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名字(高考语文必备文化常识)


一、人物姓名称谓

1.直呼姓名

识记方法: 直称姓名有四种,自称姓名显谦卑,作传(zhuan)介绍人方知,厌恶轻视呼其名,尊长直呼幼卑者。



①用于自称: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

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

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柳敬亭传》)

尊者对卑者称名:求,尔何如?(《论语》)

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夫子何哂由也?(《论语》)

2.称字、号、谥号、斋名。

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送东阳马生序》)

称号: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称谥号: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左忠毅公逸事》)

④称斋号: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爵。

称官名: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称爵名宁南(宁南伯)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柳敬亭传》)

4.称籍贯

南海之生死未可卜。(“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

5.兼称。

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四人者:庐陵(籍贯)萧君圭(姓名)君玉(字),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

6.特殊称谓。

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上名号、官爵):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职业+人名: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庄子·养生主》)

姓+之+人名: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左传·僖公三十年》)

封地+人名: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二、谦称、敬称、贱称、特定称

1.谦称记忆口诀。

谦称前缀:愚家小敝浅,鄙舍老贱寒。拙陋不敢管,窃劳寡奴犬。

古人在说自己时的谦称因身份而有所不同。

一般人说自己可以说“鄙人”、“在下”、“小可”、“不才”、“愚兄”、“山人”,单个字可以说“”,如“仆窃不逊,近自托自无能之辞”(司马迁《报任安书》),可以说“”,可以说“”,“愚以为”“窃以为”都是“我以为”的意思。

大臣们在君主面前可以说“臣”、“微臣”,甚至说“奴才”(明清官员常用),犯了罪了说“罪臣”。

下级官吏在上级面前说自己“下官”、“卑职”、“小吏”。

下级将领在统帅面前称自己“末将”。

君主自己称呼自己时说“寡人”、“孤”、“朕”。

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

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佞”、“不肖”;

丫环在主子面前自称“奴婢”。

百姓在官员面前说“小人”“贱民”、“草民”。

古代女子谦称自己用“妾”、“妾身”、“贱妾”、“奴家”。

出家人称自己“贫僧”、“贫道”、“贫尼”、“老衲”。

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自己家里人时也用谦称。自己的儿子“犬子”、“不肖子”、“贱息”;说自己的女儿“小女”;说自己的父母为“家父”、“家母”、“家严”“家慈”;说自己的妻子“内人”、“贱内”、“拙荆”;说自己的兄弟侄可用“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自己的东西时也用谦称,自己的房子“寒舍”、“蓬荜”、“舍下”、“敝舍”;自己的文章为“无能之辞”、“鄙贱之语”、“拙作”;自己的意见主张为“管见”、“浅见”;表演技艺时说“献丑”,自己的功夫为“三脚毛”。在别人之前发言不忘说“抛砖引玉”。

2.敬称记忆口诀。

敬辞前缀:屈老俯光请,雅芳拜华令;叨玉垂大贤,高贵恭惠奉。

敬称:呼对方时用尊敬之语。

古人称对方“子”、“吾子”、“君”、“足下”、“殿下”、“阁下”,复数有“二三子”。

臣子称君王为“陛下”,太子为“殿下”。(“陛下”原意是台阶下,“殿下”是“功殿下”,臣子门呼皇上太子时不能直呼,所以用“陛下”“殿下”来代替,以此来表示敬意。像称呼一般人为“足下”、“阁下”也是同样的道理。)

君王呼臣子为“卿”、“爱卿”。

称呼对方父母时为“令堂”“令尊”,对方子女为“令爱”“令郎”,此处“令”的本意是“美好”的意义。

说别人的意见为“高见”、“高论”。别人的文章为“大作”。

称呼兄为“兄台”、 称呼弟为“贤弟”。

别人的妻子为“尊夫人”。

别人的徒弟为“高徒”。

别人的家为“府上”。

称呼和尚为“大师”、“高僧”、“圣僧”、“法师”、“上人”(如有个叫弘一的和尚可以叫做“弘一上人”),对住持僧应尊称为“长老”、“方丈”、“禅师”。对喇嘛庙中的僧人应尊称“喇嘛”,即“上师”之意。

