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测吉凶(网络犯罪横行)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孩子们对网络的接触也越来越多。在小学很多小孩的家长,为了孩子的联系方便或安全,给孩子购买手机、Ipad等。于此同时,出于他们超强的学习认知能力,开始接触各类的网络社交活动和网络游戏。如:微信、支付宝、QQ、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等。

网络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快捷途径,也是不法份子获取信息的来源,网络犯罪已经逐渐步入人们的视线。那么,网络犯罪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就是通过社交软件骗取用户的相关信息。通过调查发现,当前拥有手机的孩子中,几乎所有人都注册了微信,并且开始利用微信软件进行交友。那么,孩子在使用微信社交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不要随意找微信朋友

微信更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但是交朋友还是要讲究原则的,和什么人交朋友,交什么样的朋友,孩子们心里应该有数,不要随随便便,以免上当受骗。

(1)微信里亦真亦假,提高警惕性。现在微信流行,孩子们手机大都是智能手机,都有了微信朋友圈。不要盲目相信微信里的人和事,要对微信有一定的了解,不能依赖微信。最好从微信中走出来,应该和现实中的人交朋友。

(2)微信里,更需要区分好坏朋友。微信存在于虚拟世界中,说什么话的人都有,发什么图片的人都有,链接什么内容的人都有,甄别好坏朋友很难,不能凭感觉找朋友。

(3)坚持十个不联系原则。第一个原则,微信中说反动话的人不联系;第二个原则,微信中语言粗暴的人不联系;第三个原则,微信中,散布谣言的不联系;第四个原则,微信中与黄赌毒有关的人不联系;第五个原则,花言巧语的人不联系;第六个原则,微信中,与金钱有关系的不联系;第七个原则,微信中,与封建迷信联系的人不联系;第八个原则,微信中,乱打听秘密的人不联系;第九个原则,微信中,总是给你负能量的人不联系;第十个原则,微信中对你刨根问底的不联系。

微信同样是网络,彼此间缺乏了解的人不能轻易交往。一旦微信朋友提出不合理要求,要果断拒绝,不给他人可乘之机。

提防微信诈骗陷阱

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宣传是现在自媒体时代的潮流,成本低传播快,本无可厚非。但在信息繁杂的今天,个人也可以进行申请。不排除有一些人通过这种方式设置陷阱,达到骗取孩子的目的。

(1)微信代购。一些不法商人,利用低价诱惑孩子们上钩,再更改微信号地址,并时常盗图,展示出真货专柜、快递单等,将本人生活化,博得孩子信任。还有一些不法商人,.采取先付款,后发货,最终导致难退款的结果。孩子们要提高警惕,最好找熟人购买物品,勿轻信陌生的微信代购,采取货到付款的方式进行交易。

(2)二维码。二维码本身存储一串文本,不会直接包含木马病毒,但可嵌人多个网址链接,自动跳转执行某网页,并下载病毐,可使黑客有机可乘:修改你账号,偷取你信息,窃取你钱财。孩子们不能随意扫描陌生的二维码,最好在手机上安装二维码检测工具。这种工具会自动检测二维码中是否包含恶意网站、手机木马或恶意软件的下载链接等。若手机绑定银行卡,尽量不要在银行卡内放过多的钱,以免引发连锁损失。

(3)盗号。狡猾的骗子经常盗用亲人身份借钱、盗用同学身份借钱,或帮充话费,孩子们不能随意“摇”陌生人,必须提高警惕。一旦遇到对方提出汇款要求的,一定要告诉家长,或通过打电话等方式确认其身份。

(4)爱心。若非官方发布,诸如女童丟失、重症患者等消息多为话费诈骗,还有“灾区祈祷”等方式,实际是不法分子利用孩子们的爱心与同情心,来达到其增加点击率、增加关注度的行为。若无法证实信息的真实性,请勿滥用你的同情心,因为一不小心,你就成了造谣者或传谣者了,严重时,你还可能构成犯罪呢。官方发布的“微信十条”也明确规定:“时政新闻”的发布转载、只有两种公众号可发布,分别是新闻单位、新闻网站的公众号。

(5)社交游戏。现在朋友圈里流行的测身份、算出轨概率等游戏受到追捧,孩子们不要参与其中。这类网页制作简单,成本也低。且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的网页,多数是为收集资料。这类网页往往连接着后台服务器,网友输入的信息会被存入专门的数据库中。接下来可能就会疯传一个测手机号码(QQ号)吉凶的测试,然后就有了你的手机号码,再接下来搜索一下你的微信号,你的信息就全部都暴露出去了。孩子们要睁大眼睛,遇到诸如要你输入个人姓名、性别、地址、头像等涉及个人信息的测试,坚决不参与,以防泄露信息。

(6)公众账号。对于各类公众账号都要提高警偈,擦亮双眼,多方求证真伪,尤其不要随意进行网上交易。

(7)集赞,以销售贵重礼品、免费旅游等为诱饵集赞,再骗取缴纳“邮费”“定金”等费用诈骗。必须核实卖家身份,遇到商家发布的“点赞”信息,不透露商家的具体位置,只写着电话通知,要求参与者将自己的电话和姓名发到微信平台,往往不可靠。另外,礼品价格超过1000元的往往也不可靠。预防霸王条款,如“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活动名额人满为止”“活动奖品数童有限,赠完为止”等,带有这样字样的商家活动,最好不要参加,因为这些都是霸王条款.以防受骗。

