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爷经不起三根香(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第一节 贾府里为何在除夕祭灶王?
爆竹声中一岁 , 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里,贾府过大年。腊月二十九,荣宁二府就开始贴春联,挂红灯,新桃换旧符。
贾母带领府里的诰命夫人们,一起去皇宫里请安问好,回来后又去宗祠祭祀了列祖列宗。
到了除夕清早,又把这些程序,都走了一遍。之后就是发压岁钱,吃合家宴。迎来送往热闹了一天,到了晚上,依然的彩灯高悬,人声鼎沸。
这个时候贾母又开始带领众人,祭拜各路神仙与灶王爷。
那晚,各处佛堂灶王前焚香上供。王夫人正房院内设着天地纸马香供。大观园正门上挑着角灯,两旁高照,各处皆有路灯。上下人等,打扮的花团锦簇。一夜人声杂沓,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第五十三回。
说到拜灶王,各地有各地的年俗。记得小时候在我们家乡,是腊月二十三拜灶王。
听老人们讲,在以前祭拜灶王,是必不可少的年俗。收成好时,会给灶王爷摆上各种供品孝敬他。至今还有“吃过腊八饭,就把年事办。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的民谣。
若是遇见哪一年没有那么风调雨顺,缺吃少喝,就会祈祷灶王爷去天上,说明人间的情况,求上神降福:
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柱香。今年小的日子苦,明年再给您老吃关东糖。
拜托灶王爷去天上多多美言,保佑来年国泰民安好收成。
并且在灶王爷像前粘贴上对子,诸如:“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在清朝乾隆时期,北方拜灶王爷是腊月二十四。
《清嘉录》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灶》:“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
宋朝时期祭灶王爷,也是腊月二十四。
宋朝官员、诗人范大成就写过一首《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词里清楚载明,从古以来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灶王。
第二节 祭灶王的传统由来已久
民间也有谚语说祭灶王,官三、民四、家五。
就是指官员家里,都是腊月二十三祭祀灶王爷。老百姓家里是二十四。水上人家是二十五。
到了清朝后期,就改为腊月二十三祭灶王。
北宋初年宰相吕蒙正,也写过《祭灶诗》:
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吕蒙正,是万民的主心骨。老百姓都在拜宰相,连宰相也在拜灶王啊!
从流传下来的民间谚语,和这些阳春白雪的诗词看。无论是祈求风调雨顺的老百姓,还是古代贵为宰相的高官,都对这位玉皇大帝派到人间,来视察的上神,寄予了很大期待。
希望他能如实的对玉皇大帝反应,在人间巡视到的各种情况。该罚的罚,该奖的奖。
祭灶神也是代表的人民群众、一种最朴素的情感与愿望。更是一种民族信仰。
在古代各种通过人力,难以实现的梦想,老百姓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上天。想到玉皇大帝,一定会公平的降福人间。
因此也就有了民众双膝跪地、头触黄土对灶王爷的虔诚相托。拜托他老人家,能带回“降吉祥”的美好愿景。
从很多现有史料与史上的诗词,等碎片信息看,祭灶王都是在腊月二十三至二十五之间。
很多红迷们说《红楼梦》是记述的“大清史”。假若曹雪芹是被推测的高官或皇族后裔。
那么《红楼梦》里,除夕祭灶王的年俗,又来自哪里?
《红楼梦》像座巨大的迷宫一样,藏有很多等待破译的玄机。