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节放假(2023年)
#2月财经新势力#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533篇原创文章
2023年,在无数期盼和期待中,已经正式启动了。
不管是“过了元宵节才算真正过完年”的说法,还是大年初七开工大吉(大年初七,兔年第一个工作日。),标准可能有不同,但是时间绝对不等人。
2023年的春节,是祥和,团聚,复苏氛围浓厚的,但是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中国经济和各行各业,也基本上从假期模式,全面切换到了运行模式。
假日美好,不代表开局也一定美好,春节假期结束以后,中国经济环境,在和谐稳定的大基调之下,迎来了一个暗流涌动的春天。
这篇文章,没有什么铺垫和酝酿,将为各位读者朋友梳理复盘2023年春节收假以来,在中国房地产经济,金融市场(A股),还有社会保障的养老金三个至关重要经济领域,出现的风险信号和关联动向。
遇事不慌,理性谨慎,关注风险,行稳致远,是不是很重要的生存逻辑?
敬畏常识,尊重规律,注重安全,或许才是2023年实现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东西。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 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1
房地产经济领域:2023年楼市的第一声雷响,炸在了北方第三城?
2023年中国房地产经济的开局,绝对说得上暗流涌动,建议所有的市场参与者,要捂紧钱包,提高警惕了!
由于地方城投平台缺钱,青岛一市区出现了共有产权房“暴雷”。这很有可能,是中国第一例“烂尾”的共有产权房。
想必若干年后,这也是能载入中国房地产史册的一幕。
之所以说暗流涌动,是各路自媒体和所谓的砖家叫兽,当下都开启了新一轮的中国楼市房价复苏的鼓吹,什么通胀,放水,房地产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动力巴拉巴拉各路理由说的是天花乱坠。
其实这是合理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信心和预期重建必需的舆论氛围。
但是,就在市场和各路参与者卯足了劲,撸好了袖子跃跃欲试的同时,一个绝对值得关注的风险动向,就这么不合时宜的出现了,而且出现的城市等级不低,事情的档次也不低:
山东青岛,这颗北方明珠的实力和地位,恐怕不用多说,也是北方经济地区为数不多能拿的出手,能和南方经济地区拼一拼,堪称北方地区“全村的希望”了吧?
中国北方地区,除了北京天津,在经济上能说话大声的,就到了青岛。北方第三城,没什么争议。
然而,2023年伊始,青岛的某个城区却发生了足以载入史册的一幕:
开发商已经交房,买房人东拼西凑交足了首付款,一切看似万事大吉只等收楼,结果出问题的竟然是——
城投平台。
1月,有青岛市民在区长信箱里留言,直指城阳某项目建好了却不交房,最大障碍来自于当地市政投资集团。
无独有偶,或许是已经等不下去,另一位同样“没有办法了”的市民,在几天后直接实名反馈:
“城阳区政府部门带头的共有产权,2021年四月已审核通过并网签。一年半多的时间市政投资公司以没钱为由拒不支付合同承诺的首付款。导致2022年12月16日舜山府交房,龙湖不给我们钥匙。理由是我们首付款不齐。我们个人的首付款已经交齐一年半多。我们没有办法了,打投诉电话,投诉一直没有用……市政就说没钱,什么时间打款遥遥无期。这是民生工程,被糟蹋成这样。我们要求退房龙湖不给退,要扣我们百分之二十的违约金。我们老百姓何错之有……”
在2023年“保交楼”行至高潮阶段,缺钱的开发商纷纷被摁在地上摩擦,想尽一切办法保交楼的时候,市政平台竟然无法“保交楼”,搅黄了普通人的共有产权房之梦。
想必若干年后,也是能载入中国房地产史册的一幕。
当然,这个事情深层次,是对地方政府背书的城投公司的社会信用,产生了直接的打击。
共有产权都能遇到房子盖好,住户已经交钱,反而是政府“共有单位”拿不出另一半的钱的事?这不是笑话,这是现实。
既然是房子,就难免会出问题,即使是作为保障体系一部分的共有产权房也不例外。
例如,去年北京共有产权房愉景公馆,就因为开发商拖欠工人工资,导致项目多次停工迟迟无法交房。
又例如,大连的共有产权房绿清南园,因为开发商的原因迟迟不愿盖章,导致合同备案迟迟不能推进,无法入住。
可以发现,大部分共有产权房的纠纷中,都是开发商比较拉垮,少有政府端出现问题。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是直接损害政府形象的大事:
一方面,共有产权属性的保障住房体系,关联着地方政府人才引进,落户安家的责任;
另一方面,城投公司万般理由,摆烂耍赖,推诿踢皮球,这是丢的谁的脸?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只是摆设?