诈骗的目的无非是骗钱、骗色,孩子要保住底线,凡是涉及与钱财、个人身份信息等有关的内容,不要轻易泄露和相信。

微信朋友圈可靠性需要甄别

“朋友圈”最大的特点在于分享,既可以分享各自的心情和生活状态,也可以分享各种信息、文字及对生活的看法和等,当然,还可以相互点赞。这种精神层面的沟通,使现实得到了延伸,也大大丰富了信息量,拓展了孩子的眼界。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要注意微信朋友圈的另外一面。

(1)遇到无法辨别的信息,应先看出处、来源。通常,文章结尾处会署名或标明来源,而谣言尽管“态度坚定”,但一般未标注具体时间和来源,习惯用“昨天”“今天,,等模糊概念,孩子们要擦亮眼睛,识别真假。

(2)不轻易转发或表态。网友的情况复杂,发布一些消息时,容易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或博取眼球,要格外警惕。当有些网友的消息难辨真假时,可以在网上搜索是否有类似信息出现过,多点考证,才能正确判断。

(3)不宜随意打开链接。朋友圈里的网友多、链接多,面对广泛传播的各类链接。孩子们切忌轻易点击。一是容易中病毒;二是容易泄露信息;三是容易被引诱其中;四是瞎耽误工夫,影响学习。

(4)远离没有责任的微信朋友圈。圈内经常能看到一些不负责任的朋友发布或转发的信息,如“微波炉辐射会致癌”“黄瓜都是转基因的”“xx小学门口有人贩子”“xx事件你不知道的真相”,等等。朋友圈里诸多虚假的“生活常识”和“惊悚消息",有些属于误导性的假知识,有些则容易造成恐慌,扰乱公饨秩序,孩子们要明辨是非,不能陷人微信朋友圈的旋涡中。

(5)不要迷恋其中。其实,微信无论多么方便,也解决不了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微信朋友圈的交流深度根本无法与面对面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深度相比,所以,孩子们不能太过依赖微信朋友圈。人际间还要多些面对面的交流,才是真实可靠的。

现代科技让沟通更加便利,但对“朋友圈”这样的社交工具,既不能过于依赖,更不能沉溺其中,以至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归根到底,“朋友圈”只是人们之间一种沟通、联系的新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更新的网络社交工具出现。无论是什么样的工具,终究只能是“工具",少年孩子在杂乱的信息面前,应保持一份清醒、一份定力、一份理智与聪慧。

看微信也要当心

微信是很多孩子手机上必备的软件,作为新时代的交友工具,它独具“査找附近用户”的功能,一般可以査1000米以内间时用手机登录玩微信的网友,并通过“打招呼”的方式与对方结识,既可聊天,又可语音、发图片、视频,且又相当保护隐私。网络的虚拟性,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虚荣心与满足心。但是.孩子们知道吗?看微信不当,也会发生意外。

(1)人身安全最重要,这是“红”线。看手机微信可以,但是走路时、坐车时、在拥挤的车厢中,严禁看手机微信,无数血的教训历历在目,生命安全第一。

(2)遵守公共道德,不骚扰别人。微信的优势就是随时随地可以看,但是要分时间、地点、场合,不能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影响别人的生活,也不要看。安静的场合,要把微信设置静音。需要保密的微信,就不要使用语音。需要删除的微信,要及时删除。

(3)加强安全意识,避免麻痹大意。看微信也要注意保密,如果随意拿出來看、听,不注意身边的人是否偷听、偷看,可能会泄露机密,引发祸端。

最好给自己制定看微信的时间和场所,不能无节制地看微信,其实,很多微信内容没有什么价值,只是浪费时间,刺激情绪。

不要随意转发不良信息

对于各种网络信息,孩子要有甄别判断的能力,不良的信息转发不仅仅是随手一点那么简单,未经核实的信息转发后,有时还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1)讲诚信,有道德,守好底线。在网络世界中,孩子们要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发现虚假广告、信息、事件后,不但自己不相信,更不要随意传播。不能冒失,更不能顺手操作。

(2)认清转发的严重后果。如果转发的广告内容货真价实,就没问题。如果在朋友圈中看到虚假广告,比如夸大某个医疗产品的功效,或者谎称产品获得了某项专利等,遇到类似的情况后,要多思考,不要随便转发,否则将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如果是关于社会事件的负面消息,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随意转发,会引发“蝴蝶”效应,后果很严重。

(3)弘扬主旋律。学生以学为主,爱国、爱社会、爱民族是根本的大事,只要是官方的、带有正能童的消息,可以多转发,真正把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人与事宣传出去。

现在很多骗子经常利用微信转发诈骗,孩子们要特别当心。如:小孩走失、小孩急病、星座好运、今天是什么儿子节、女儿节、老公节、老婆节、爸爸节、妈妈节、兄弟姐妹节、朋友节等,求转发,要保持清醒,虚假的多,并且带有诈骗性质,千万要当心,避免被骗。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豫章爸爸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3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