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力名字(那些长得极为相似)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根据统计汉字一共有十万多个,而我们常用的汉字仅仅两千多个,所以如此不成比例,也难怪有很多字我们认识不清楚。在如此多的字中,有些字“长得”极为相似,我们有时候会写错和分不清楚,这些字有的是常用字,有的是我们曾经见过的。

那么我就在这里总结一下,看看有哪些字是我们平常不注意,但是却十分相似,而且意思又有很大的不同的。那么做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

往大了说是“弘扬传统文化”,往小了说就是《红楼梦》中曹雪芹所说:“消愁破闷,喷饭供酒”。

尐(jie)与少,子与孑(jie)、孓(jue),用与甪(lu)

少字我们都认识,但如果把它的下边的一个“撇”调转方向,就会难倒很多人。

它的(jie)二声读音是代表少的意思。而另外一个读音的解释就很有意思,叫(ji),是代表一种有花纹的雌蝉,这种蝉有可能是寒蝉或者“蟪蛄”蟪蛄的可能性大,因为蟪蛄集结了“小”和带有花纹的特点,寒蝉相比来说比较大一些。

这个字是一个生僻字,来源十分古老,从考古学上最早出现于楚系简帛上,后来在秦朝的小篆上也发现过。这个字在古代,应该是与“小”字通用比较多。而还有两个字也有表示小的意思,只不过说的是一种小虫子,叫孑孓。

这两个字都跟“子”字十分相似,但这两个字跟“子”字读音有很大的差别。他们分别叫孑(jie)二声,孓(jue)二声。孑孓在古代代表蚊子的幼虫在水中生活的时期。而因为蚊子幼虫在水中游动的样子,也可以表示人或动物躯体屈伸颠踬得样子,在民间孑孓也被叫做“跟头虫”。

而孑字还有一个成语叫茕茕孑立,出自西晋李密的名篇《陈情表》,说的是李密小时候身世悲惨,自己父亲很早去世,母亲被迫改嫁,他由祖母照顾长大。虽然长大后得到皇帝重用,但当时祖母年纪很大,生活不方便。

李密感念当年自己“茕茕孑立”之时祖母将他抚养长大。而现在祖母病重,他要放弃官职,回家报恩。在当时李密的孝心感动了皇帝,赐给他两个奴婢,还命令县城中官员要帮助他供养母亲。

而之后李密的祖母去世之后,皇帝让他成为太子的门人,为他今后大展抱负奠定了基础。我们常用字“用”有一个跟他差不多的字,有很多人不太清楚它的读音,这个字就是“甪”(lu)四声。

“甪”跟“用”极为相似,不过意思千差万别。“甪”字在今天很少被用到,只是在地名中出现比较多,比如江苏的甪直与浙江的甪堰。而甪字在传说中还是一种神兽的“角”,这个神兽叫“甪端”。

在最开始,可能是一只“基因变异的牛”,但随着民间的不断传说,给它赋予了更多的神话意义。最后甪端变得与麒麟相同,传言它能明辨是非,守法公正,后来被皇帝当作一种象征,成为皇权公正严明的象征。

跟甪端比较相似的还有一个神兽就是“獬豸”(xie)四声,(zhi)四声。也就是我们在有的法院前面经常看到的一个“神兽”,“獬豸”因为传说能够公正判决,而被称之为神兽,所以在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公正的象征,法律的法,繁体字就来自“獬”的另外一种写法。而甪端与獬豸都为“独角”神兽,其区别可能是甪端更“胖”一点,“獬豸”更加瘦一点。

除了长得相似的字外,还有一些看着差不多,代表的应该是同类意思,但读起来困难的字。

魑(chi)、魅(mei)、魍(wang)、魉(liang)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的口语中,经常会出现“妖魔鬼怪”这样的口头语。但与“妖魔鬼怪差不多的还有四个字,那就是”魑魅魍魉”,这四个字看起来十分相近,但却代表着不同的意思。首先,魑魅魍魉是一个成语,主要是代指山林中的妖怪。“魑”字读(chi)一声,代表山林中专门伤人的怪物。

其中《汉书·王莽传》中曾经记载:“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其中有一条标注,是隋唐时期的著名的历史学家、经史学家颜师古进行的标注。他标注:“魑”山神也。

在《文选·张衡<东京赋>》中也有:“捎魑魅,斮獝狂。”

