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王的来历(别再乱认)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留给现代人的财产,《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一系列的古籍不得不说是现代人最能够触碰到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厚度,最真实的一个写照。
作为国学的一部分,《百家姓》已经成为当代幼儿启蒙的一个很好的读物。毕竟百家姓中收录的是我们生活中关乎所有人姓名当中行的存在,所以这样具体的启蒙对于新一代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很好地一个切入点。
虽然我国从建国以来不断在推荐使用火葬、海葬、等较为环保的丧葬形式,但是在整个中国,有条件的人家还是会选择土葬的形式,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清明节去祭拜现任的问题。
基于姓氏、与先人丧葬的文化,许多人都会在清明节附近回“老家”进行祭祖的活动,但是你真的了解你的老家到底是怎么来的吗?以及你找到的老家真的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老家吗?
姓氏的相关现状与常识
在我国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当中,姓氏排名最靠前的十个姓氏分别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和吴。
其中“李”作为最大的一个姓氏,占比全国汉族人口达到了7.94%,也就是说全国大约有九千五百三十万人是姓“李”的。
其次“王”姓的占比达到了7.41%,大约人口数量是在八千八百九十万左右;“张”姓的占比达到了7.07%,大约人口数量是在八千四百八十万人左右。
再加上第四位的“刘”姓与第五位的“陈”姓,人口已经有大约3.88亿的人口数量,也就意味着全国14亿人口中,前五大姓氏就占据了大约27.71%的比例。
在这里先科普一下我国姓氏发展的小知识,我国姓氏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明显的分界线。因为在春秋战国之前,姓与氏是分开的,名与字也是存在着巨大的区别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之前,姓是一个部落根据他们的图腾或者定居的地方而确定的,最原始的姓大多是“女”字旁的,因为这些古老的姓出现在更早的母系氏族,后来男性地位逐渐上升,也就出现了男性继承的姓。
“氏”是在姓之下的分支,根据血脉亲属远近,在姓下面在进行氏的划分,以此来确定血脉的亲疏远近,因为古代的继承还关系着官名与地位的继承,地位尊卑家族内的大宗、小宗也是靠着一个姓下的不同氏来进行区分的。
“名”则是在男子及冠之时,女子可以出嫁之时,由家族内德高望重的人根据这个人的品行来给这个人起的一个称呼,这个名主要适用于别人称呼你来使用的。
所谓的“字”则有点像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网名似的,是一个人自己称呼自己的称呼,一个人一生当中能够根据各种不同的心情、处境等一系列原因,给自己取好多个字来对自己进行称呼。
这个事情在春秋战国以后发生了变化,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各种分封制度的礼崩乐坏,使得姓、氏区分存在的意义丧失,人们为了方便使用,将姓与氏混在一起进行使用。
于是就有了现在韩国、日本对于姓氏的说法,为了避免近亲结婚,人们会在自己的姓氏之前报上自己的生活地方的名字,比如某某地的李姓、某某地的王姓、某某地的张姓。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人口的不断迁移,中国人口基数越来越庞大的现状,中国文化的不断复兴,我国文化自信的不断增长,人们将祭祖这件事又重新提上了日程,但是你真的找对“老家”了吗?下面就来浅看一下我国前两大姓氏的由来。
“李”姓
最为中国人口第一大姓的“李”姓,根据史料记载,李姓的来源大致分为四种,这第一种是出自于与秦始皇嬴政同姓的“嬴”姓当中。
是皋陶(音:高摇)的后人,是管理刑法的狱官之长,被世人称作大理,他的后人以这个官名为姓,春秋时期这个家族出了一位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就是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李耳,从此这个家族的姓氏就固定为“李”姓。
这第二种和第三种都是在《北史》中记载的,这部书是将《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进行汇合删减之后编成的一部纪传体的史书,讲述的是从北魏建国元年(公元386年)到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的历史。
其中“李”姓的一个来源是赵郡的李氏,即赵将武安君的后人,李左车是这一支的先祖。还有一个“李”姓的来源是后魏的北鲜卑族的复姓“叱李”,在汉化时对姓氏进行简化时,只保留了“李”这一个字的一支。
这最后的一种“李”姓来源,就是唐朝的国姓,唐朝皇帝为了奖赏那些有功的功臣,最高的待遇就是给这些大臣赐姓国姓。基于上几种情况,即使时间流逝,“李”姓依旧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第一姓氏。
“王”氏的由来
“王”在我国古代不仅是一个姓氏,更是一种地位的象征,而且王的出现往往是只低于皇帝而存在的地位,在我国的历史上,有与皇帝有共同祖先的同姓王,也有与皇帝不同姓,但是对政权建立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异姓王。
而现在我们见到的“王”姓当中主要是两种来源,这第一种来源是出自于各大家族王族的后人,因为祖先犯了某些罪过,被当时的执政者给贬为了平民,这些人的后代就以“王”姓来自称。
这种“王”姓来源的主要有周灵王时期的太子晋的后人,因为上谏被废,先秦时期这支人活跃于河南的洛阳一带。
在秦末汉初年间,这支“王”姓再一次为了躲避战乱而分别迁徙到山东琅琊与山西太原两地,最终形成了著名望族的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
还有来自于商末比干的后人,因为比干原是“子”姓的王子,于是他的后人也就以“王”为姓,后来形成了著名的望族汲郡王姓,后来时光变迁,这个王姓的后人散落到了甘肃、山东、河北等地。
还有就是出自于“妫”姓的在齐国做官的田姓家族,在秦灭齐以后,齐王田建为了保护自己的子孙,将自己的两个儿子田升和田恒改成了王姓,这支王姓主要分布在北海与青州地界,后来的汉朝著名的王莽干政中的王莽就是出自于这一支。
“王”姓的另一个来源也和“李”姓一样,是少数民族汉化过程中,为了显示他们王族血脉因此也学汉人,改姓为“王”。
其中在史书中能够找到根据的有:西汉时与汉人和亲的匈奴人,西羌的钳耳氏族;以及南北朝时期一部分汉化的高丽人, 鲜卑人。甚至到了隋唐时汉化的月氏人,唐朝时投靠李家王朝的回纥族阿布思氏族等等还有许多。
我国每一个姓氏都有每个姓氏的故事,中华文化五千多年,仔细追寻不难发现,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有根的人。
所以作为中华儿女,仔细找找看关于你自己姓氏的故事吧,找找你真正的“老家”在那里,有时间可以去探访一下,说不定会有更多有趣的发现在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