称呼尼姑为“师太”、“尼师”、“法师”、“师父”等

称呼道士为“道长”,仙翁(对老年道士的尊称);仙长(对一般道士的尊称)等

称呼道姑为“仙姑”

尊称老师为夫子、师父、师傅、先生、先哲。

还有:

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对于死者,前面要加上“先”字,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不直呼秦穆公,而呼他的手下是对穆公的尊称。)

3.贱称。与尊称、谦称相对的称呼。表示对对方的侮辱、轻视。贱称他人或他方。

如称君主为独夫”、暴君”。称一般人为贼”、竖子”、鲰生”、野夫”、荒蛮”、黔首”等。

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

《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

《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4.特定称。

加“从”表示叔伯关系: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谢安传》)

加“太”表示长一辈: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左忠毅公逸事》)

加“先”表示已经逝世的尊长:妪,先大母婢也。(《项脊轩志》)

先考,指已逝的父亲;先妣(bǐ),指已故的母亲。

三、名、字、号

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称唤。

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以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有两种情况:

①“名”和“字”词义相近或“字”是对“名”的进一步阐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

“名”和“字”意思相反。例如,曾点,字皙。“点”指小黑点,“皙”指肤色洁白,“点”与“皙”意思相反。古人取字,通常是以两个字为“字”。例如,诸葛亮,字孔明。

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还有号(又称别字)。

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号。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字以上的。例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字数多的别号有时压缩为两个字,如苏东坡。此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称杜甫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河东。

四、谥号、庙号、年号

1.谥号。(美谥 恶谥 同情谥)

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善贬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

①表扬性的。

经天纬地曰文 布义行刚曰景 威强睿德曰武 柔质慈民曰惠 圣闻周达曰昭 圣善闻周曰宣 行义悦民曰元 安民立政曰成 布纲治纪曰平 照临四方曰明 辟土服远曰桓 聪明睿智曰献 温柔好乐曰康 布德执义曰穆

②批判性的。乱而不损曰灵,杀戮无辜曰厉,近内远礼曰炀

③表同情的。恭仁短折曰哀,慈仁短折曰怀,在国遭忧曰愍(mǐn)

2.庙号。(祖 宗)

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是第一个皇帝的谥号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3.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

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元狩,并追称“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五、改元、尊号、徽号

1.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清高宗的年号是乾隆,清高宗就被称为乾隆皇帝。

2.尊号、徽号。“尊”为尊称,“徽”为美好。“尊号”和“徽号”都是为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尊号起于唐代。皇帝和皇后往往在生前就有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皇帝曾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慈禧”。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加几次,实际上都是臣子对他们的阿谀奉承。现代也有赠送徽号这种情况,但性质和内容已不一样,如孙炳文曾赠给郭沫若一个徽号—“戎马先生”。

六、年龄称谓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初度:小儿初生之时。

襁褓:本义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

齿龀·龆龀(tiáo chèn): 指儿童换牙时,五六岁。

总角·垂髫:指幼年儿童。

豆蔻年华: 指女子十三四岁。

笄(jī)年:指女子15岁。

束发·成童:指男子15岁。

冠·加冠·弱冠:指男子20岁。

而立之年:指30岁。

不惑之年:指40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指50岁。

花甲·花甲子:指60岁。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名号,自甲子到癸亥,错综参互相配,故称花甲或花甲子。

耆(qí)艾:古指60岁为耆,50岁为艾。

古稀:指70岁。

耆耋(dié):指高寿,老年。耋多指七八十岁。

耄(mào)耋:指高寿,指八九十岁。

期(qī)颐:称百岁之寿。

花甲重开:指120岁。

古稀双庆:指140岁。

七、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黎庶、黎元、生民、庶民、苍生、氓等。

2.职业的称谓。(职业+名)

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曲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结交叫“贫贱之交”;

情谊契合叫“金兰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叫“刎颈之交”;

磨难相交叫“患难之交”;

友谊深厚叫“莫逆之交”;

一起长大的异性好友叫“竹马之交”;

平民相交叫“布衣之交”;

无分年龄叫“忘年交”;

不拘身份形迹叫“忘形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叫“车笠交”;

在道义上彼此支持叫“君子交”;

心意相投、未曾谋面叫“神交”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牧小童童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31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