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观音开光(三亚南海观音)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于西汉时期传入我国,因其教义广受百姓欢迎,时至今日,仍有许多虔诚的信徒。

谈及佛教,就避不开五大佛教名山,五尊佛像虽各有千秋,但他们都被赋予了普度众生的神圣使命,受万人参拜。

而在我国海南三亚,也塑了一尊观音圣像,令人费解的是,飞机飞过时都要在上面盘旋几周,就像是在礼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起源与传说

三亚南海观音于2005年建成,因其立于南山寺前,因此称其为南山海上观音,其高约10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观音像。

这尊观音像是一尊三面观音,一面执佛珠,一面拿佛经,还有一面手持莲花,象征着“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观音像的选址也极为讲究,据说有一位南山寺内的大法师通风水之理,见此处正是两座山脉与两只水源的交汇处,断定此地为大吉。

于是政府在修建南山寺的基础上,又塑了这尊观音像,从此观音像就成了此地的“神明”,守护着这片海域。

三亚南山海上观音又被称为龙头观音,相传古时的南海地区,常有瘟神、海怪作祟,搅得沿海地区民不聊生。

百姓也尝试过抓捕祸害,但无奈人力有限,就在危难之际,一道圣光从云中闪过,隐约能看到一条金龙。

有一素衣神人立于其上,仅一挥衣袖,便叫那祸害皆销声匿迹,只一眨眼的功夫,神人又乘龙直上云霄,百姓们见状连连下跪称神,这龙头观音的名号也就由此而来。

而说起龙头观音,又不得不提起2008年三亚南山地区的“龙吸水”事件

08年的一个夏日,南山寺像往常一样开门迎客,这天虽是闷热,但依旧是门庭若市。

本没有什么奇异的,可到了上午十点左右,本是晴朗的天转眼间阴暗起来,看起来马上大雨倾盆。

香客们赶紧进入寺中避雨,哪知这片黑云慢慢飘到了海上,这时有人惊呼看到了一条黑龙尾,人们都半信半疑。

后来那人又说“黑龙要吸水了”,不一会,众香客再定睛一看,水面上果真有一只冲天的水柱。

且其倾斜着直插入云,正对着观音像的一面,就像是观音像在凝视着它。

那时少有人知道“龙吸水”的原理,再联想此地的龙头观音,他们便猜想那水柱就是“观音的神龙在吸水”,纷纷表示“观音显灵”。

此事也惊动了专家,专家向众人讲述,“龙吸水”是受季风的影响,由于气流上升、旋转等因素形成的,是一种自然的现象。

听完专家的讲述,大部分人打消了之前的猜想,可仍有小部分人相信“显灵”之说,前来参拜得更勤了。

飞机盘旋之谜

南山海上观音自打建成开光后,南山寺每天都是熙熙攘攘的,有病者求度难,无病者求平安,甚至有香客不远千里而来,虔诚参拜。

时间久了,人们发现,不光只是人来拜佛,连飞机似乎也对观音像表达尊重,每次有远道而来的飞机都会在观音像上空盘旋一周。

事后飞机才缓缓下降,看起来就像是在参拜,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对此,也曾有记者来到这里揭秘。

记者先采访外来游客,果然,他们都认为飞机绕行是祈求保佑,图个平安,也是飞机上外地人对本地文化的尊重。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附近的居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原来在三亚南海观音像的附近,有个凤凰国际机场,而观音像的位置恰好是飞机的缓冲区域。

飞行员为获得更好的降落方位及机场情况,索性绕着观音像飞行一周,于是此景才成了“飞机礼佛”的奇谈。

除了“飞机礼佛”外,人们还发现自从三亚南海观音开光后,沿岸的台风变少了,即使有台风一经此地风力都会削弱。

这不禁令人疑惑,本是台风“猖獗”之地,为何有了观音像后,台风就少了,甚至还会改变走向。

不少人认为观音像“显灵”,每逢台风,沿岸地区都会遭殃,房屋被掀起,庄稼涝死,许多人流离失所。

“观音”以普度众生为使命,因此施展神通来抵挡台风。

对此,专家的解释是修建的观音像高度大,且占地广,加上近年来南山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因此阻挡台风的能力变强了。

但专家的解释没能服众,大多数人更相信“风水之说”或是“观音像显灵”,直到现在,三亚南山地区台风减少也没能有个准确的说法。

关于“活佛显灵”事件,除了南山海上观音“飞机绕行事件”,还有前几年爆火的“乐山大佛闭眼”之说。

据说在上世纪的后半叶,乐山大佛曾4次闭眼,人们都说那几次都逢大灾大难,60年代的饥荒,1976年伟人们离世及唐山大地震,大佛因此降下眼帘,不忍看到百姓受苦。

然而经过科学的研究,发现“大佛闭眼”是因为当地地势低洼,气候潮湿,又有大量的工业废气不易排出,因此形成了酸雨。

酸雨淋在佛像身上,久而久之,就使得面部被酸雨侵蚀了,这才造就了“闭眼”一说。

结语

虽然要常怀敬畏之心,但对于未知的事物,我们更应该用科学的方式探索,追求真理,而不是盲目地迷信!对于南山海上观音的事件,你怎么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爱讲故事的鲸鱼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31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