中国房地产经济的债务风险,已经传递到城投公司了,这个问题肯定会得到国家重视,但是对于老百姓和市场参与者来说,该不该保持一定的谨慎态度了?
有依有据,一目了然,共有产权无法交付,还有遇到烂尾楼,到底哪一个更糟心?
这是一个好问题。
2
金融市场:兔年开门不给力,A股又逢爆雷夜,迎来退市潮?
2023年春节假期以后的交易日,只有一个高开低走算不上惊喜的开门红,然后,后面迎来的是“当头一棒”。
市场情绪还没有缓过神来,中国大A又一次上演了不走寻常路的戏码。
行情面没什么好说的,但是信息面上,同样也是不容乐观:
依据交易所规则,1月31日是上市公司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的截止日。
截至30日,A股已有逾2500家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业绩预告,其中518家上市公司预告亏损。
A股上市公布年度业绩预告一直都有一个小“心思”,那就是业绩大增的好消息提前放,业绩预亏的坏消息集中到最后几天放。
1月30日晚间公布业绩预告的1000家公司中,有500多家公司预计净利润亏损,265家首亏,27家续亏,124家增亏,103家减亏。
就在1月最后的一天,业绩大幅波动的企业集中为投资者送上了“暴亏”大餐。
- 中国三大航企:预计2022年合计亏损逾1000亿元
- 荣盛发展:预计2022年亏损190亿元-250亿元
- 海航控股:预计2022年亏损185亿元-220亿元
- 蓝光发展:预计2022年亏损219.37亿元左右
- 正邦科技:预计2022年亏损110亿元-130亿元
- 华侨城A:预计2022年净亏损80亿元-110亿元
- 阳光城 :预计2022年亏损80亿元-110亿元
- 泛海控股:预计2022年亏损70亿元-100亿元
- 中南建设:预计2022年亏损75亿元-90亿元
- 华能国际:预计2022年亏损70亿元-84亿元
- 世纪华通:预计2022年亏损60亿元-80亿元
- 世茂股份:预计2022年亏损38.4亿元-57.6亿元
- 北汽蓝谷:预计2022年亏损52亿元-58亿元
- 欧菲光 :预计2022年亏损41亿元-52亿元
- 赛力斯 :预计2022年亏损35亿元-39.5亿元
- 上海机场:预计2022年亏损28.4亿元-29.9亿元
- 格力地产:预计2022年亏损23.86亿-28.63亿元
- 永辉超市:预计2022年亏损27.4亿元
- 中国重工:预计2022年亏损21亿元-25亿元
- 三六零 :预计2022年亏损24.8亿元
- 君实生物:预计2022年亏损23.96亿元
- 寒武纪 :预计2022年亏损10.35亿元-12.65亿元
一夜之间,A股进入业绩比烂日,不亏上百亿都排不进榜单前十。
更悲催的是,在518家亏损企业中,有一家因2022年只预亏1.60亿,而没有排“上号”的企业,2022年度实现营收8万元-10万元。
在开门红日里开心不起来可不只有上述500多家预亏企业的2千万股民,因为2月1日才是业绩预告截止日,意味着2月1日收盘后,在没有公布的近3000家上市公司中,还有不少绩预亏的上市公司将在当晚发布公告。
前面的大户都这个德行了,后面的小门小业,能有多少想象力?
