.
“我不喜欢爷爷了!”
——亲子聊天中的道德困境
在开始之前我要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一名童书作家,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儿童教育机构“三五锄”的创办人。我是一个阅读推广人,同时我也做了10年的家庭个体跟踪。我还是一个10岁孩子的妈妈,同样我也是一个独生女,我们一家三代人生活在一起。
我们知道隔代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其实它的生态环境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在我孩子6岁那一年,我还记得有一天晚上,他对我说:
“妈妈,我不喜欢爷爷了。”
面对孩子说他不喜欢爷爷这个问题,我先复演一下我们家的家庭环境。他口中说的爷爷也就是我的爸爸。我爸爸在十几年前生了一场突发性的细菌性脑膜炎。在那一场病之后,他双耳失聪,因为脑受损造成了短期记忆的缺失,而且还落下了糖尿病的后遗症,要跟这样的一个老人一起生活无疑是非常麻烦的。
那几年我先生经常在外地工作,作为我们家唯一的小男丁,我的孩子经常需要在我们全家出游时负责把爷爷送到厕所再接回来;在人多的时候要用小手拉住爷爷,不要让他走失;日常还要提醒他吃药……这样生活中的琐碎种种,导致在6岁的时候他第一次爆发了——他说我不喜欢爷爷了。
孩子忽然间非常直白、非常突兀地告诉你,他不喜欢他的某一段命定的亲密关系,或者是家庭成员当中的某一个人,你会怎么做呢?
从一个方面来说,我们理解孩子。谁没有在一地鸡毛琐碎的日常家庭生活中想过离家出走呢?但从另一个方面,我们同样也会觉得这样的回答太突兀,这样的感受太不正确,而且还有违家庭伦常。我把这样的时刻称为“亲子聊天的道德困境”。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不仅是孩子,我们自己也在面临着心灵的拷问和抉择。
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我听见孩子的这个问题后,一开始我觉得非常突兀,后来我觉得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老老实实地告诉孩子我的内心感受。我跟他说:
“孩子,妈妈爸爸和你差了二三十岁,所以妈妈爸爸的爱和你的爱差了二三十年。同样,爷爷奶奶跟你差了五六十岁,所以爷爷奶奶的爱和你的爱差了五六十年。现在我真的很想有一台哆啦A梦的时光机,这台时光机能载你去往五六十年后的未来,哪怕是三四十年都行,到那里你就会明白为什么爷爷在双耳失聪、记忆力缺失的情况下,还会每天哈哈大笑地跟你说话,然而我没有那一台时光机。现在我给你一个魔法。这个魔法,等到五六十年以后你再去找寻它。五六十年以后的孩子,你不用担心,虽然说你之前在6岁的时候说你不喜欢爷爷,但你不需要愧疚,也不需要自责。不喜欢爷爷,就不喜欢爷爷,你可以为你自己的感情做决定。无论你对爷爷怎样,爷爷永远爱你,至死不渝。”
我说完这一段话,我的孩子就流下了眼泪,我也流下了眼泪。我们两个人在黑暗之中抱在一起,各安天命地哭了一会儿。然后我的孩子忽然跟我说:
“妈妈,能不能教给我一些办法,让我不那么讨厌爷爷呢?”
然后我就想了一想,我说:
“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是每天找出爷爷的一个优点,然后去夸奖他。但是爷爷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优点了,所以这可能是一个不怎么容易的游戏。”
然后我的孩子说:
“不对,我们拼命想,一定能想出他的优点的。”那一天晚上他就使劲地想,最后他说:
“我知道了,爷爷虽然落下了一身病,但是他喜欢每天运动,所以他一定不会得脂肪肝。我有一个不会得脂肪肝的爷爷,也非常了不起。”
他说完这句话就像整个人放松了一样,长舒了一口气,然后很快进入了梦乡。
02.
