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五毒(端午到)
在北方地区,有老话说:“端午到,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意思是说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不仅天气越来越闷热,在民间,还会有五毒出来伤害人畜,搅得人们生活不得安宁,因此老传统讲究端午要“避五毒”。
一、避五毒
五毒是指蜈蚣、蛇、蝎子、蟾蜍、壁虎五种动物,“五毒醒”并不是指从字面讲的这五种动物在端午时醒来,而是在谷雨时,民间就开始讲究家家户户要“贴谷雨贴,防五毒”,等到了端午节时,这些毒虫开始进入繁衍成熟期,如果不加以严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危害,所以称为“端午到,五毒醒”。
而这五种动物,除了本身毒性较大以外,它们还是珍贵的中药药材,并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这大概就是“以毒攻毒”吧~
因此,到了端午这一天,人们除了吃粽子,小孩子还要穿戴“五毒兜”,也就是绣有五毒图案的肚兜,寓意着“五毒不入,身体健康”;还有人家用彩色纸剪成五毒图像,贴在门、窗、墙上用来避毒;或者吃“五毒饼”,也就是在饼上缀饰五毒的图案,吃五毒饼也寓意着“吃掉五毒。”;还有人们将五毒图贴在屋里,再用针刺于五毒之上,寓意着毒物被刺死。
另外,还有“2事”是人们要做的:
二、悬艾插蒲
俗话说:“艾为陆上虎,蒲为水中龙”,自汉晋以来,端午节家家必插艾以应节景,唐代以后更添以菖蒲,民间为“蒲龙艾虎”。后来,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在屋檐和门上悬挂艾草、菖蒲。艾草、菖蒲,一个土里生、一个水里长,二者都因含有挥发性的芳香油而散发着奇特的香气,这种香气不仅可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还能帮助人们提神、杀菌,也有着“避邪,防百病,盼健康”的美好寓意。因此,人们都说,如果端午这天门庭有了这二位祛瘟避邪的“门神”,家人必定会平安多福~
而端午插艾还有个来历:
据说唐末“黄巢”起义军征战期间,一个将军看到逃亡的村民中,有个妇人背着一个大男孩、手里却牵着一个小男孩在跑,将军感到奇怪,于是上前询问这个妇女为什么牵着小的、而背着大的孩子?妇人说: “大的这个孩子,父母都已经被乱军杀死,如今只剩下这根独苗了;小的是我的亲生儿子,万一黄巢军追来,我宁肯丢掉自己的孩子,也要留下邻家的这根独苗。″将军听完妇人这段话非常感动,于是对妇人说:"你先回家,只要在家门边插两支艾叶自然平安″,后来这个消息便传开了,村民纷纷回家把艾叶插在门边,果然最后大家都平安无事,百姓没有受到伤害,而刚好那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从那以后,人们为了纪念那天的平安,每年到了五月初五就在门边插艾,代代相传至今。
三、喝(雄)黄酒
俗话说:“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雄黄酒是毒物的天敌,《新白娘子传奇》中就有白素贞误饮雄黄酒,然后现出原形把许仙吓得半死。
由于雄黄酒中的解毒剂雄黄是有毒的,所以,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饮用,自己不可随便的饮用,于是,现在人们便用黄酒来替代。
端午喝雄黄酒,还有个故事:
据说当年屈原投江后,百姓们为了避免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龙所伤,便将饭团、鸡蛋等食物,将其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还有一位老医师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谁知不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晕龙,龙须上还沾有一片衣襟,人们就把这条龙拉上岸,剥了皮,抽了筋,解除心头之恨;最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不敢伤害像屈原一样心灵纯洁的孩子们。这就是后来人们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
后来,人们在端午节饮雄黄酒,寓意着通过饮宴祈雨,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将雄黄酒或雄黄水洒在屋子外,或者涂在小孩耳、鼻、头额和面颊上,是寓意着“驱瘟去毒、健康平安。”
端午不仅有粽子香、龙舟舞,还少不了驱五毒、插艾蒲、喝(雄)黄酒驱瘟避疫求安康,这样的端午才更具特色,节日的气氛才更浓郁~您说是吗?
每天的柴米油盐让我们对琐碎繁杂的厨事早就没有了“若如初见”的感觉,但可是然而but,“不计得失、浑然忘我、乐在其中”依然是我们每天的不懈追求。爱生活、爱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本文系趴窗看雨的小龟编辑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喜欢我就~关注!~点赞!~支持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