1月31日的A股调整,这个理由,无懈可击。
相比于业绩预告的暴雷,更让股民不能接受的是新一波“退市潮”或许又要拉开了……
2020年,沪深交易所对《股票上市规则》中涉及退市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性修订,主板与双创板在退市指标、退市流程等方面保持标准、步调一致,被称为“退市新规”。
其中,财务类退市指标成为了A股低劣上市公司的“催命符”。
在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且已披露2022年年报预告的14家公司中,有9家公司2022年预计继续亏损,分别是*ST西源、*ST西发、*ST美尚、*ST中昌、*ST吉艾、*ST和佳、*ST金洲、*ST凯乐、*ST华源等。
这9家公司,几乎已经盖上了棺材板。
除了财务类退市外,还有不少公司触发了重大违法类、交易类等的退市警报。比如近期就有*ST凯乐、*ST金州、*ST泽达、*ST紫晶和*ST计通发布过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退市的提示性公告。
在“应退尽退”的大势,劣迹斑斑的*ST泽达、*ST紫晶和*ST计通发3家,基本也跑不了。
2023年,中国的股市恐怕没有那么乐观。
宏观方面,2023年,对于中国之外的世界经济,将是艰难的一年;A股自身方面,目前市场有5000多支股票,筹码太多,韭菜真的不够用。
2月1日,全面注册制时代正式到来(相关分析另外撰文详细讨论和分析),上市的口子打开,意味着退市的也将常态化。对于操作不当的韭菜而言,业绩暴雷最多只是血亏,退市那就是血本无归。
风险信号,以及趋势逻辑,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吧?
3
养老金辟谣事件:是否能够给中国经济敲响某种警钟?
1月末,一份关于养老金的消息传言开始在网络传开,内容如下:
2023年养老金认证时间提前,退休人员必须在1月份完成待遇资格认证,否则养老金将会停发……
传言在网络上发酵了几天后,人社部对此紧急辟谣:该说法完全不符合事实,提醒广大网友一定要提高警惕。
2022年中国全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1万亿元,而支出则是6.6万亿元。
从人口数据来看,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显著提升。
老龄人口的变化在医疗水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具有客观性和较高的可预测性,根据中国发展基金会预测,205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将达到峰值,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近3.8亿。
而这也意味着,养老金支出的规模也持续上扬。
而另一边,未来新生劳动力市场规模的锐减也意味着缴钱的人数也降低,如下图。
事实说话,一目了然:
根据中国社科院《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预测,在“大口径”也就是包括财政补助的情况下,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将于2035年耗尽。
但是在2023年的当下,显然养老金还没有实质性的暴雷风险。
谣言不攻自破,但是现实情况和压力,也是现实存在,这个世界还真的没有什么空穴来风,一些民间的担忧和胡思乱想其实就是很多谣言的源头。
有的人可以依靠超高的单位福利享受无惧未来的老年生活,但这终究只是少数。
多数人未来能真正靠的,还是年轻时的自己。
这其实也给当下的中国经济环境的所有人,敲响了警钟,至于能不能听到,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个警钟,其实就是趋势导向之下,各种养老投资骗局的必然需求:养老公寓,养老理财,投资返利……
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国家部门操盘的养老金年化收益是个什么情况,给大家做个参考,下图是2021年的:
大家不妨想想,国家队操盘的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才多少,而大家能遇到的各路野生项目又有什么能力给出更高的收益?
养老骗局,或许将成为2023年,最值得警惕的经济乱象,没有之一。
写在最后:
2023,一定会比2022年好,但是乐观期待的同时依然值得谨慎理性!
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认知,看同样的问题,或许得出的观点也是会完全不一样的。
三个维度的风险信号,放到开年这个节点上来看,都说不上是什么好兆头,但是实际上,从中国想要实现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都是好事。
看得见的风险,就不是风险,问题暴露的越早,越有妥善解决和消化的可能。
很多人都在讲,2023年一定会比2022年好。
关于这一点,基本已经是一个共识了。
但是与此同时,大家不能像舆论和宣传一样,突然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仿佛我们从来没有失败过一样。
怎么可能!
2022年就非常惨,从经济的方方面面到个人,都经历了最惨烈的一年。
因此,不希望大家突然从过度悲观转向过度乐观,不现实,不理智。
2023年经济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是大概率事件。
但2023年,小概率的黑天鹅事件也是很有可能会有发生的,这就是所有人都需要谨慎地方。
2023年,不管怎么样,给普通群体几个靠谱的良心建议:
1、别激动,别冲动。
2、谨慎乐观,先看别人怎么做,自己思想前后再说怎么做。
3、能苟就苟一点,能开奥拓就别换奥体,简朴一点。
4、挣钱是第一位的,多存钱、适当消费、多观察。
2023年,值得期待,值得为之努力奋斗,但是谨慎理性,必不可少。
行稳致远,敬畏常识,规避风险,才是正途。
以上,就是对2023年新春伊始,中国经济环境中几个重要的风险动向和信号,进行的专题深入复盘研究分析内容,和各位头条平台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