而在其下也有三国时期吴国名臣,大文学家,考古学家薛综的标注:“魑魅”山泽之神也“可见”“魑:字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从最早的时代,我们可能处于自然崇拜的时期,认为山林中的“怪兽”是神灵。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神话体系逐渐被总结出来,也就是对人有伤害的归为“妖怪”,对人有帮助的归为“神仙”。而“魑”字也逐渐由神仙转变为“鬼怪”。与“魑”字相同的是,“魅”也是一种妖怪。

不过“魅”字主要代表“树林中的妖怪”,而“魑”字代表山中的妖怪。“魅”读(魅)是一个常用字,也可以表示疑惑与吸引的意思。其可能是来自神话传说中,妖怪吃人之前,对人进行魅惑,让人放松警惕,趁机加害的意思。魍魉(wang)三声,(liang)三声。魍魉相传是一种水中的妖怪,而它的来源,传说是颛顼的儿子。

颛顼的儿子很多 但有很多是妖怪。所以,这可能是中原古代时期,王权逐渐被贵族所架空,导致王权失败,所以贵族要把颛顼的后代污名化,以达到贵族控制势力的目的。“魑魅魍魉”四个字是相近的字,既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也就是“山林中的鬼怪”。

在分开之后,也有其不同的意思。从四个字中,就可以分析出很多中原古文化中,包含的各种意思,这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有趣之处。

除了“魑魅魍魉”之外,还有很多字只有一点不同,但意思和读音却千差万别。

赢(ying)、嬴(ying)、蠃(luo)、羸(lei)

赢、嬴、蠃、羸,这四个字如果不自信看,你会认为他们是一样的,因为从字形上看,他们确实太过于相似。

这四个字其相同点很明显,在字的“外部”都是由“亡、口、月、凡”所组成的,而其不同之处就是在里边的不同。那么他们有什么不同呢?由我来一一讲解。

首先第一个字就是我们最熟悉的”赢”字,赢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用到,比如输赢、赢得一场比赛,等等。

它的常用释义也有三个,分别是胜利、利润和得到。这些基本都与“钱”有关,所以在赢中心是一个“贝”字。贝壳在古代曾经一度被当成货币使用,所以在汉字中贝在很多字中都被认为形象上指意为货币。

除了“赢”字之外,还有一个“嬴”字也十分有名,比如秦始皇叫嬴政。所以比较古老的“姓”一般都带“女”字边,这很可能是母系社会的遗留。比如“姜”姓、“姚”姓、“姬”姓、“嬴”姓等等,都是一些十分古老的姓氏。嬴姓现在比较少,但历史渊源很久远。

在《说文·女部》中记载:“嬴,帝少皞之姓也。”

而尤其是秦朝时期,嬴姓最为强势。但到了秦朝衰败之后,为了躲避战乱,“嬴”姓都已经大多改换了姓氏,所以成为稀有姓氏。而“嬴”也被作为城市名称,位置大约在今天济南莱芜区的西北地区。嬴蓋专指竹笼与斗笠,当然这是属于假借“籝”字。

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鼎部》记载中:“嬴,假借爲營。”

除了假借以及姓氏之外还能表达:余、满、剩余、胜利、超过等意义,不过主要是应用于古文,现在很难被应用。

前边的“赢”和“嬴”在读音与意思上还比较相近,但“蠃”就跟它们有很大的不同,其不同首先表现在读音上,也就是“蠃”字读(luo)三声或者是二声,这个字有两个读音是,一个多音字。

当蠃字读三声的时候,特指一种叫蜾(guo三声)蠃的寄生蜂,这种蜂的特性是筑巢之后 捕捉螟蛉虫,把卵产在螟蛉体内,形成寄生关系。等到蜾蠃幼虫孵化后,就以螟蛉虫为食物。古人对于这种蜂的习性了解不够深入,还以为是蜾蠃蜂豢养螟蛉。

在《诗·小雅·小宛》中记载:“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蠃的二声的读音也是特指生物,一方面是特指蚌类生物。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指蜗牛

在《尔雅·释鱼》中记载:“蠃小者蜬。”

在郑玄为《尚书大传》的注中,就有标注:“钜定,澤也……蠃,蜗牛也。”

与蠃字一样,羸(lei)字也有两个读音,但另外一个读音今天已经不被使用,(lian)二声,是一个相当古老的文字,词组也没有过多释义,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汉语大词典》中查阅。而(lei)这个读音解释为瘦弱与疲劳,其余多有通假字,通累、裸和蠃。

结语

在中国文化传续过程中,留下了十分丰富与厚重的文化,等待着我们去不断发掘。在我们发掘的过程中 能够体会古人的想法。在流传千年的过程中,能够与古人通过简简单单的字来沟通,是今人的一种幸运。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乖史论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31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