给处在情绪复杂的
亲密关系中的孩子松绑
我把这段话发在网络上的时候,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有很多人留言给我,他们说这样的对话曾经发生在他们人生当中很多似曾相识的时刻,而在这样的关键性时刻,没有成人来为童年的他们松绑,成人好像缺少自觉自愿去教导孩子怎么去处理情绪复杂的亲密关系。
而这样的聊天正是在指向和引导孩子梳理自己,学习怎样处理亲密关系。不幸的是,孩子在他人生中认知模糊的那些关键性的时刻,他们通常得到的是谈话,而不是聊天,不是对话。
谈话在微妙的中文语境当中有权威者和引领者之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有说服和被说服之分。虽然谈话在家庭教养之中有提纲挈领和“狮子吼”的功效,然而一个没有好好聊天的家庭生活是没有温度的,甚至是不完整、不幸福的。
我把谈话和聊天对话的不同点罗列下来。我们知道谈话的前提是某一方掌握了正确的答案,并要求行为后果绝对符合正确答案。但是聊天和对话的前提是某一方知道了部分答案,需要一起去找出解决方案和思考途径。谈话的重点是掌控权,而对话和聊天的重点是合作成长。谈话的方法是找出错误打击对方。这是我们常年以来接受到的亲子教育的一个必胜的法宝。
但是对话和聊天,它的方法是找出共同点和双方的相似点,尊重彼此的视角和立场,呼唤出彼此的合作力。谈话的导向是自己满意和已知的人生,而对话聊天的导向是彼此期待且未知的人生。
当然我并不是说谈话不好,在生活中、在孩子突然遇到突发困境的时候,我们需要即刻地交给他们一个即时性的答案。然而成长过程中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有即时生效的正确答案的。即使有,孩子也不一定有同样匹配的心智去内化这些答案。因此聊天和对话的一个好处是把未知的答案交托给未来,去相信孩子,共同携手开创出一条走向未来合作成长的路。
为了说明这一件事,我要再挑战一下父母和孩子的一个聊天禁区——考试。
03.
如何回答命运的考卷
去年有一次我的孩子跟我说,他在考作文当中因为字数不够被扣了4分。我就很好奇,我说:“你为什么不写多一点?”他就非常随便的跟我说:“随便吧,我觉得那样就行了,随便就好了,差不多就可以了。”
随随便便扣了4分,这是我孩子遇到的又一个难题。那么怎么和孩子聊考试?当时的我是这么跟他说的:
“妈妈是不是告诉过你,学校里不仅仅要学语文、学数学、学英语、学美术、学音乐、学体育,学方方面面的学科。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是学什么呢?”
这一点我和他早有沟通,所以他就说:“我知道!在学校里还要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那就是——学考试。”
我说:“好。我想问你,你知道考试这门学科是由谁出的考卷吗?”
他说:“嗯……不是老师出的考卷吗?”
我说:“不是的。真正的人生考场上的考试,是由命运出的考卷。命运会出什么考卷呢?命运是一个严格的主考官,所以它的考卷的内容会针对每一个人的薄弱环节进行考试。比如:
一个长得很美的人,命运对他的考题就是变老了、变丑了怎么办?
一个自以为有很多人爱他的人,命运对他的考题就是忽然觉得孤独了怎么办?
一个凡事都要争第一的人,命运给他的考题会是忽然失败了怎么办?
而对随随便便的人,命运给他的考题就会是想得到的、得不到怎么办?
想得到的得不到怎么办呢?对随随便便的人来说,他就得要一丝不苟、竭尽全力的去回答这个生命的考题才可以。”
我的孩子问:“这一场生命的考题会考多久呢?”
我说:“这一场生命的考题要考一辈子。哪怕到你八九十岁的时候,你应该还在答这一场充满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考试。而直到那个时候妈妈还是会为你呐喊——要小心审题,大胆答卷。”
这就是我和我孩子聊考试的其中一个过程。
04.
新一代父母的教育刚需
我们总说希望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做了近10年的家庭个体跟踪,我发现我们留给和孩子亲子聊天、身心相通的时间越来越少。
在我们做的家庭跟踪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把整块的亲子时间留给了一起刷剧(20%),留给了一起玩游戏(25%),留给了一起看直播、购物等短视频(15%),还有一些时间留给了催促、责怪、居高临下的谈话(20%),最后剩下的一些时间简直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通过怎样的方式和孩子留下温暖又幸福的共同记忆呢?
在2020年5月份,我们在自己的近百万的年轻父母社群里面发出了一个小调查,调查的内容相当有意思:现在你所认为的儿童教育的8个关键的刚需词是什么?
调查得到的数据让我们大吃一惊。对于年轻的这一代父母,他们认为2020年之后,儿童教育最重要的一个刚需的关键词是“身心健康”。接下来还有:独立思考,共情力,自控力,财商,逆商,生命教育,家庭韧性。
从这个表单上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年轻父母来说,他们同样也意识到儿童的身心健康以及儿童的家庭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是整个人生过程当中教育的刚需词。我们说其实亲子聊天就是日常对于家庭文化的循序渐进的建构和搭建。
今年我会在湛庐出版一本小书,它的名字叫作《智慧妈妈的聊天魔法》。这本小书收录了我和孩子近10年的关键性儿童对话记录,从3岁一直到10岁的孩子成长困惑出发,在日常的聊天里,我们横跨了亲密关系、艺术、性别理论、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覆盖了大众育儿生涯的普遍性困惑。
我想把这样的一本小书和您分享,这就是我今天演讲的所有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